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用长鼓去敲开瑶族的门
[打印本页]
作者:
etcher8948
时间:
2009-10-11 18:34
标题:
用长鼓去敲开瑶族的门
有人说,瑶族文化就是长鼓文化。要了解瑶族,必然要了解长鼓。
那朴实并不华丽的长鼓,那或长或短、或新或旧的长鼓,那规格和形状并不相同的长鼓。可是,那是一段段凝固了的瑶族历史,一首首骤然停滞的瑶族歌唱,一篇篇美丽动人的瑶族故事和传说。
那神秘莫测的瑶族,那令人神往的瑶族风情,那深厚悠长的瑶族历史,让我们用长鼓,去叩问,去敲开,瑶族那扇好宽、好大、好厚重的大门,走进瑶族绚丽灿烂的那片天地、那个世界。
一、生生不息长鼓情
一个民族在其历史的黎明时期,常常以一项奇伟的工程作为标志,如古埃及的金字塔;或以一件文物为代表,如古希腊的宙斯神像。在瑶族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盘王是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而长鼓,则是瑶族的代表性遗物和典型标志。
瑶族的长鼓很美。对称的造型,优美的弧线,腰部的收缩,质朴的花纹或线条,或着上古老的颜色,或露出木质的本色。两端蒙着羊皮,黝黑或赭黄。无数次拍击,无数次震动,留下了瑶族生生不息、顽强拼搏的烙印,浸染着瑶族的汗水和呐喊,记录着一个民族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的历史足迹。
人在千里瑶山,随时可以亲身感受到长鼓的无处不在。在娱乐和祭祀时,它是不可缺少的主打乐器;在喜庆和节日里,它是营造气氛的主角;在通讯和联络时,它是用声音穿越千山万水的原始通讯工具;到州府告状、集结起义时,它是集合的号角、前进的号令,令敌人闻声丧胆;在日常生活中,它是房前堂后的装饰品。长鼓不但是活着瑶胞的朋友,为活着的瑶胞提供精神和物质服务,而且还随时准备做殉葬品,伴随死者到另一个世界去,抚慰心灵。
长鼓,是瑶族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个情结、一种寄托。
二、乐神打起长腰鼓
瑶族文化,离不开长鼓;瑶族长鼓,源远流长。
关于瑶族长鼓有许多记载。在民间文学里有《长鼓的来历》,歌谣有《长鼓的出身》等,还有一些民间传说、故事、古歌均有叙述。在弥足珍贵的古文献瑶族史料、被誉为瑶族的“过山榜”、“护身符”《评皇券牒》中,“秋冬祭拜盘王,伊十二姓子孙,摇动长鼓”。“聚集一脉男女,生熟表散,将来迎散,摇动长鼓,吹唱笙歌、鼓乐”。这充分说明长鼓在瑶族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宋代的沈辽在《踏盘曲》中写道,“湘水东西踏盘去,青烟云雾将军树,社中饮酒不要钱,乐神打起长腰鼓”。与这个同时期的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也说:“瑶人之乐,有卢沙、铳鼓、胡芦笙、竹笛。……铳鼓,乃长大腰鼓也”;宋代的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写道,“瑶人乐,状如腰鼓”。
其实,瑶族长鼓的产生非常久远,在瑶族中广泛地流传着这么一个动人而凄美的传说。一天,瑶族的始祖盘王上山打猎,忽然发现一只羚羊,于是就穷追猛赶。不知翻过了多少个岭,不知涉过了多少条河,还是没有射中这只羚羊。追着、追着,羚羊为逃命跌落山崖。盘王因追赶过急,也一同跌落山崖,被梓木叉死。太阳下山了,盘王的儿女见父亲没回来,就打着火把,满山遍野地呼喊,千山万水地寻找。不知找了多久,终于在一个山崖下找到了盘王和羚羊的尸体。盘王后代们悲痛欲绝,愤怒不已,于是,将梓木砍下挖成长鼓身,剥下羚羊皮蒙住鼓的两端,一边拿起来拼命地敲打、跳跃,一边呼喊:“回来吧!回来吧”。
长鼓,是伴随瑶族始祖盘王的死而产生的。通过这个传说可以认为,在原始狩猎时期,聪明、智慧、勤劳、勇敢的瑶族先人就已经发明了长鼓。
而有文字记载的瑶族长鼓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周礼》中说,“ 野人为乐之善者,长鼓矣”。另外,从考古发掘来看,殷墟出土过木鼓,河南楚墓出土过漆木鼓,战国秦汉画像中也有大小、种类、形制不同的木鼓。
长鼓,是瑶族怀念祖先和寄托情思的产物,是瑶族历史文化的见证和凝聚。
四、摇动长鼓吹笙歌
瑶族长鼓,其实是汉语的称谓。而瑶族自己称长鼓为“空”、为“镗”、为“镗构”。
盘王去世后,每到一定时间,瑶民们便聚在一起,敲响长鼓,跳起舞,唱起歌,纪念始祖盘王。久而久之,不但用来乐神,而且也用来娱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还创造了许多动作,如模仿动物的金鸡跳杠、金鸡展翅、山羊反臂、画眉跳笼、鲤鱼晒籽等,有模仿植物的大莲花、扫地梅花、雪花盖顶、古树盘根等等。
瑶族长鼓舞,是内容丰富的瑶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叙事诗,成了抒发瑶族人民情怀和反映瑶族生产生活的精神产品。相传长鼓舞有七十二套,多为二男二女合舞和二男对舞,有节奏明快、花样变化多、比较活跃的“武打”;有动作柔和,节奏较慢,比较稳重的“文打”。如今,已经发展繁衍出做屋长鼓舞、羊角短鼓舞、锣笙长鼓舞、芦笙长鼓舞、桌上长鼓舞等不同舞法。
