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雍彝族简 介 (为 二 0 0 八十月纳雍县彝学会成立展版而写) 彝族,是最早开发纳雍的先民,是纳雍最早的居民,也是建设纳雍最强有力的生力军。 纳雍县历史悠久,从秦初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度,纳雍时属汉阳郡,西汉后为平夷县属地,唐代在今纳雍腹地的乐治设立汤望州,一直到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设立纳雍县,纳雍才以独立的行政单位在这块土地支撑起这片美丽的蓝天。因此,从秦初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纳雍故地开始见史书记载至今日公元2007年12月31日,历时 2228年的历史。期间,三国蜀相诸葛亮于建兴三年(公元225年)征南中,“有夷目济火献粮通道以迎,佐擒猛获(七擒猛获)有功,因令长其地,世代世袭”。唐龙朔三年(663年)济火第二十六代后裔比楼七千户内附,总章三年(670年),置禄州(今毕节)、汤望州(今乐治)。比楼居绿州,比楼弟阿七居汤望州。 从建兴三年(公元225年)到康熙三十七年(1689)济火最后一个世袭爵位的后裔安胜祖停止,凡一千四百七十四年世长其地。而从唐代公元670年,纳雍(汤望州)正式有人居住开发到现在公元2008年10月31日止,凡一千三百三十八年。 这里不仅是彝族“世长其地”的故土,也是彝族“世长其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最高统制者贵州宣慰使的官邸和府衙就在这里:卧这城——宣慰府遗址。据有史可查,前后有五位宣慰使在此居住即:贵荣、安万铨、安世、安承宗、安坤。除安坤外,其余都终死卧这。从宣慰府遗址的规模就能见证这段历史。特别是清康熙三年(1664)的吴三桂剿水西,悲壮的故事和遗留的众多古战场遗址:猴儿关、栏马墙、箐门口和载着这段历史的众多古城墙:姑开古城墙、雍熙闹地古城墙等等,当历史缄默的时候,它们还向后人说着话,而由安氏后人修建的古桥——果伟河大桥,至今还坚固到耸立着服务后世。如今的彝族,是建设纳雍县不可缺少的重要民族之一,为纳雍的发展做着重要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