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一朵绽放在诸暨本土的艺术奇葩:诸暨西路乱弹
[打印本页]
作者:
barfsglob1
时间:
2009-9-19 23:05
标题:
一朵绽放在诸暨本土的艺术奇葩:诸暨西路乱弹
诸暨为越国古都、西施故里,具有悠久的戏剧、音乐、舞蹈、曲艺表演历史;是我国江南音乐戏曲发祥地之一。这里曾孕育了一批古代的戏剧家、音乐家、舞蹈家和曲艺家,“诸暨西路乱弹”就是一朵盛开于诸暨民间的戏曲奇葩,是一个具有较高欣赏价值和学术价值的优秀剧种。一、“西路乱弹”的来历:“乱弹”一词,含义有三:一是自明代至清初,陕西地方戏梆子腔(秦腔)因用弹拨乐器伴奏而被称为“乱弹”,曾为皇帝演出过,艺术水平之精湛令当时人们叹为观止。二是清代中期对昆曲以外各剧种之统称。“诸暨西路乱弹”应属“乱弹”在传播过程中受诸暨当地语言、曲调等影响而发展衍变成的“高腔类”艺术系统。三是指京剧。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一文中亦以“昆、乱”对举。明清时代,随着南北通商贸易之繁荣,秦腔经过艺人们的戏曲演出活动,转为南北艺人合班,南北剧种的相互吸收融合,逐渐得以扩展,因其用弹拨乐器伴奏,“秦腔”之名渐渐被“乱弹”取代。清代中期以后,“乱弹”在民间不断发展并衍变分流,逐渐形成不同演唱风格的“西路乱弹”和“东路乱弹”两个流派。“西路乱弹”广泛盛行于诸暨各乡村,亦曾流行于嵊县、绍兴、萧山、富阳、浦江、义乌等邻县,远至杭州、兰溪、建德、金华、龙游等处,成为诸暨及邻县广大农民所喜受的剧种。“西路乱弹”演出不受场地限制,音乐激越高亢,唱腔抒情悠扬,动作粗犷,具有浓厚的农民思想感情,因此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二、“西路乱弹”的特色:诸暨乱弹以【三五七】、【二凡】为基本唱腔,部分剧目演唱【扬调】、【西皮二簧】。以竹笛定调,分尺调及正宫调两种。表演剧目多以家庭题材为主,传统剧目有《双贵图》、《日旺牌》、《铁灵关》、《九件衣》、《药茶记》等。演唱语言以诸暨地方语言为基本语音,表演动作强烈夸张,乡土气息浓郁。戏班一般24人,有三花脸(大面、二面、小丑)、四白脸(老生、小生、老外、副末)、五包头(正旦、花旦、老旦、作旦、小包头),五后场(鼓板、正吹、副吹、大锣、小锣),四厢房(头担、二担、三担、值头),和班主、成头、管饭。“诸暨西路乱弹”的曲牌极为丰富,多达200多个,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用于表演动作的叫“吹奏”;另一种是用笛子与弹拉乐器来伴奏的各种曲牌唱腔。1、动作曲牌: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56chin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