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310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夜郎古国2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yu899527 发表于 2009-10-7 10:2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5年11月,贵州民族学院西南文化研究院外教日本学者山口八郎先生追寻夜郎到长顺县广顺镇时,对广顺镇残存的夜郎文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贵州古代史》对夜郎的研究结论是:“据此夜郎疆域,对照今贵州地,可明确三个概念:一为安顺迤东南广顺地带,是当时夜郎邑所生;一为普定、罗甸、兴义、盘县之间,是夜郎的直辖领土,即狭义的夜郎国;一为直辖领土以外的地方,夜郎势力控制区,今独山、荔波是当时的毋敛国,福泉及都匀北半部是当时的且兰国,绥阳、遵义、桐梓是当时的鳖国,习水是当时的鰼国,仁怀、赤水以及四川叙永一带是当时蜀国东南境与僰国,正安、德江以北是当时巴国南境,威宁南部是当时的莫国,还有今云南、广西小部分地方是当时的同并国、句町国,这就是广义的夜郎国。故分开说,可叫夜郎、且兰、毋敛、漏卧、句町、同并、莫、鰼、鳖诸国。总括地说,可只叫夜郎国。” 《黔南州志?地理志》中认定:“今安顺市及黔南州长顺县广顺镇一带,是夜郎国政治中心夜郎邑的所在。” 《史记》说:“平南夷置牂牁郡。”史家们据此作出一个基本判断:汉代牂牁郡的范围,大体是夜郎的故土,它在巴蜀以南、滇以东,南越之北、武陵郡之西。从夜郎区位图看,夜郎牂牁郡地处东经1040—1080,北纬220—280之间,长顺县地处东经106013′6〃—106038′48〃,北纬25038′48〃—26017′30〃,属古夜郎国的疆域不容置疑。 由此可见,从清代学者到当代的史学家,都倾向于夜郎邑在长顺县广顺镇。 从现存史籍资料分析:长顺属夜郎故地,有据可查 长顺县广顺镇《金氏家谱》的发现,印证了“长顺属夜郎故地”的结论。据清朝道光年间编写的《贵阳府志》载:“金竹金氏,自谓夜郎王之胄也”。 广顺《金氏家谱》是夜郎后裔一百一十一世孙岁贡金大中与其族兄金大廷之长子恩贡金晦(曾任湖北省罗田知县)等人于清朝康熙时期,花了十一年时间,根据其世传的《宗谱》和《追远录昌本》为据,于雍正二年(1724)岁次甲辰端阳前一日撰写完成,被称作“金竹志书”,这是讫今为止发现的民间记载与夜郎有关的唯一资料。据《金氏家谱》记载:“夜郎王在汉朝已灭,其后人还继之私称‘夜郎金竹王’在一方,至唐玄宗时才不准称王。但其后人又自称‘金筑夜郎侯’,雄居一方,直至元代。” 按《金氏家谱》记载,长顺县广顺镇一带系夜郎王的后裔,其尊称汉夜郎王多同为“汉始祖”。该家谱中有关夜郎的记载如下: 夜郎侯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夜郎者,初有女子浣于遁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武帝元鼎六年,平南夷,为牂柯郡,夜郎侯迎降,天子赐其王印绶。后遂杀之。夷獠咸以竹王非血气所生,甚重之,求为立后。牂牁太守吴霸以闻,天子乃封其三子为侯。死,配食其父,今夜郎县有竹王三郎神是也。”汉初,一男儿,有才武,众归从之,自立为夜郎侯。指金竹为姓。生子金竹二郎、金竹三郎。越三世,生子金竹多同。承袭夜郎侯职。 夜郎金竹王 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朝廷命令唐蒙为中郎将,率千人进入夜郎,厚赐多同,谕以威严,约定置吏。 元鼎五年(前112),夜郎侯多同入朝,汉武帝封其为夜郎金竹王,赐金印,置夜郎县,属牂牁郡。 [按:这部《金氏家谱》自称夜郎竹王为先祖,二世为竹二郎和竹三郎,始居杨老三唐。