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75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云南文山一个“入林唯恐不密”古老民族的新生活

[复制链接]

508

主题

282

帖子

336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60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yancey 发表于 2012-6-19 14:50:2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山瑶族居住的杈杈房。摄影:陈夏芸


人民网富宁6月19日电  (记者陈夏芸)山瑶,一个听起来多么富有浪漫主义和文学色彩的名字,可是就在这唯美名字的背后,却是长期艰苦贫困的生活史。“入山唯恐不深,入林唯恐不密”,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他们的生活,可谓再确切不过了。
山瑶是富宁县瑶族中的一个支系,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目前有1828户8429人,当现代社会的步伐已经伸向世界每个角落的时候,你能够想象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床,和猪睡在一起;没有东西吃,就把老鼠当菜肴;每当家里死了人或者牲口,就得搬家吗?
因为贫困,他们缺衣少穿,因为迷信,他们不停地搬家,因为没有知识和文化,他们害怕与人交往,入林唯恐不密。
如今,在媒体的聚光灯下,这个云南边陲的少数民族支系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帮扶,生活渐渐有了改观。
托起明天——爱心山瑶班
在富宁县新华镇中心小学,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班级——初一76班,在当地又叫做爱心山瑶班,这是文山电力为山瑶小朋友倾心打造的一个爱心工程。在这个班级里,生活着48名山瑶同学,他们来自归朝镇各个村寨,最大的有16岁,最小的有12岁,考虑到其特殊性,学校专门调配了有经验的教师带班管理,调配优秀教师任课,让其他班优秀的学生和他们结成帮扶对子。除此之外,学校还专门请心理学教师给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树立美好的奋斗目标。
班长黄金勇告诉记者:“学校里条件好,生活方便了,对我们学习要求也高,回去和村里上学的小伙伴一对比,明显有了提高”。当记者问他长大想做什么的时候,他腼腆的说:“想当记者,因为记者能够去很多地方”。
“但是,作为班长,实在太累了,可是又不愿意看到班级四分五裂,所以还是坚持下来”。黄金勇说,和以前相比,他更喜欢把来自山瑶的小伙伴们集中起来上课这种教学方式,这让大家更团结。
谈话间,孩子们带领我们来到他们居住的寝室,让我们眼前一亮,被子叠放的整整齐齐,地上没有一点纸屑,床下的鞋子呈一字型排开,就连牙刷的朝向都一致,山瑶班小女孩王雅婷告诉我们,现在习惯了学校的生活,回到家已经不习惯了,但是,自己会把这些在学校养成的习惯带回家,并要求父母跟着自己学,尽管效果不是很大,但她依然很开心。
据爱心山瑶班的班主任何伟说,现在,学生们已经能够和其他同学进行正常沟通,已经能够融入到学校的整体氛围了。“我认为帮扶不是说给了几百元钱就完事了,更重要的是应该告诉他们如何去‘花’这笔钱,换句话说,不应当只是注重物质上的帮扶,而更应该对他们进行情感和精神上的帮扶。”何老师语重心长的说道。
股股“泓流”暖人心——爱心水窖
饮水问题一直是困扰山瑶群众最大的问题,对此,南方电网预计为山瑶群众投资200万,建设500口爱心水窖,9月底全部竣工完成。
我们来到归朝镇龙绍村委会达山小组,这里是山瑶搬迁就近就地安置点,附近的山瑶村民在不久的未来将聚集到这里居住。这里可以容纳23户,每户一个水窖,目前已经建好20个水窖,工人们正在抓紧建设。
现场,我们遇到了附近岩音村小组村长韦永成,他告诉记者,自己家里有6口人,人均年收入仅有一千多,平时也就靠吃玉米、红薯、木薯过日子,吃水相当困难,日常用水需要到山下的普厅河取水,来回2个小时的山路,每次身负60斤重的水,每天需要背两次,因为水源缺少,连牲畜都不敢养,只有劳动力强的村民可以养养猪。
过去,村民们只能“靠天喝水”,凭借天然形成的石坑蓄积雨水,水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安全就更不用说了,对于村民们来说,能够保证有水就已经是一种“奢侈的幸福”。“现在当然愿意搬迁过来,很感谢政府对我们山瑶人的关心,不仅为我们解决了饮水问题,连住房问题也都解决了”。面对着不远处已建好的爱心水窖和正在建的新房子,他激动地说。
