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宜宾境内的苗乡风情
[打印本页]
作者:
cosy396422
时间:
2009-10-7 04:36
标题:
宜宾境内的苗乡风情
宜宾境内的苗乡风情
自元、明以来,苗族同胞即在今宜宾市境内定居。现在,在兴文、珙县、筠连有11个苗族乡,在宜宾县、长宁县南部等地有苗族村。共有苗族同胞7万多人。宜宾苗胞至今仍保持着传统的生产、生活习俗,有自己的民族语言,独特的民族文化,体现出浓郁的苗乡风情。
较有特色的是:
1、“跳花山”。又称“踩山会”、“花杆会”,每年举办。从正月初一起,有的持续三四天,有的持续半月左右。事先在场立“花杆”,有的还于场口扎上牌坊,并架设天车,立有秋千架,修整好跳舞场。届时附近村寨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皆来与会,围着花杆吹笙弄笛,唱歌跳舞。青年则互相对歌,有情男女多于此时寻找称心伴侣。
2、服饰。旧时,男多包长头帕,系腰带;女蓄长发盘于头顶,包长帕,盛装时戴凤冠,俗称“吼盖”,多穿桃花衣领的满襟衣服,下着蜡染或挑花百褶裙。男女均喜打绑腿,穿草鞋或布鞋(女多为绣花鞋)。
3、待客饮食。逢客至或年节常用碗、杯盛酒,围着火塘或桌面,一人一口依次轮流畅饮。佳肴火烤腊肉、醅菜等佐酒。经三凉三沸熬炖的酽茶乃有名待客饮料。筛底糍粑素有最喜爱之礼品。
4、婚俗。一般先经“插伞”,放口定亲,继办酒,女家称“桑彩”,男家称“载两”。女方单日办酒,双日送嫁;男方单日花宵,双方迎娶。无论路途远近,新娘均不坐轿。新娘由一对伯叔辈结发夫妇作正送亲,同时有十数位能歌善舞之同辈陪送。进门后多不拜祖宗,由男方主持迎亲者领着绕堂屋火塘转三圈,进入另一间火塘休息。午后,主送亲夫妇,将途所取“吉祥竹”、嫁妆、家具、钥匙等交给迎亲的夫妇,举行交接仪式时,每交一件说一段礼词。最后进入高潮“吃和气饭”。男家宰鸡数只,必有一雄鸡,连同女方带去的母鸡一同煮熟,蒸糯米饭一甑,设席于堂。男家姐妹陪新娘及送嫁女伴同宿,亲友不闹洞房。次日,男家备酒席为送嫁者送行,送亲者每人必喝一杯酒方让出门。婚后三天或半月,娘家派人接新娘回家一段时间,再回男家同住。
5、节庆。苗族看重过年,有过三的,也有仅过一天的。腊月三十打糍粑,叫“假赞”。迎祖宗回家过年,叫“道搏叶”,晚上,烧热水洗脚,叫“染勾娄”(除老腻)。正月初一凌晨,摆设糍粑、酒、肉、唱奠词请祖宗神灵入席祭供,然后合家入席吃新年饭,叫“劳价赞”。初一至十五,男女盛装游玩,参加踩山节或外出走亲访友。“端阳”、“七月半”、“秋节”与汉族过节类似。唯宜宾县尚有“苗节”,白苗正月初一至初三举行,花苗九十月间卯日、丑时举行。宜宾县凤仪乡苗胞四月初八还有怀念本民族先民之“英雄节”。
6、语言文字。20年代,珙县传入“老苗文”。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了由26个拉丁字母组成的,以56个声母、27个韵母、8个声调(辅音字母)为基础的“新苗文”。宜宾苗胞语音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文、川滇方言、宜宾次方言,能和贵州、南、北部,四川南部,云南全省及东南亚各国、美国、加拿等地苗语相通。
[本帖最后由xwxqh于2008-10-422:05编辑]
作者:
brown19121
时间:
2009-10-7 08:30
很好的介绍,高亮
作者:
begotgaiety
时间:
2009-10-7 12:25
很好,和我们这里有点不一样,有时间过去看看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56chin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