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对原始苗族瑶族与原始哲学的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hiatusjapers
时间:
2009-10-11 18:33
标题:
对原始苗族瑶族与原始哲学的思考
对原始苗族瑶族与原始哲学的思考
付昌东
摘要:苗族瑶族都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各自有着各自的族源、生存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法律观念、审美观念、史诗神话、生态观、人生观、宇宙观等等。本文力图从上述方面来思考原始苗族瑶族与原始哲学的问题,以供参考。
关键词:原始苗族瑶族 原始哲学 思考
原始苗族瑶族与原始哲学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那么是什么又是原始哲学呢?原始苗族瑶族与原始哲学又有什么关系呢?或许从苗族瑶族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来。
一、原始哲学初思
从缘起上看,哲学也是以死亡为其觉解的起点的,它和宗教一样,都是人类面对死亡的努力。从这个意义说,哲学和宗教是“同根同源”的。与宗教信仰不同的是,哲学是面向死亡的“思”。所谓“思”,是说哲学是用理性的方式来回答人生的根本意义、解决人的终极关怀问题的。
少数民族哲学(尤其原始哲学)当是对他们生存、生活方式的解释,是他们的生命意志和生命意识的表达。与少数民族原始哲学相关的史诗神话、宗教经典、谚语格言等载体,常现于节日庆典、婚丧礼仪、祭祀活动、火塘等正式、严肃场合,自有其“神圣”性,这些载体在这种场合出现的重要作用,即在于它们想通过这样的场合在“当下”重返“历史”,完成现在与过去的连接,从而使当下的生存、生活方式获得合理性、意义方面的理解。
原始苗族、瑶族多与族源、史诗、神话、宗教、崇拜甚至巫术相联系在一起,其原始哲学就从其中慢慢走出来的。近年来,研究苗、瑶少数民族的人越来越多,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繁荣、有利的政治政策民族政策及文化氛围等,给研究苗、瑶族提供了适当的气候,但由于很多原因,如大多少数民族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条件差,交通不便,古史不明,语言障碍,没有更多文献记载等,给研究者带来了不便,尤其是原始哲学这方面,如苗族以前没有文字,只能口传等。但众多学者兢兢业业,如胡起望、彭谦、伍君、徐祖祥、罗义群、陆群等,也取得了许多可观成果。
二、苗族瑶族族源简介
苗族族称古老,最早见于甲骨文中。唐有“三苗”、“南蛮”、“荆蛮”、“五陵蛮”等称呼,宋从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作为单一的民族名称。其自称,在湘西地区称“仡熊”(果熊),而在其它地区称“卯”、“猛”或“蒙”等。“猛”或“蒙”,黔东南苗语意为“树心”,传说枫树心生“妹榜妹留”(蝴蝶妈妈),“妹榜妹留”才生苗族远祖“姜央”,故把“猛”或“蒙”作族称。局部地区称为“嘎闹”,意为乌,或许是古代乌氏族图腾的遗迹。历史上,曾按其服饰、居地等方面的不同,在“苗”字前面冠以不同的名称。1949年以后,统称为苗族。关于苗族族源,与早在4千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被史籍称为“南蛮”的氏族或部落有联系。有人认为古史传说时代的蚩尤为今日苗族所尊奉的始祖,与苗族有亲缘关系。有人认为古代三苗与苗族有渊源关系。有人则认为今日之“苗”可追溯到古代的“髳”人。此外,还有驩兜说、夜郎说、巴郡南郡蛮说、槃瓠蛮说、武陵蛮说等。近年来,有人提出传说时代的蚩尤、唐虞夏时代的三苗、殷周时代的髳、春秋战国时代的荆蛮、秦汉时代的黔中蛮或武陵蛮,都包括有苗族先民在内,是苗族先民在历史上不同时代的不同名称。根据史籍记载和传说,苗族先民殷周时代已在今湖北清江流域和湖南洞庭湖一带生息。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巴蜀、夜郎以及荆州都有苗族先民活动。秦汉时,大部分苗族先民在武陵郡、牂柯郡、越巂郡、巴郡、南郡等地区定居,小部分继续迁徙到黔东南都柳江流域。嗣后,由于战争、饥馑、疾病流行、生育繁密、农田丢荒等原因而不断迁徙。
