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苗族自称“Kiem33 mug”(“金门”)。据史志记载,海南岛的苗族是明代从广西作为兵士被朝廷征调来的,尔后落籍海南。明清时期海南苗族被称为‘“苗黎”。据《崖州志》记载:“又有一种曰苗黎,凡数百家。……盖前明时,剿平罗活、抱由二峒,建乐定营,调广西苗兵防守,号为药弩手。后营汛废,子孙散居山谷,仍以苗名”。清代道光《琼州府志》也说:“檐州又有苗黎,……盖前明时,剿平罗活峒黎叛,建乐安城,调广西苗兵防守,号为弩手,后迁于此,即其苗裔也”。上述史实表明,苗兵是被强制征调、定居海南岛的。 除了当兵来海南外,还有相当数量的苗族是不堪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飘洋过海,来海南岛谋生的。明清时期,两广、湖南等地的一些少数民族因战争和生活所迫,迁徙不定,其中苗族从广西等地迁来海南岛。海南苗族中有一个普遍流传的故:苗人从广西来,是坐船过海的。坐船过海,船到海中,遇狂风恶浪,幸得神灵保佑才来到海南岛。登岸后,第一个居住点凰田。凰田为一盆地,苗人将此盆地开垦成一片良田。但统治者见苗人生活富庶,因此常进村抢劫,并要将苗人斩尽杀绝。苗人只得丢弃家园,逃往原始森林大伦山(即今日海南乐东县尖峰岭),但又遭统治者追剿。劫后余生的苗人被迫向全岛最险恶的山岭散开去。这种传说,说明一部分苗族是为谋取生活资料而迁来海南岛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