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张国庆痴迷中国结 [打印本页]

作者: tolyls3699    时间: 2009-9-19 21:34
标题: 张国庆痴迷中国结
中国结仿佛是这10来年才走进我们的生活,但它实际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只是许久以来人们忽略了它,以至上世纪90年代初张国庆突然从《人民画报》上看到中国结时会被它的新奇神秘所震撼。从此,她寻寻觅觅,苦苦摸索,并由此确立了自己的人生坐标。    梦想仿佛与生俱来  张国庆现在都想不清,自己为什么从小就梦想画画。那时她和许多成都女孩一样,用彩色胶线编过彩带彩链,也和许多女孩一样织过毛衣,但不一样的是,她在编织中却有着一种对美的事物的特别亲近感,却反复做着同一个梦——假如能画画那才好呢 今天,张国庆说起此事用了“梦寐以求”四个字来形容自己对画画的向往。但她成长的年代正是文化艺术极度缺乏的时期,何况家庭经济也不允许她学唱学画学书法,就是一件毛衣也是穿了拆,拆了织,只是在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织的时候,她会在领口、领型、肩头变些花样。那时,除了学校里有一点美术课外,从来没有任何学画的机会青睐她。但心里既然有那颗种子,就免不了要去寻找发芽的任何一点点可能。有一次,她照着杂志上的插图临摹了一个人像,没想到,父亲说她画得不错。对于一个想画画而从来没有机会的孩子来说,父亲的评价对她无疑是一种极大的鼓励。  张国庆心里那颗艺术的种子没有得到阳光雨露没有发芽,她就面临了上山下乡,从成都到了云南。一去八年,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知青日子里,她觉得读书无望了,画画更不敢想。等到返城后她进了成都无缝钢管厂,当了厂幼儿园的一名老师,她做梦都没想到,正是幼儿园的工作使她渐渐地向艺术靠近。  年轻的幼儿园老师都要参加培训,她先后去成都幼师和重庆幼师培训过。在重庆幼师短训班,课程安排比较全面,有两百多学员,她的成绩始终名列前矛,绘画课更是她的强项。她不仅能很好地掌握造型、线条、色彩,动作也很麻利。老师说,一节课只能给别的同学布置一幅画,但应该给张国庆布置两幅。  儿时的梦正在变成现实,即使学习结束回厂后,她也常常画画,画了好多水粉画。尽管她后来没有成为画家,但这对她后来成为结绳编织艺人,却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毕竟,艺术是相通的。更何况,画画也好,结绳编织也好,都离不开图案和色彩。不过,那时她还根本没有接触到中国结。  北上寻寻觅觅  张国庆第一次看到中国结是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张国庆已从幼儿园调至厂宣传处宣传理论科。她现在说起这个第一次都还显得有些激动:“是在《人民画报》上看到的,一件是‘双喜’,一件是‘春满人间’,作者还是个年轻人,男的。哎呀,我就觉得这太神秘了。”她喜欢用“神秘”两个字形容她初次看到的中国结。是啊,编绳她小时候也做过,没想到怎么会这么奇妙呢   不久,张国庆又在《光明日报》上看到北京东单金斗笠时装屋的消息,说那里有中国结出售。好奇心和对艺术始终不渝的热爱终于使她按捺不住了。人家是怎么弄的 她很想去看看实物。  七月流火的季节她踏上了北去的路,带上了三角架、照相机。  七月,北京,太阳似乎比成都更加火辣辣,张国庆提着三角架、背着照相机在东单东张西望。东单不是一个点,东单是一大片啦,金斗笠时装屋在哪里呢 张国庆找啊找,寻寻觅觅,凄凄惨惨,走得腿脚发软,走得腰酸背痛,走得口干舌燥,走得满头大汗,还是找不到。她失望了,她几乎走遍了东单,可没有看到金斗笠三个字。她绝望了,心里难过极了,但还是在东张西望。真是“踏破铁鞋”啊,突然,她一转身终于看到了“金斗笠”,顿时她只有激动。现在回想起那个时刻来,还一脸兴奋:“哎,终于没白跑。”  进了时装屋,看到一面墙上挂满了中国结,从几幅图片到实物,到满墙各式各样的中国结,张国庆再一次被震撼了。顾不得人生地不熟,顾不得热和累,顾不得店家会怎么样,她直接就问人家:“可以拍照吗 ”“可以。”没想到的是,屋里较暗,拍照时闪光灯不灵了,相机也出了毛病,结果只拍了几张。