又自称夜郎金竹王多同为“汉始祖”。多同的后人其中一支为“金竹夜郎候”,分居坝寨(即今广顺)。《西南夷列传》中记述夜郎侯出自部竹,后来以竹为姓,指的就是以竹为氏族图腾1的符号。] 夜郎王兴 汉武帝河平二年(前27),夜郎王兴与句町王禹、漏卧侯俞举兵相攻。朝廷派张匡前往调解,夜郎王兴不从命,大将军王风派陈立为太守,陈立用计骗斩夜郎王兴于且同亭。 夜郎王兴之子邪务,隐居金竹(今广顺),子孙以“金竹”为名。〔按:据史料记载,夜郎王兴被汉诛杀后,兴岳父翁指拥兴子邪务“挟旁二十二邑反”,后陈立又领兵夹击,翁指军在粮尽水竭的情况下,众叛亲离,部众“共斩翁指,持首出降”,后邪务也得到了汉朝赦免,遂隐居金竹。〕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夜郎金竹王入朝,太宗嘉其远归,赐李姓,改置夜郎州,属四川遵义府。 金筑安抚司 唐玄宗开元二年(714),改为金筑安抚司,去其夜郎王号。 [按:唐朝时,太宗为招抚西南边疆各族,取消夜郎王称号,而以皇家之李姓相赐。但其后人仍称之“金筑夜郎侯”,直至元代。] 从物化的历史遗迹分析:长顺属夜郎故地,有物可证 在长顺县广顺镇,至今仍保留着夜郎古国时期多种建筑物遗迹和墓葬。据长顺县文物部门调查,广顺镇现有古墓数百座,有两个较大的古墓群,还陆续发现了一些古代文物、夜郎古碑和部分城墙遗址。但由于文革时期管理保护不善,盗墓现象时有发生,多数文物均已遗失和损坏。经过考古研究,这些文物均与失落的夜郎古国文明有着密切联系。 广顺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景色秀美,被前人誉称有“内外八景”。“内八景”为:天马呈图、南湖秋月、灵龟献瑞、西山夜合、美女晒乳、东壁晓晖、墨绿烟霞、玉屏拥翠。“外八景”为:野猪钟声、云峰留迹、天台仙炉、唐帽巍峨、天桥寿雪、石燕拦关、夜郎西屯。可见历经沧桑的古夜郎遗迹,仍被后人念念不忘,叹为观止。 被称为广顺夜郎古都的遗址位于玉带河上游,地处镇西1千米的夜合山脉上,夜合山脉由夜合山、一郎山、杏林峰、哨子山等数十座连绵不断的山峰组成。这里地形险峻,易守难攻。在山脉的中央,有一块开阔地,长6.8千米,宽1.64千米,相传邪务隐居于金竹(今广顺)后,仍暗自称王,曾在此建都城。至今,虽然经过数千年风雨侵蚀,但古都的规模仍依稀可辨。古都有以“夜郎王府”为主体,王府所在地称“金竹屯”,包括夜合山往南的大片地带。这里东西宽约0.5千米,南北长约1.2千米,四周依山势建有外围土城,在内又按里、中、外交错构置土城,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如今,虽经历史变迁,此处已开辟为耕地,但一道道人工筑成的城墙仍然醒目,还有十七道外城墙及十九道内城墙残存。 广顺夜郎古城墙遗址的发现,不仅引起史学界的关注,也吸引了新闻媒体关注。《贵州日报》多次发表文章专题报道;2000年10月,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播放了以长顺县广顺镇为主体拍摄的专题片《发现夜郎》;2004年,贵州电视台《今日视点》栏目又对长顺夜郎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2005年,贵阳电视台在拍摄大型纪录篇《寻访夜郎》时,选择以广顺夜郎古遗址作为开机现场。 物证之一:金筑夜郎侯四世墓 在广顺镇夜郎金竹屯东面宝合山后坡的古墓群中,有一座古墓前安放着新旧两块墓碑,碑文为“金筑夜郎侯四世祖镛墓”,旧碑因年久风化,立碑时间已模糊难辨。据了解,这是目前在贵州境内唯一发现刻有“夜郎侯”字样的墓碑。 [按:墓主金镛是明正统时的金筑安抚司,据《明实录》载:“正统四年闰二月庚寅,贵州金筑安抚司土官舍人金镛来朝,贡马及方物,赐彩币锭等有差。”夜郎国灭后,金氏家族仍不忘祖宗,暗称夜郎王后裔,故《贵阳府志》卷八《土司》有记:“金筑金氏,自谓夜郎王之胄也。竹王既灭,吴霸表封其三子为侯,以慰夷汉。其一子为金竹侯,世守其土,久之,以金为姓。”] 