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23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别让泸沽湖生活在旅游的流水线上

[复制链接]

21

主题

93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imbuemelic 发表于 2009-10-11 18:45: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报5月11日的报道《少一些文化误读还泸沽湖一分纯净》,在读者中引起了较大反响。昆明有媒体全文转载,昆明的《春城晚报》5月12日还就此刊登了评论《呼唤游客和旅游地间和谐互敬的机制》。“旅游地民众的‘文化自觉’非常重要,旅游地民众和旅游从业人员,首先应该非常熟悉和知晓自己的或者旅游地的文化,应该具备客观展示和解释这种文化的能力,不应随意迎合庸俗低级的趣味而对旅游地的文化随意附会曲解。”这篇评论指出,“同时,还应该形成一种制约机制,杜绝各种对旅游地文化随意的渲染炒作,以免以讹传讹,误导游客。”评论说:“旅游地民众和旅游从业者也只有准确客观地宣传和介绍自己的文化,才能使游客准确地领略到这方土地这方人的神奇美丽和隽永。而这必须建立在游客与旅游地之间相互尊重、和谐互动的基础之上。”“大众旅游需要宣传,宣传需要特点,而走婚就成了一个最好的卖点。”《工人日报》驻云南记者站站长陈昌云说,旅游机构把走婚当卖点宣传是刻意误读,但游客应该提高自己的素养,应该明白“走婚”和“性随意”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人们的想象力不能如此发达。“我的一个外地朋友告诉我,他先后数次来云南,去泸沽湖就是想尝试走婚,他说,以前他以为那里很开放,可以随便走,可是去了才知道不是这么回事儿。”“实际上在我们摩梭人中,即使是两姊妹在一起也不能谈性和走婚。”云南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落水村的村民尔青说。尔青2002年自筹资金在落水村建了一个摩梭民族博物馆。他说:“游客旅游时主要是听导游的讲解,但导游说的又不完全是真实的。博物馆的建成,对外界的误解起到了一定的纠正作用。”尔青已经收集了800多件物品,然而让他苦恼的是,摩梭传统的生活、生产、宗教等用品已经越来越少,收集难度也越来越大。于是他买来摄像机,开始用影片记录摩梭传统文化。目前已经拍摄了许多部片子。“旅游对落水的传统文化冲击很大,大家都忙着去赚钱,把保护传统文化淡忘了,又没有一个组织来教他们怎么做。”尔青说:“我准备拍一部反映落水村变化的片子,村里很多人都支持我的这个想法。”“摩梭人实际上很为难、很矛盾。一方面,他们的文化被误解,使他们感到被伤害;而另一方面,他们也知道,如果不误解就没有那么多人来旅游。落水原来是一个很贫困的村庄,当旅游给村民带来经济利益时,他们只能把自尊心放到一边。而有的游客是很不礼貌、很不尊重他们的,随便拿走婚和摩梭人开玩笑。作为主人,摩梭人怎么可能拉下脸来反驳游客呢?”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人类学研究所研究生谢春波看了本报的报道后说。谢春波为了写作毕业论文,在落水村住了很长时间做田野调查。她说:“落水村的很多年轻人是在旅游的发展中长大的,对摩梭传统文化了解得越来越少,也由此和老年人的关系越来越淡泊。他们晚上不愿在火塘边听老人讲故事,很少进入母屋,认为约束太多,不自在。他们乐意去在旅游中产生的公众空间,如酒吧、烧烤摊等。母屋成了老年人的空间。而过去母屋一直是家庭聚会的地方,充满亲情和温馨。”“落水村的旅游是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它的成功之处也正是它的失败之处。尽管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要保护好母系大家庭,但是在旅游的冲击下,摩梭人的力量太微弱了。”谢春波说,“在村民们不知道什么是旅游的情况下,旅游突然来了。旅游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和坏处,他们一无所知。他们生活在旅游的流水线上,游客对他们来说,是给钱的人,只要做到热情好客就行了,很少有人会去对游客讲解自己的传统文化。”谢春波说,游客的信息是很狭窄的,背包客接受的是网上的攻略;团队游客接受的是导游的讲解。在很多对泸沽湖的宣传上,女性的形象被过于放大了。“我们现在很缺乏旅游教育,一种有人文关怀的旅游教育。”她说。其实去一个地方旅游,谁都会有浪漫的情怀。但浪漫情怀和现实是两样的。著名诗人于坚这样诗意地描写泸沽湖说:“我为什么远离故乡、千里跋涉,风尘仆仆来寻这世外桃源?在故乡的城里,我日日想着离开,想着天外边的湖。在这湖边,我仍是置身其外,这真是我的生命之湖吗?这是摩梭人的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