她本来还想买点实物,但价格不菲,百把元一个,对于那些年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百把元不是个小数。她不敢买,只能带着拍了几张照片的胶卷回成都了。  尽管这次北京之行的直接收获只是几张照片,但想要摸索,把类似儿时编胶线的活计捡起来的冲动却在心里生了根。  摸索灵感以及“蝶恋花”  从北京回来后,张国庆开始摸索。刚开始,即便是最简单的东西,那也是看者容易做者难。张国庆编了拆,拆了编,编了又拆,反反复复,想了又想,试了又试,说不清经历过多少失败,但她还是没有灰心。她说,让她最弄不清的是双喜绳的走法。有一天,她豁然开朗,一下子明白了其中的卯窍,从此一通百通。我试图想让她把这个卯窍说得具体些,可技术性的东西对于一个完全不懂中国结编结法的人来说,怎么可能几句话说得具体,还要让人听懂呢?她很聪明,用了一个比喻:“怎么说呢,这个就像你们写文章,卡了很久,灵感突然来了。”  我查过一点中国结的资料,它的结艺手法远不是我们看起来那么简单。所谓的绾、结、穿、绕、缠、编、抽,任何一种都得亲自动手才会真正明白,而且一个结就一根绳从头到尾,还要藏好绳头,使我们往往看不到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更弄不清繁复的图样是怎么走出来的。所以,张国庆并不想和我细说她明白的那个卯窍,我只能理解为:那如同在黑屋子里突然摸到了电灯开关,屋子顿时通明;那是正在孵化的鸡仔经历了很久的等待终于破壳的感觉。总之,从那以后就不再有什么能难住张国庆了。  这时,距张国庆最初摸索中国结已有两三年。  有了中国结垫底,后来被厂里列入提前退养行列时,她能够平静处之。她想,她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从厂里退养后,她先后去两个单位打过工,时间都很短,因为那实在不是她的兴趣所在,于是她辞工出来了。应该说,这时她做中国结已是名声在外,她的“脸谱生肖壁挂”、“麻织炎帝像”、论文《中国结,中国吉祥文化的载体》已先后获四川省工艺美术家精品大赛创新奖、中国西部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大展银奖、优秀论文奖等。而同时,中国结也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所以辞工潜心于中国结时,绵阳富乐山酒店就找上门来,给了她一个巨大的任务、巨大的难题,也是个巨大的机会。酒店方请她用一组巨大巨高的中国结装饰酒店的大玻璃门厅。此前,她从来没有做过这么大的结。她倒是不怕难题,但能否做好心里却没底。  她接下了这个难题,用一个多月时间编织成了“蝶恋花”。此作品使用了22.5公斤编织线,总重量达到30公斤,分别由20个团锦结、80个三环结、15个双线结、235个攀沿结、1个大盘长结、5个小盘长结以及2个袈裟结组成。张国庆在编织这个巨大的中国结时,只用了5根大线和5根小线,线长达450米左右。  这个结一问世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中国日报》、《人民日报》等数十家媒体报道了张国庆创作的巨型中国结。  真是难以想象,这个曾经在钢管厂从事宣传工作、钻研企业文化十余年、曾获得过省级科研成果一等奖的张国庆,如今又被评为四川省一级民间艺术家。  追求既民间又现代  对于中国结,我们的印象一般停留在大红丝光绳以及吉祥、喜庆、祝<td bgcolor=[/img]<td class=[/img] 主题:评论 “张国庆痴迷中国结”
作者: yumanrick1    时间: 2009-9-19 23:31
我想做中国结可以吗<td bgcolor=[/img]<td class=[/img] 主题:评论 “张国庆痴迷中国结”
作者: cwt4278252    时间: 2009-9-20 01:28
我想做中国结可以吗[img][/img]<!--输入-->记录:3 页码:1/1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56chin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