物证之二:夜郎王牌位 在长顺县广顺镇北场村马鞍山脚的金氏祠堂,大堂上曾立有两块碑位: 汉始祖夜郎金筑王讳多同位 明一世祖金筑安抚使讳密定位 这座金氏祠堂建筑年代不详,原系砖木结构,前殿五间,一楼一底,门窗雕刻精致,左右两厢各三间,后殿三间,系四合大院建筑格局,该建筑1952年被毁。 物证之三:夜郎《春秋祀典仪容图》 夜郎祭祀《春秋祀典仪容图》,木刻实物,年代不详,为金氏家族祖传物。顶部刻印着两排字: 金筑夜郎王金筑安抚司    经专家研究考证,这种木刻“夜郎祭祀图”,为贵州境内首次发现。 物证之四:长顺县交麻乡洞葬悬棺 据文献记载和专家考证,悬棺是古夜郎地区濮人部落的一种葬式,他们推行“畀之幽岩,秘而无识“的葬俗,这种葬式是将棺木放置在悬崖峭壁上的天然石洞中。长顺县交麻乡格凸河山洞中,至今仍保留数十具古代濮人悬棺。这些棺木最小的棺具长1.8米,宽0.5米,高0.45米,有些棺内可见死者身着蜡染衣裙,棺外有土瓷、陶罐、葫芦等生活用品。1 从民风遗俗的独特性分析:长顺属夜郎故地,有迹可寻 传统的民风民俗是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烙印,尽管随着历史的变迁不断传承和发展,但有其相对稳定性和独立性。关于夜郎文化的传承者有多种说法,有彝族说、苗族说、布依族说。历代史学者力图从史籍钩沉中去解开这个历史谜团。遗憾的是,由于司马迁的记载过于简略,留下许多悬案,所以许多说法更多的只是猜度,也许只有通过最新科技DNA的遗传工程鉴定,才能真正寻找到夜郎文化遗传密码。从各种史料对夜郎人的住房、发型、服饰、婚俗、葬式、饮食、节日、风俗等描述来看,长顺现存的一些民俗风情中不难寻觅其踪。 《中国历史大辞典》认为夜郎民族的“居民有夷、濮、羌等,今彝、布依、仡佬等与之有渊源关系”。长顺县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县,境内有汉、布、苗、水、侗、彝、壮、仡佬、哈尼等20多种民族,其中布依族人口最多,是当地的土著民族。据《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武帝转拜唐蒙为郡尉,开牂柯,以重币喻告诸种侯王,侯王服从,因斩竹王置牂柯郡,以吴霸为太守。……后夷濮阻城,咸怨诉竹王非血气所生,求立后嗣。”由此可见,濮人是夜郎族群的一个主要部份,从《华阳国志》中所述,竹王“遂雄夷狄”,说明夜郎国乃濮人所创建,夜郎早期的主体民族是濮人。据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布依族源于濮族,“濮”即“布”的转音,在布依语中是“人”的意思,因而濮族又可意释为“夜郎族人”。后布依族又被称为“夷家”、“夷族”等,1953年11月,根据该民族自称的音译“布依”,正式定名为“布依族”。 《史记》与《汉书》均强调了夜郎部族的特征:“其人皆椎结左衽,邑聚而居,能耕田”,这是夜郎族群最突出的习俗与生存方式。作为古夜郎民族的后裔,长顺今天的民间流风遗俗中,仍然保留着夜郎文明特有的文化遗迹,从长顺布依族人民在住房、发型、服饰、婚俗、葬俗、饮食等方面习俗,我们不难寻觅到夜郎文化的痕迹。 首先,在服饰装扮方面,古夜郎人所谓的“椎结”就是将头发盘结成椎形于头上,如今长顺县的农村布依族妇女,结髻仍然十分普遍,在服饰上也极为讲究,因年龄、性别而有差异,头帕、衣裙、腰带等都绣着各种花纹不同的图案,有井田花、山形花、蝴蝶花、银器花等,色彩古朴大方,做工精细典雅。 其次,在生活习俗方面,古夜郎人所谓“邑聚”就是指大家习惯集中住在一起,这也是长顺少数民族的传统,即“大杂居,小聚居”,一般是同姓同宗集中住在一个寨子里,寨名即以姓氏相称,村寨大多依山傍水,周围多种竹木。据说竹王系竹所生,是竹的衣胞,可以驱邪除恶。而传统的住房——吊脚楼也独具特色,《北史?僚传》1称:“僚者,盖南蛮之别种,散居山峪,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旧唐书?