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失望的升旗仪式 [打印本页]

作者: validbolton    时间: 2009-10-6 01:14
标题: 失望的升旗仪式
国庆在北京,有几个同事说要去看升国旗,我由于很向往,就决定同去。却没有想到,本该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在我们首都的广场上,却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失望。

人山人海看升旗的广场,在我的想象了,人们围着广场或站,或蹲,或坐等待升旗,这是可以理解的,为了看升旗,家都4点多钟就出门了,抱着的,带着老的,都想来感受一下升旗仪式。

当护旗队从金水桥走出来时,整个广场沸腾了,我站在人群的后面,看不到护旗队的军人们,不过传说他们都很帅气,这沸腾,概是由于他们的帅气让国人惊讶了吧。这个时候的喧闹,我觉得也还可以接受。

6点12分,国歌奏响,周围充斥着的是相机的闪光声,孩子的尖叫声,人的吵闹声。。。。。。更有甚的,在我面前,有两个女孩子,由于看不到前面,竟然像孩子一样,骑在有可能是他们的先生或者男友的脖子上,又或许是脖子上骑着的人有些超重,被骑的人有些站不稳而左右晃动,而这一场景,又引得周围的人哈哈笑,那是真的“声的,开心的笑”。。。。。。

2008年10月2日的清晨,对我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清晨,这个清晨的升国旗仪式,是让人失望的仪式。这份失望,我竟然说不清楚来自哪里,郁闷!









                               
下载(20.1KB)

2008-10-820:37




作者: bars987151    时间: 2009-10-6 05:09
无独有偶,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震惊!国游客海外不文明行为竟震动高层》


“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这种仅以简体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当批游客成为国的最新出口品时,“国人”却成了不文明、粗鲁的代名词。
乱丢垃圾,坐公交车抢座,排队加塞,庭广众脱鞋脱袜、赤膊袒胸,吃自助餐多拿多占,遇有纠纷恶语相向……9月22日,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公布了从网上征集的10类“国公民出国(境)旅游常见不文明行为”,以上行为全部榜上有名。

“近几年来,一些国公民的旅游陋习,严重损害了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和批评,人民群众反应强烈。”央文明办协调组组长李满表示,将用3年左右时间,实施“提升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尊严,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下载(39.46KB)

2008-10-820:42




作者: bilgyabode    时间: 2009-10-6 09:03
部分常见的不文明行为

“有钱并不代表素质”

今年3月,佟女士到欧洲出差,回国之后,最的感慨是“哪儿都有国人”。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字,从2000年到2005年,国公民出境游人数增长了196%,达3100万人次。

去年8月11日,《参考消息》以“台湾人担心陆游客不拘节”为标题,转载“台北央社”的报道:“香港迪士尼乐园9月旬热闹开园,第二天登上媒体的不只是欢欣的画面,还有陆游客插队、蹲踞路边,孩随处便溺等负面消息”,“连这次来台的‘陆赴台旅游考察团’官员,也出现在饭店禁烟区抽烟的情况,能出境的多数是13亿人口的高收入者,但有钱并不代表素质。”

这条不足600字的报道,引发了国高层领导人的震动。据国家旅游局综合司司长李任芷在人民网披露,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当即批示,提高我国公民文明习惯,除社会上的宣传教育以外,还要进一步研究切入点,其旅游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在此后一年的时间里,批示逐渐具体为“文明办要集一段时间,以做到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加强对组团旅游、出国出境旅游人员的礼仪规范培训”。

今年8月8日,经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和宣部部长联合批示的“提升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宣告开始。该行动为期3年,破题动作是公开征集并公布“国公民旅游常见不文明行为”。

在批评国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同时,国外媒体纷纷对国ZF敢于“揭丑”的举动表示赞赏。

有评论者指出,自1952年的“爱国卫生运动”和1981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之后,又一场自上而下的生活习惯改良运动在国地展开。所不同的是,前两次是社会内部的运动,而这一次是因国际交往而起。国ZF把这次行动与提升国家软实力与国际地位相提并论。








                               
下载(26.38KB)

2008-10-820:43




作者: trusts5157    时间: 2009-10-6 12:58
“缺乏公共空间的基本礼貌”

对于国人在境外旅游的不文明行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务员张利深有体会。除了加塞、随地吐痰等常见“症状”,张利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国人的“扎堆”和“嗓门”。