瑶族的族称族源。自称,凡语言相同或相近的,其自称也相同或相近,分为四种:勉、布努、拉珈、平地瑶。 他称大多与本民族崇拜、生产方式、服饰、居住等相关。主要是如下六种:有的因崇拜“盘瓠”(盘王),被称为“盘瑶”;有的因一山过一山地进行游耕生活,故称为“过山瑶”;有的因该区盛产茶叶,故称之为“茶山瑶”;有的因善于种植蓝靛,被称为“蓝靛瑶”;有的是以穿着的颜色来命名,如喜穿红衣服的称为“红瑶”;穿花衣服的称为“花瑶”或“花蓝瑶”;喜欢穿白裤的称为“白裤瑶”等;有的是根据他们居住的位置或村落的不同来命名的。如“山子瑶”、“坳瑶”、“平地瑶”、“东山瑶”、“西山瑶”等。瑶族先民居住于长江流域,根据瑶族的田碑相传,他们的祖先曾居住过现华东浙江省绍兴县境内的会稽山七贤洞。秦汉时期,瑶族已经分布在华中地区的湖北、湖南一带,特别是洞庭湖、长沙五陵和五溪等地。汉代把居住于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统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瑶族先民也在其中。唐、宋、元时期,瑶族已经向湖南的南部和两广北部迁徙。即湖南的梅山、零陵、桂阳、衡山、澧阳、熙平等郡;广东的韶州、连州;广西的贺州、静江(桂林)、融州(融安)等地已有瑶族居民。明清时期,瑶族先民主要在两广腹地和贵州南部以及云南边陲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定居。至20世纪70年代,在越南、老挝、泰国等国家的部分瑶族分别迁徙到美、法、加拿大等国定居。
三、对原始苗族瑶族的思考
(一)从史诗神话传说中来看。神话传说体现的苗族伦理思想的特征是:民族性格体现的封闭性、保守性、自律性及自强性;反映远古社会精神生活的坚韧性和集体主义观;苗族人民的英勇斗争性。苗族始祖女神“蝴蝶妈妈”的神话,主要阐述了苗族生育神话的建构;《苗族史诗》中的创生观念及哲学思想,也就是对天地日月的创生,对宇宙天体的观察与认识;创世神话中的审美意识,主要是创世英雄开天辟地,整顿环宇与斗争的艰难曲折过程及自我牺牲的悲壮结局,这是巨人形象与社会美,铸日、射日神话与自然美意识相关,如《铸日造月》、《运金运银》等可见;其中也体现出了医药文化,如“神农尝百草”、“蚩尤传神药”、“祝融传授按摩强身术”、“药王传医方”;苗族神话中体现出人至上的哲学观。
(二)从原始宗教及宗教信仰来看。苗族在宗教信仰上体现出唯灵论思想,如“西松节”;宗教活动中体现的生命和生殖的含义,如“满月酒”、“栽花树”、“招龙”祭桥等;苗族原始宗教在精神支柱、维护社会关系、对科学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消极作用。瑶族的宗教信仰活动的一些特点,从祭山神仪式:请神、祭神、问神、送神看,主要是笃信神灵,崇拜祖先,敬神与功利结合,迷信与科学共存,规模小,时间短,花费小,人人都可以行巫事神;“瑶族道教”之争;瑶、汉道教成仙信仰比较,成仙方法上,瑶族只注重外斋,汉族重内外斋结合;道教与云南瑶族神话的变异,阐述了神话的变异与瑶传道教神祗,瑶传道教与盘古神话的衰微;宗教信仰的仪式:做洪门,做功德,做盘王,祭社王,打斋,七月祭祖,跳香火;宗教信仰的人类学意义,具有整合的功能、儿童教育和人格养成的意义、经济和生存的功能、心理调适与人格整合。
(三)从文化方文艺方面来看。苗族口承文艺与巫文化的文化人类学研究,苗族口承文艺是苗族无字书写的煅造,无处不是歌、故事、祖先、长者、鬼神的教诲和规范、史诗、古歌、仪式歌、劳动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故事歌、情歌、儿歌、谣词、理辞、巫辞,“尚巫鬼娱人间”构造了苗族口水文艺的巫文化风貌,“重鬼神而轻人事”的巫文化倾向展示了苗族人深层的心理意识(心理治疗功能;灵与肉分离的心理意识;因恐惧而祈求生存平安的自慰心理);图式“蝴蝶纹”、鸟、鱼纹等反映了生命生殖的含义;楚辞中的苗族文化因子,如宋玉《招魂》、屈原《九歌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56chin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