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6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构建和谐:保护自然和文化生态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piercefeckly 发表于 2009-9-21 19:47: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两种生态的地位和作用。  自然生态包括生物群落及其环境,也就是生物自身和存在的环境,是一个包括人类在内一切生物生存的基础和繁衍的条件。山水河流、土壤、植被、动物群落、大气环境等任何一个因子受到破坏,必将影响到其它因子的生存和发展。前几十年对森林的大量采伐,结果造成生态恶化,山洪暴发,山体滑坡,干旱、泥石流和洪灾泛滥,所以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要求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而不要掠夺和破坏。  文化生态包括文化自身以及影响它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这里我们重点讲的是文化自身,即多样性的文化,尤其是我们多样性的优秀的民族文化共同生存与发展。各民族文化的标识,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标识,构成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失去了文化的多样性,就失去了和谐的文化生态,也就失去了民族的个性,甚至失去了民族精神,这个世界就会变得索然无味。特色文化是最具优势的旅游资源,一种精品文化就是一张旅游品牌。如榕江的晚寨侗族琵琶歌、月亮山的鼓藏节、三宝侗族祭萨、黎平的侗族大歌、从江岜沙苗族文化都成黔东南的旅游品牌。多彩贵州之所以多彩,是因为贵州有多民族多姿灿烂的文化,黔东南建设旅游大州,离不开各民族多样性文化。  二、两种生态面临的挑战。  乱砍滥伐,大量捕猎破坏了自然生态。过去人们对自然生态保护缺乏足够认识,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人类已经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上世纪末,我国开始禁伐天然林,总的看,森林生态得到有效保护,但是在山区农村,个别地方群众由于缺乏生态意识,保护只是被动的,有的为了自己的利益还冒险违法盗伐。多数乡村还在烧柴起火,森林消耗较大。  在内地尤其是贫困山区,有的激于招商开发,不顾生态承受力,盲目上一些高能耗或污染严重的项目,给当地造成环境污染。同时,食品等包装物泛滥,农村的白色污染也在蔓延。有的开发性建设缺乏科学合理规划,也给两种生态带来严重破坏。有的修路破坏森林,有的建电站破坏河流和山瀑景观。有一个村有个百余级瀑布群,是该地侗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有人却要在这瀑布群建水电站,破坏这鬼斧神功的绝作。水电站当然也是一种良性资源开发,但若以破坏这一景观为代价,那么这个小电站的机会成本也太高了。  有一次,某县教育局局长接到一个县旅游局局长打来的电话,说教育局在一民族村寨修建的学校设计没有当地民族风格,必须停工,修改设计后再开工。这位教育局局长当时莫明其妙,我们建学校还得请示你们旅游局同意?没想到这个要求修改设计的意见是县委书记提出来的,县委书记要求在民族村寨建学校必须有当地民族特色,宁愿多花点钱,也要修正设计。这个民族村寨幸好遇到有文化眼光的县委书记,否则这个民族村寨又出现一个大煞风景的建筑败笔。其实在农村,不仅是学校建设出现这些问题,很多民房建筑也是无序的,在一些很有特色的木楼村寨,常常看到抢眼的火柴盒式的白墙水泥建筑,古老的文化母体悄然被现代病毒侵蚀。  最近我到摆贝苗寨采风,夜幕降临,古老的苗寨炊烟袅袅,鸡鸣狗吠的村子也渐渐静下来,西山的丛林悄然地挂上一轮明月,好一个宁静的苗家村庄。突然间,从寨中间炸出卡啦OK刺耳的声音,一个苗家青年在唱着一首流行歌曲。当地村民徐老巷说,以前摆贝到处听到古瓢曲和苗歌,现在青年人打工去了,没人学古瓢曲和苗歌,他们回家就穿汉衣唱卡啦OK,或三五一群去打牌去了。新的文化潮流似乎在刷新着这个时代,传统文化面临着被时尚文化和强势文化冲击的挑战。  三、切实保护两种生态的一些设想。  两种生态一但被破坏,两生态的系统将会失去和谐,将会影响着新农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所以保护两种生态就成为新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我认为当农村自然和文化生态建设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农村的各项建设规划以保护两种生态为先。农村的山、水、田、林、路、学校、村镇、厂矿以及各种文化设施都应统筹布局,科学规划。对新的建设项目应与自然生态保护传统文化不能顾此失彼,破坏自然和文化生态。  其次依法保护自然生态,建立和扩大保护区,建立公益林区,切实保护森林生态资源,保护和建设秀美山川。  同时,大力推广农村沼气池,充分利用资源,减少森林消耗。沼气不仅可以利用沼气,节约能源,减少用柴,还可以净化环境,为农业提供优质农家肥,是保护生态,发展绿色农业,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最佳举措之一。近年来我省不少地方推广沼气已取得显著成效。雷公山自然保区内的榕江县小丹江村300多户人家有大部分家庭用上了沼气,每年可以节省用柴近3000多立方米,每年相当于少砍1000亩森林的木材。三是严格乡村建筑规划试制和准建制度,禁止破坏民方民族特色文化的一切建筑,保护民族村寨的建筑文化。  四是认真开展“整脏治乱”活动,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  五是保护抢救和传承民族文化。对本地区优秀的民族民间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摸底普查,以声、像、文出版记录民族文化;依托民族文化,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以开发与传承相结合传承民族文化;将民族文化引入课堂,把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请进校园,培训少民族民族学生,让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的同时,接受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以教育形式传承民族文化。<div id=[/im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