“国人出去喜欢集体行动。几十个人浩浩荡荡地走在一起,有说有笑,休息的时候连躺带卧,占一溜长椅。”

“一般的国外餐馆,即使宾客满座也非常安静。人们交谈的音量控制在对方可以听见的范围内。再看国内,很高档、门外停了很多车的饭店,里面也吵得不得了。”

对国人的嗓门,台湾学者柏杨在《丑陋的国人》一书讲过一件事:两个广东人在美国街边说话,美国人认为他们就要打架,急拨电话报案。敬察来了,问两人在干什么,他们说:“我正在耳语。”

上海学者朱可认为,国人缺乏公共空间的基本礼貌,肆无忌惮地声喧哗是其一种表现。此外还有碰撞别人后毫无感觉,也不致歉;在车上哄抢座位,拒绝向老人和孕妇让座;随地吐痰和便,吃饭时声咀嚼。
在美国孟菲斯学历史系教授孙隆基看来,“缺乏公共空间的基本礼貌”的原因是国人对婴儿排泄习惯的训练太过随便。在传统时代,一般让孩子穿“开裆裤”,可以随时随地便。受这种教育长的人,当众擤鼻涕、挖鼻屎、搓身上的老泥,在人群***,吃饭时将骨头吐在桌子上,把公共场所当作随便可以丢垃圾的地方,不守时间,不守规则,对身体的动作不去控制等,就都不奇怪了。

“将‘粪便’任意地倒入客观世界的倾向还包括:在公共场所,动辄毫无节制地将怒气和敌意发泄在陌生人身上,以及一种克制不住的侮辱别人的冲动。”孙隆基在《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一书写道。
李立宇是美国伊利诺伊学的国留学生,有一次,她到学校附近的餐馆吃饭。两个30岁上下的华裔店伙计因为一句话失和动起手来。“买东西的外国人排成长队,没有人劝架,没有人报警,已经习以为常。我看得难受,赶紧低头走了,再也不想去那家餐馆吃饭。”
王原曾留学英国,他的印象是国人到哪儿相机都喀嚓个不停,不管在厕所门口、地铁入口,还是根本不允许拍照的地方。英国人对此的反应是,“国人真憨直,或者,“国人的行为不可思议。

“憨直”和“不可思议”还不是最糟糕的印象。
复旦学教授葛剑雄曾在非洲国家看到专以国人为顾客的象牙制品店,国际上禁止买卖象牙制品,但这些商店可以为国客人开假发票,说所购商品为仿制品。

“国人出境游,很多是由当地的华人旅行社接待的。他们经常投其所好,给有需要的客人虚开发票,还有专门的‘考察报告’出售。”葛剑雄说。

少些文明公约,多些具体指导

“我们要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旅游是个切入口。一般旅游的人算是比较有钱的,社会地位也比较高,从这些人往下抓,一级一级带动。”央文明办一位负责人这样解释开展“提升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的初衷。
这位负责人在会议的间隙接受本报采访,他所在的央文明办正会同商务部、外交部、公安部、建设部、铁路部、交通部、国家旅游局等8部委,讨论《国公民出境旅游指南》和《国公民国内旅游为公约》的具体内容。
出台之后的公约和指南将被纳入公务员政务礼仪培训和商务培训。按照设想,有关部门将对出境游人士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签订《文明旅行承诺书》,并对可能出现的不文明行为设计举报机制,“商务团举报到商务部;自费游客举报到旅行社”。
对于“打算修订护照法,对行为不文明、破坏国‘礼仪之邦’形象的游客,予以限制出境或不发给护照”的说法,央文明办的这位负责人予以否认,称“尚未听说这样的提议”。