南蛮传》说:“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这种“干栏”式建筑,是布依族的传统建筑形式,通称为“吊脚楼”。根据地势形态,依山而建,一般有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养畜,今长顺县鼓扬、敦操等乡镇较为偏远的山区,仍可见许多别具一格的“干栏”式建筑。据彝文文献资料《夜郎史传》所述,尊敬长者、婚配自由是夜郎族群的传统,在布依家庭内素有尊老敬老的习俗,子女在长辈面前,不能随便跷脚、吐痰、插话,否则被视作无礼,子女不能随便从长辈面前走过,一般要绕道,若非过不可,先要征得长辈同意。在恋爱婚姻方面,青年男女可以通过对歌等形式,自由选择理想配偶。 在信仰及葬俗方面,《后汉书》卷八十六对夜郎有如下记载:“地多雨潦,俗好巫鬼禁忌”。如今在许多农村,年龄较长者对巫鬼活动仍深信不疑,若身体有恙或家业不顺,均要请巫师占卜、扫家驱鬼。在举行各种丧礼或祭祀活动时,如今仍流行吹竹唢呐、敲铜鼓,竹唢呐及铜鼓均为布依族先祖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据说可以祷福、驱邪。这两种乐器均与夜郎竹王有着渊源关系,竹唢呐是夜郎竹王声音的延伸,据《通典》所述,铜鼓乃是古夜郎人的一个文化象征,《宋史》谓“夷僚击铜鼓以祀鬼神”。《新唐书?南蛮传》载:牂柯地区各族人民“会聚,击铜鼓,吹角”。铜鼓不仅用于饮宴、婚礼、丧葬、祭祀,还用于战争、狩猎、节庆等活动,它象征着财富、权力、神圣。清代诗人王渔华有诗写道:“竹山溪口水茫茫,溪上人家赛竹王。铜鼓蛮歌争上日,竹林深处拜三郎”。同时,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仍存在于另一个世界,对自己亲人的遗体要小心爱护,悬棺的葬式就是古夜郎人这一心态的具体写照。《朝野佥载》卷14记载:“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阁其尸,三年而葬。……于临江高山半肋,凿龛以葬之,自高山悬索下柩,弥高者以为至孝,即终身不复礼祭。” 在生产方面,《史记》所述夜郎族群“能耕田”,就是指种水稻等粮食作物是夜郎部族的一个特色。从长顺县广顺镇神仙洞发掘的文物考证,长顺农民种水稻的历史悠久,而广顺镇也素有“陈谷烂米广顺州”之美誉。另外,狩猎也是夜郎部族的一大特征,距长顺县城12公里的威远镇付家院有一大型岩画群,岩画所用颜色系铁红粉之类的矿物,红褐色,尚能清晰辨认的图案有一百多个,其中有一幅狩猎图十分引人注目,画面上绘有一人骑马引弓搭箭作欲射状,左右前上方皆有一人骑马奔驰,这几人的坐骑前后是狗群,人、马、狗形成包围,圈内有野兽蹄痕的符号标记。整个画面呈现出一派紧张的狩猎场面。据专家考证,此岩画群产生年代至少在先秦以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长顺属夜郎故地,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也是经过科学分析研究的结果。长期以来,我们没有高度重视对夜郎文化的宣传推介,没有注意发掘、保护、整理相关的文物实物和史料,尤其还没有深度研究探讨失落的夜郎文明。我们相信,随着考古发掘和夜郎史学研究工作的不断推进,作为夜郎故地的长顺县,传统文明昭示着现代文明,正在走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进步的新时代。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2#
深入 发表于 2009-10-7 10:59:53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有见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