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关于瑶族服饰文化发展的论文
[打印本页]
作者:
jayand
时间:
2009-10-11 18:33
标题:
关于瑶族服饰文化发展的论文
关于瑶族服饰文化发展的论文
作者:紫蜻蜓
摘要:饰和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服饰是人类物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外,还代表一定时期的文化,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瑶族服饰文化是瑶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开始就与瑶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它将瑶族历史上所形成的民情风俗、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工艺技能等文化传统浓缩汇集于一身,是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一种反映。本文主要对瑶族服饰历史概况、文化特点以及其发展进行了一些简单介绍。
关键词:瑶族 服饰文化
一、民族概况 瑶族是我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他们生活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瑶族先民,一般认为是秦汉时长沙、武陵蛮的一部分,或说源于“五溪蛮”。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其先民主要生活在湖南北部;5-6世纪时,向北迁;13-17世纪,他们被大量南迁,广东和广西成为他们的主要居住区。17世纪,部分瑶族人又从广东、广西分别迁入贵州和云南的南部山区,形成了今天的分布,现瑶族共有213.4万多人。瑶族的自称有勉、门、敏等63种,他称有390种,如盘瑶、蓝靛瑶、红头瑶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 瑶族宗教信仰复杂,崇拜祖先“盘瓠”,禁食狗肉。在瑶族的原始宗教中主要崇拜雷王、风伯和雨师,也崇拜五谷灵娘(即五谷神)、山神、河神、树神、兽神和牛王等自然神。众神之中,盘瓠和密洛陀神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瑶族有自己的语言,瑶语属汉藏语系瑶语族瑶语支,但情况比较复杂,一半以上的人说“勉”话,属苗瑶语族瑶语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说“布努”语,属苗语支;广西地区有的说“拉珈”语,属壮侗语族。多通汉语、壮语,无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口头文学极为丰富。 瑶族人民所在地工雨量充沛、森林茂盛,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得天独厚的植物、动物、矿藏等资源。如有“绿色宝库”之称的江华瑶山,号称为广西最大天然植物王国、“杉木之乡”的金秀大瑶山等。瑶族的民居善于因地制宜,有“半边楼”、“全楼”和“四合院”之分。 “半边楼”一般为五柱三间,两头附建偏厦,或一头偏厦,或一头偏厦前伸建厢房。此种建筑多为红瑶所建。“全楼”相对“半边楼”而称;一般建于沿河一带或半山较平坦的一层地基上。规模及附属建筑与“半边楼”同。花瑶、盘瑶多居“全楼”。 “四合院”在较平坦的地面上连接修建四幢“全楼”合成的房屋,中间有一小块方形空地庭院,故称“四合院”。这种建筑仅为沿河一带红瑶的富裕人家所居。
二、特色文化 瑶族人民热情好客,凡是进入瑶家的客人,都会受到尊重和热情款待。饶有风趣的“挂袋子”与“瓜箪酒”,是瑶家待客的典型礼节。客人到了瑶家,只要把随身携带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挂钩上一挂,就表示要在这家用餐。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留客人在家里就餐。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到别处去,吃饭的事往往落空。瑶族对祖先很尊敬,习惯在进餐之前先念祖先几辈姓名,表示祖先尝后子孙才能食用。每逢节日必备猪肉、鸡、鸭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饭座次也有讲究:老人和尊贵的客人须坐上座。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热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鸡冠献给客人。瑶族在向客人敬酒时,一般都由少女举杯齐眉,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为客人敬酒,被视为大礼。瑶家待客慷慨大方,彬彬有礼。腊肉、山珍野味和土特产,是瑶家待客最常见的菜式。客席上,金黄厚实的腊肉奉为上品,主人会热情地把大块腊肉夹给客人。客人不管喜不喜欢,都应当接受,这样主人才会高兴。 “达努”节称祖娘节或瑶年,是瑶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是当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九日。