“少一些文明公约,多一些具体指导。”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教授郭聪认为,有关部门应对不文明行为分级,“离动物行为越近的越不可容忍”——随地吐痰,赤胸露膊,公共场所脱鞋袜,挖鼻子等都属此列。次之,是不排队、加塞、恶语相向、上厕所不冲水等没有教养的行为。再次之,是对国外文化不了解或者文化素质不高,比如在教堂、寺庙里行为不慎,吃饭时猜拳行令。
对于“动物行为”和“无教养行为”应以明确的规则禁止,而基于对“国外文化不了解”而产生的行为,旅行社等相关机构应尽到提前告知的义务。
与20条旅游不文明行为一起征集来的“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20条建议,也包括一些对旅行社行为的限定,“组团出游之前,说明目的地的风俗习惯、礼仪规范、民族禁忌及行为方式”。
有些导游在旅行途会告诫游客不要乱扔垃圾等“旅游注意事项”,“但老说客人会反感,认为旅行社歧视他们”,即便客人出现不文明行为,甚至打架,导游也只能劝,“客人可以向旅游局投诉我们,我们不能投诉客人。”在华夏国旅做过5年导游的李姐说。
另外评论人士指出,“国公民文明素质不高并不是作为一名游客的时候才表现出来,要提高的不是游客素质,而是全体国民的素质。”








                               
下载(40.48KB)

2008-10-820:44




作者: hazzantriad    时间: 2009-10-6 16:52
人类是会笑的动物

台湾女孩任怀乡和丁玥在北京攻读博士学位,她们会把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跟“陆将向何处去”联系起来。

“城铁站年轻人都插队,如果是教育水平低的劳动工作者就算了,往往都是学生样的,要不就是父母拉着孩犯规。”

宿舍楼前3个连在一起的垃圾桶,一般最远的都是空的,靠近门的一定满得流出来。
网络论坛上,一方说话不礼貌,另一方就会用更不礼貌的话骂回去。所谓辩论,常常是抓住对方的一个漏洞,不停地进行人身攻击。
人心冷漠。丁玥曾见一个一女生骑自行车摔倒,一边哭,一边一瘸一拐地往宿舍走,校园里来往的学子,没有一个人停一下表示关切。丁玥骑自行车把她带回宿舍,她问丁玥是哪里人,丁玥答后,那女孩说,我就知道你不是陆人。
学校的办事机构像衙门。教辅人员对本科生指着鼻子呼来喝去。“今天这个学校怎么对这些学生,这些学生明天就会怎么对这个社会。”任怀乡说。
并不是只有外来的眼睛才对不文明的行为有锐利的感受。于爽的家在北京四环以外的新建区,区紧临一条宽阔的马路。驶出拥挤的内城,机动车在这条没有交警和摄像头管制的马路上撒开了欢,一辆辆疾驰而过,掀起一片尘土,毫无礼让行人的意识。
媒体工作者郭先生从北京出租车司机那里听来一个掌故:考虑到长安街间安置铁栏杆不雅,道路管理者去年曾拆除,但很多司机就直接横穿线在天安门广场停车,两个月后只能恢复安装铁栏杆,管理者无奈地说国人只适合“圈养”。
服务行业的面貌与柏杨写《丑陋的国人》的20年前相比,没有太的改变:“人类是一种会笑的动物,但国的女护士、女车掌和女店员是例外。当你进店之时,活像一头猫撞进了老鼠窝,眼睛全充满了敌意地望着你,如你索物,则先打量你的衣服,然后告曰:‘贵得很。’”

国人为何“无礼”

泱泱礼仪之邦,何以在最基础的礼仪方面出现问题?
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教授郭聪认为,历史的拐点出现在明叶以后。
唐宋以前,华文化是优雅的代名词,国是礼仪输出国。史载国商人到东南亚去,被看作来自礼仪之邦的人上人,甚至免费食宿。日本和朝鲜对华文化的模仿亦步亦趋。
明叶以后,随着人口增多,游民越来越多,社会问题无法在家族内部解决,游民们组成秘密教门、会党、行帮、商帮等“江湖组织”,社会生活日益粗俗化、江湖化。

“这种东西一直影响到今天——称兄道弟,哥们姐们……这是生存逼的,我们人人觉得这种生活方式很累,但没有办法。人需要超脱和孤独,但是这种文化不让你孤独。”