共建爱心家园——山瑶扶持安置工程
住房难也是长期困扰山瑶族百姓的一个大问题,他们长期居住在杈杈房里,过着夏不避雨冬不挡风的生活,对此,当地政府和文山电力对他们进行了搬迁安置。
剥隘镇者宁村委会那岗村是异地搬迁安置点之一,这里可以容纳86户,山瑶群众将分批次搬迁进入, 6月1日,文山电力出动了12辆车,42名员工帮助第一批共52户群众搬迁入住。
今年34岁的潘绍明是归朝镇龙绍村委会龙留村小组长,他说,他们村8户42人都已经搬到了这里,考虑到搬迁后种地难的问题,政府还给他们重新划分了土地,每人1亩可耕地、2亩宜林地从事生产。早年外出到南宁打工学到一手种芒果技艺的他,打算用一亩土地来种玉米,两亩种芒果,另外,他打算带领全村的村民们一起种,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
“我们个个都想搬出来,不愿意呆在家里,家里生活太困难了,走路难、用电难、吃水也难。洗完澡的水都用来喂猪喂鸡,背水一个来回就得两个小时,从家里出来到镇上得先走一个半小时的山路,再搭乘3个小时的农用车,我们在山旮旯里,全是石头,做什么都不方便,虽然过去通电,由于电压不稳,风一吹,就没了”。
来自归朝镇龙门村委会的兰正兴说:“我们过去居住的地方简直就是给猴子住的,靠天吃饭,靠天喝水,太难了,真的太难了”。说到这,一个劲的摇头叹气。而现在,村民们搬进了新房,不仅通风、光线、卫生等环境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厨房、厕所、院子等各种配套设施也跟上了,这可把大家乐坏了。
光明的“使者”——无电人口通电工程
截至当前,文山州还有2332户无电人口,已通电的村寨普遍未实施农网改造,每度电价高达2.5元。对于山瑶群众而言,这是一个大数字。
2012云南省将彻底消除无电人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富宁县2012年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包括富宁县5个乡镇,15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共计29个工程项目。将解决822户1606人的山瑶群众用电问题。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计划建设项目包括富宁县的七个村民委12个自然村,解决373户783人用电问题。工程实施以后,山瑶群众用电电价将降至4角钱左右。
我们去的时候,刚好赶上归朝镇龙绍村委会龙桑村小组电网改造通电竣工仪式。这个点覆盖了附近的2个村44户村民,据文山电力富宁分公司副经理陆继宏介绍,这一片区原先电压不稳,现在主要是进行电网改造,将20千伏安的变压器容量换为100千伏安,以保障村民们正常的生活、生产用电。
林纪辉是这次电网改造中的一名普通工人,他告诉记者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的感受:苦和累,工程从测绘到施工难度都很大,所有线路总长达13公里,他们每天在山里工作,都是自带干粮,靠天喝水,不能按时吃饭。人工搬运电杆是最累的,说到这,他指着远处山头上的电杆说:“你们看,像那样的电杆,没有办法运上山去,靠的完全是人工搬运,一天只能运20几米远,你说难不难?”
按照要求,5户以上的山区村寨就必须通电,为此,电网公司在整个通电工程中共有167名员工参与进来,有时候,工作太晚,就在附近的农户家过夜,因为没有床,他们只能坐着睡觉。
最难的还不仅于此,在施工过程中,电路经过的地方需要占用村民们的耕地,对于这种情况,大部分村民们是不能理解的,开始协调的时候,工人们没少吃闭门羹的,有时还遭到村民的谩骂,可是为了早日完工,工人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耐心劝服,有时为了给村民做工作,刚好碰上村民外出务农,他们只能守在村民家门口静静等候,一守就是一天,最后,村民们都被他们诚挚的劝服打动了。
林纪辉说了这样一句话:“只要山瑶建设到哪里,我们电力就要跟到哪里”。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这个大山里的小村寨终于通上了电,对于生活在大山里的山瑶人而言,6月12日的夜晚,是一个充满光明和希望的夜晚。
为了庆祝通电竣工,山瑶人用最古老的仪式对电网的工人们表示深深感谢,他们拉着电网员工的手,载歌载舞,当地老人告诉记者,即使过年,也没有这样热闹过。
昨天,这里一片漆黑,今天,在偏远山区的一隅,这里灯光闪烁,远处的火把继续燃烧着,照亮了大山深处静谧的村寨,也照亮了每一个山瑶百姓的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