千百年来,长鼓舞伴随着瑶族人民繁衍生息,迁徙游耕,成了民族赖以生存的根。
五、长鼓神韵动四方
每逢节日、喜庆之时,在千里瑶山的九村十八寨,青山绿水之间,跳长鼓舞,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舞者绕圆而舞,观者围圆而观;闪转旋跃,蹲腾立跳,有如繁星闪烁;瑶歌、长鼓舞、器乐交相辉映,和谐融洽。
跳长鼓舞时,伴奏的乐器是很讲究的。两支唢呐,还有大鼓、大锣、大钹、芦笙等打击乐器。唢呐有专门的曲牌,可以保证音色清脆,悠扬悦耳,增添热闹气氛和独特魅力。而节奏分明的打击乐,是为了动作协调一致,体现一种节奏的美感。
歌和舞是相依相伴,不可分割的,长鼓舞也不例外。舞长鼓的伴歌是《盘王大歌》,有关于人类、民族、天地万物的起源,也有祖先迁徙、艰苦创业的内容,还有爱情、理想、生产生活等等。另外,还有抑扬顿挫,起伏跌宕,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伴唱。
五彩斑斓的民族盛装,满目琳琅的金银饰品,优美铿锵的伴奏,震天动地的鼓声,悠扬宛转的伴唱……共同形成了长鼓舞的独特风韵。
瑶族长鼓舞,传递着瑶族精神的魅力和快乐的信息。
六、寻找长鼓舞家园
怀着民族的情感,怀着神秘的冲动,促使我去追寻瑶族长鼓舞的家园,寻找心灵深处的感动。
长鼓舞,那瑶族绵延发展的纽带,那瑶族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那瑶家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那瑶族的精神资源和民族根基。
聚居在丘陵地区的平地瑶,在秋收后祭祀盘王时,跳的是一种叫“羊角短鼓舞”的集体舞蹈。整个舞蹈往往由七人表演,一个人拿着牛角、铜铃或朝笏领头,两个人拿着羊角,四个人手持稍短一点的长鼓,载歌载舞。瑶胞们一边高头地拍击长鼓,一边放开歌喉唱着瑶歌。“野羊撬,野羊撬,野羊撬断梓木树,梓木树啊好控鼓,控个长鼓好风流。”
散居在崇山峻岭间的过山瑶的吊脚楼前,狭窄有限的空坪隙地上,瑶胞们往往习惯地摆上一张小小的八仙桌。桌子四边,摆着米筒,点燃蜡烛、香火。打长鼓的人,一般是两个人,在向四边用长鼓叩拜后,登桌表演。在桌子上两个人完成耍鼓、比鼓等动作,配合默契,紧凑严密,观赏性极强。
“芦笙长鼓舞”是和一个美丽的传说一同流传下来的。传说十二姓瑶人从千家峒迁徙时,迷失了方向,正在为难之时,飞来了一只喜鹊叽叽喳喳地叫着引路,此后,瑶族人民就跳起了“芦笙长鼓舞”。跳舞时,场地中央摆一张方桌,桌上放米筒,米筒中插两柱香,前面放三杯茶,后面放五杯酒。舞蹈由七个人表演,一个人手执朝笏,吹着牛角领舞,两个人打长鼓,两个人吹芦笙,一个人打小鼓,一个人打锣。整个舞蹈分迎圣、起拜、行路、梅花、欢鼓等五段,均绕方桌而舞,动作粗犷,山野气息浓郁,场面热烈。
另外,还有纪念瑶族英雄仁王爷的度曼妮,土瑶调庙时的集体舞蹈“锣笙长鼓舞”等等,都与长鼓有关,舞蹈性极强,具有浓郁的瑶族风情。
敲响浑厚的长鼓,跳起欢快的舞蹈,唱起心中的瑶歌……这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长鼓舞,不仅是表达瑶胞们对祖先崇敬之情,渴望过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富裕日子的美好愿望,也是一种别开生面的联谊会,交流生产经验的好机会,更是弘扬和发展经济文化,振奋和凝聚民族精神的极好桥梁和媒介。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有一句极富感染力的话,“人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这正是瑶族同胞对长鼓舞的真实写照和诠释。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瑶族长鼓舞一定会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的照耀下,愈来愈光彩夺目,愈来愈焕发无限生机。
作者简介: 唐晓君,男,瑶族,1971年8月生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研究生,做过乡镇教师、学校团委书记、县报总编室主任、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现任湖南省永州市委宣传部新闻科长。先痴迷于诗歌,后又改攻散文,钻研过各类论文,现在新闻宣传的坐标上,开起“杂货铺”。在平地瑶居住的地方滚过四年,在过山瑶赶圩的镇上混过一年,在县城稀里糊涂干了近7年,这时,正漂泊在永州这座古城里,孤独地蜇居。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有关瑶族的作品30多万字。
人生格言:别人,永远是人生的老师;努力,永远是事业的阶梯。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56chin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