“不认原则,认人情,必然就有亲有疏,造成不公正和紧张。面对生存竞争的时候,你不知道别人有什么‘关系’。”郭聪分析,今天国人显得“无礼”的另一个原因,是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的冲突。就如农村人不适应城市交通规则、随地吐痰、声说话、赤膊一样。在田野上长的人如同自然之子,自由自在,与物相融。但在城市,高度集的陌生人群就不得不被各种复杂的规则所限制。
与“人口过剩导致社会粗俗化”有连带关系的另一观点认为,不文明行为是由资源匮乏导致的恐慌造成的。
但台湾女孩丁玥不赞成这种观点,“要讲资源匮乏,整个亚洲都资源匮乏。”日本“新干线”的拥挤程度不比北京的地铁逊色。每个车站都有一些戴白手套的人专门负责把乘客往车厢里推。一边推一边鞠躬,毕恭毕敬地说“对不起”。乘客知道空间有限,都拼命收缩自己。“不像在陆,有些人自己要挤进去,还恨不得把别人挤下来。在车厢里,胳膊和腿都伸得很开,拼命占地方。”

寻找“近因”的时候,很多人将今天国人的不礼貌行为归结于“文革”遗风。

“‘文革’之前很斯文的学生,参加过几次武斗和抄家,再上山下乡一圈,随地吐痰和国骂就都学会了。你一说他,他说工农兵都这样。”葛剑雄说。

“经历过‘文革’的人,不太会说‘对不起’。即便像我这样的老实孩子,在潜意识里也留下了用拳头解决问题的冲动。”郭聪说。
朱可还认为,社会公共礼仪缺失,跟长期的“阶级斗争教育”密切相关。把所有人都视为假想敌,把所有的日常生活事件都视为阶级斗争的一部分。毫无疑问,对于敌人,我们是无须讲礼貌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这种革命伦理学在21世纪并未消失,而是转型成了资源匮缺下社会竞争的残酷逻辑。我们不是缺乏教育,而是教育过度,也就是“斗争教育”过度。
此外,几位学者都认为,国近百年的急遽变化导致社会出现断层,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称谓失范。在传统社会里,长幼尊卑、亲疏远近各有称谓,1949年之后,所有的人都成了同志。而今天,“同志”和“姐”一样,又有了特殊的含义。

礼仪背后的东西

9月2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30余名公务员在北京未来之舟礼仪培训公司培训师周季平的带领下,学习从穿衣戴帽到接人待物的各种礼仪。适时修剪鼻毛、指甲的合适长度,衬衣的袖子要比西装长1到1.5厘米,正宗的微笑是露出8颗牙那种,引导客人的时候要走在客人的左前方……

在国,礼仪培训业有十几年的历史。1990年代初期,有礼仪培训需求的单位很少,多为外企。最近三四年,礼仪培训的社会需求量激增,受训单位不再局限于服务行业,ZF机构、国企民企、高校、演艺机构都可能成为礼仪培训公司的客户,“商务礼仪”是最宗的培训项目。

“礼貌的本质是对人的体贴和尊重。”周季平告诉她的学员。
对此,丁玥深有体会。“挂起职业化、程式化的微笑并不难。讲电话的时候,‘您好’、‘谢谢’挂在嘴边也不难,但是如果迫不及待地重重挂断电话,你所有的礼貌努力都一笔勾销。”

学者郭聪则认为,礼仪的背后要有文化的支撑。
“文化影响与政治、军事、经济不同,不是国家机器可以有效控制的。文化更多地蕴含于民众心里。而‘文化’一个令人神往的特征是,它很少像军事、经济因素那样引起国家间的紧张、嫉妒甚至怀恨。比如我们不会嫉妒有莎士比亚的英国。”

“有让世界心向往之的精神创造的民族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而且这种创造常常会让本民族的文明水准获得幅提升。”

作者: dike    时间: 2009-10-6 20:47
国旗是庄严的,升国旗也是庄严的,但看升国旗的国人却有一些不庄严,这也许就是阿妹失望的原因吧?要是我在场,也许也会失望的!
作者: latestspruit    时间: 2009-10-7 00:41
不文明好象成为国人的代称
作者: bewareturves    时间: 2009-10-7 04:36
很多这样的现象,似乎因为很普遍而使家觉得没有什么关系了一样。
作者: bayouhaggai    时间: 2009-10-7 08:30
国人呀国人,从自己做起
作者: hard13jww    时间: 2009-10-7 12:25
广场的升旗仪式家都是远方来的游客,都是起早想观看的人,可是到了那里除了前排,后面的几乎看不见,想想这些人也很值得同情的,依我看呢,怪只怪当初广场设计不科学,没想到国人那么爱国的吧,一个升旗会有那么多人观看,所以他们台阶也不设计哦。至于声喧哗,素质确实是低了一些。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56chin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