由于居住地区不同。各地习俗和谷物成熟日期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节日周期,并非一年一度,有的地区两、三年过一次,有的地区 三、五年过一次,有的地区十二、三年才过一次。 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瑶族最隆重的盘王节歌会。在远古时代,瑶山评王和高王作战。评王悬赏招贤,能取高王首级者,愿将最美丽的三公主嫁与他。不料第二天,一条名叫盘瓠的彩狗竟衔来高王头颅。评王不失诺言,将心爱的三公主许配彩狗,并封彩狗为盘王。新婚之夜,彩狗竟变成一个魁伟健壮的男子,公主大喜。以后,公主为盘王生下六男六女,传下瑶家十二姓。有一天,盘王上山狩猎,不慎被一只羚羊触下悬崖身亡。儿女们闻讯,捕到羚羊,剥羊皮制成长鼓,愤然起舞,以报父仇。以后,每逢这天,瑶民便汇聚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盘王。到今天,“盘王节”已逐步发展为庆祝丰收的联谊会。 对歌是瑶族人的一种自由交往形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共同遵守的规则。如同村寨青年男女不能对欲,老人在场不能对歌;自己家中的人更不能对歌;男女二人不得单独或在僻静地方对歌等。瑶族婚姻盛行说媒,即使是通过对歌选择的情侣,也要通过说媒订婚。说媒时通常由男家选派媒人向女家递送烟叶,以示求婚,女方父母收下烟叶,则表示同意求婚,如果退回烟叶,则表示拒绝。也有通过对歌选择,然后说媒而结婚者。
三、服饰聚焦 瑶族在风俗习惯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传统特点,尤其在男女衣着上更为明显。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曾有“过山瑶”、“红头瑶”、“大板瑶”、“平头瑶”、“蓝靛瑶”、“沙瑶”、“白头瑶”等自称和他称。 瑶族人精于织染、刺绣,服饰亦多种多样。防城花头瑶女子穿对襟交领长衣,衣襟滚边,袖口镶饰布条。下着短裤、绑腿,用红穗缠头,顶一方挑绣几何纹头帕。大瑶山花兰瑶女子穿对襟交领式长衣,衣侧开衩,领襟、衣摆、袖子皆施以精美的红色绣饰,下着青布短裤、织锦绑腿、木屐,青布帕、白帕包头,颈尖佩带银圈等饰物。金平红头瑶女子穿青布对襟长衣,领襟有红色绣饰和一排银牌。腰系青布带,带端刺绣几何纹,下着刺绣精美的宽大花裤,其裤子堪称珍贵艺术精品。贵州狗瑶女子身着狗尾衫,其前襟长至衣下,两端精心缝制若狗尾,穿时两襟在胸前交叉,系结于腰后,“狗尾”自然垂下。这种服饰与瑶族崇拜“盘瓠”(犬)有关。史载盘瓠“其毛五彩”,“狗头人身”,南蛮及其后裔均模仿盘瓠的颜色和形状制作衣物,瑶族至今仍穿五色服及狗尾衫,以示不忘祖先。常见的瑶族男子服装有对襟、左大襟短衣或长衫,束腰带,裤子也有长裤和短裤之分,以兰色为主。较为特殊的是南丹白裤瑶男子的白色灯笼裤,其宽臀紧腿,造型奇特,。瑶族头饰极为丰富,白裤瑶男子长发梳辨盘于头顶;大排瑶男子蓄发挽髻,头包红布,插饰野鸡尾;蓝靛瑶男子喜戴编制精美的马尾帽。茶山瑶女子戴三对翘翅大银板;花瑶女子戴狗头冠,盘瑶女子的锦绣帽绚美多姿;顶板瑶女子头顶“峨冠”;用锦帕包出的各种奇特的女子头饰多不胜数。 瑶族人民精于蓝靛印染,在蓝靛布上染花,有蜡染、针线折染两种方式。瑶族人民以娴熟的蓝靛印染和印花技术,制作出了驰名国内外的“瑶斑布”。
瑶族各支系服饰存在较大差异,男子服装以青蓝色为基本色调,以对襟、斜襟、琵琶襟短衣为主,也有的穿交领长衫,配长短不一裤子,扎头巾、打绑腿,朴实无华。妇女服饰有穿大襟上衣,束腰着裤的;有穿圆领短衣,下着百褶裙的;还有穿长衫配裤的。瑶族服饰的挑花构图风格独特,整幅图案均为几何纹。瑶族头饰特点更为突出,有“龙盘”形、“A”字形、“飞燕”形等。瑶族染织业发达,服装均用自染的土布制作,有一套完整的蓝靛印染技术。色彩常用红、绿、黄、白、黑五种,服饰制作彩挑花、刺绣、织锦、蜡染等工艺。 白裤瑶与红瑶 瑶族支系众多,分布广阔,各支系服饰也不尽相同。所以,过去瑶族曾因服饰的颜色、裤子的式样、头饰的装扮不同而得各种族称。
广西南丹瑶族男子穿交领上衣,下着白色大裆紧腿齐膝短裤,因而得“白裤瑶”之称;龙胜得瑶族由于穿红色绣花衣而得“红瑶”之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瑶族服饰的色彩、款式之丰富。 多彩多姿的头饰 瑶族头饰颇具有特色,她们创造了多姿多彩的头饰:有"龙盘"形、"A"字形、"月牙"形、"飞燕"形等;有的戴竹箭,有的竖顶板,有的戴尖帽,有的戴竹壳。广西贺州的瑶族妇女戴十馀层的塔形帽子,颇为壮观。湖南瑶族的女子以蜂蜡涂发,椎髻于顶,无论寒暑,均以花帕包裹呈梯形,用蛾冠形的斗篷罩在上面,避风遮阳,清秀大方,犹如"学士帽",又似宫妃绣冠,婚后则取下蛾冠,表示已成家立业,开始新的生活。 精湛的蓝靛印染 瑶族妇女精于蓝靛印染,至今仍保留着一套完整的印染技术。她们将自己种植的蓝草经过浸泡加工后,提取蓝靛,加入白酒,经草木灰过滤、发酵呈黄色后便可染布。在染布过程中经过数次浸染、晾干,直到布料呈深蓝带暗红色为止。
为了使布坚挺耐用、颜色深重,还把已染好的布放入炖缩的牛皮溶液或猪血溶液里,进行蒸晒。结束语 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目前,汉化已经严重侵入瑶族同胞的生活,不少瑶族文化也在慢慢消失,瑶族同胞的生活中包括瑶族服饰。瑶族同胞发现,现代的服饰在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生产劳作方面,都优于传统瑶族服饰,他们在不自觉的时候就放弃了传统的瑶族服装。如果现在不加以保护,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现在还能看到的美丽瑶族服饰将可能再也见不到。所以,我市开始在瑶族聚居地普及推广瑶族服饰文化,培养瑶族服饰文化传承人。
2006年,我市八步区黄洞瑶族乡的中小学校办起瑶绣班,让适龄的女童学习传统瑶绣和瑶族服饰。2007年11月八步区黄洞瑶族乡文化艺术节中,首次办起了瑶族服饰中的瑶绣比赛,以促进瑶族服饰发展八步区黄洞瑶族乡的中小学校办起瑶绣班。除此之外,我市还积极探索以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的办法,保护好瑶族服饰这块嵌在中国大地的宝石,让其继续展现美丽的身姿。我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所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文来自】:诺贝尔论文网(http://www.lwenwang.cn)
【详细参考】:原文地址-http://www.lwenwang.cn/news_list.asp?id=17121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56chin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