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贵州苗寨侗寨预备申遗
[打印本页]
作者:
yehongshulin
时间:
2009-9-21 18:06
标题:
贵州苗寨侗寨预备申遗
3年迈出申遗第一步 2003年,贵州省文化厅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要求———推荐《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将肇兴堂安侗族文化区、郎德西江苗族文化区、贵州古屯堡(寨英、隆里、云山屯)、大洞遗址4个项目上报国家文物局和中国教科文全委会。 2006年9月,受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教科文全委会专家陈志华、李秋香教授开始了对我省雷山、榕江、从江、黎平4个县的郎德、西江、宰荡、信地、增冲、肇兴、堂安等村寨的考察。 两位教授对贵州的少数民族村寨赞不绝口。考察西江时,由于不习惯山路颠簸,两位教授都有不同程度的晕车。当车行至西江对面的山腰,突然间峰回路转,一片依山而建、鳞次栉比苗族民居映入眼帘,青色的屋面、赭红色的木楼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陈志华先生禁不住啧啧称奇,连说“真不错”、“真不错”。不顾近80岁的年龄,陈先生坚持要步行从山对面走到西江:“我们来这里就是实地考察的,不走走怎么行”。看到西江民居都是木构建筑,他反复强调:“一定要搞好安全工作,只有把东西原汁原味的保护下来,再说别的才有意义。保下来就是成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历史建筑不是老的和破旧的包袱,总有一天,后面修建的那些毫无文化内涵的建筑将被拆除,而她依然还会屹立在那里。”“原真性”、“完整性”,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原则。世界遗产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文物本身,还要保护生成文物的周边环境,这是体现“原真性、完整性”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难点呀。 去年12月15日,国家文物局对全国各地上报的129个项目进行了审查,从中遴选出35个项目,我省上报的苗族村寨、侗族村寨在众多项目中成功突围,双双列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进入预备名单固然可喜,但从预备名单到正式名录还是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联合国《凯恩斯苏州决议》明确规定一年一个国家最多只能申报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在各地的申遗热情空前高涨的形势下,意味着申报难度越来越大,我们的申遗之路只是万里长征刚刚迈出第一步。 申遗并非一蹴而就 审视国家文物局公布的35处预备名单,与我省苗寨、侗寨类型相近的项目有晋商大院、山陕古民居、江南水乡古镇、福建土楼、广东开平碉楼及村落、藏羌碉楼与村寨等6处民居类建筑群,加上我省两处,共8处之多。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都是人与文化遗产的关系密切,保护与发展的矛盾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上述项目除开平碉楼、福建土楼已经列入近年的申报项目外,其余6处都在相互赛跑,稍有松懈,下次重新设立预备名单就会被淘汰。 从2003年一直参与申报工作的贵州省文物局工作人员陈顺祥认为,我省的形势不容乐观。晋商大院、江南水乡古镇等早已闻名于外。第二个问题就是申报经费是否保证。相较几个项目所属地区,苗寨、侗寨所处地区的经济条件并不占优势。三是遗产地的保护压力。其他的项目如晋商大院、江南水乡古镇,其地政府、居民的申遗积极性相当高,保护利用工作也开展多年。保护方面的人才、相关机构设立上的优势也领先于我省。四是我省苗寨、侗寨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期,村民经济收入增加后,改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愿望日益强烈,如果相关工作不迅速跟上,其对遗产地真实性、完整性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不过,我们也有优势。优势在于苗族、侗族村寨的真实性、完整性保存比较好,较少受到现代建筑的影响,村寨与自然环境的结合相当协调,加之丰富的民族风情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我们在独特性、唯一性上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申遗”之路如何定位? 鲜为人知的山西平遥、云南丽江等古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因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身价陡增。“世界遗产”如一块金字招牌,一张在国际上畅通无阻的“世界名片”,作为无形资产,其潜在价值难以估算。于是,各地蜂拥而起,刮起了一股“申遗热”。面对这股热潮,我省的苗族、侗族村寨“申遗”之路又该如何定位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在于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多元性。陈顺祥说,我省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大亮点,“申遗”是应该的。我们“申遗”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苗族、侗族村寨及其文化正受到现代文明的影响而逐渐势微,想要引进更为先进的保护、管理理念和办法,更好地保护它们的真实性、唯一性和完整性呢,还是为了增加名气和旅游经济收入?这个问题如果不处理好,保护将成为一句空话。 郎德苗寨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郎德的旅游开发很早,但它并没有依靠旅游公司来操作,而是靠村民和村委会自己管理。平时,村民们劳作、生活、休息,按自己的方式过日子。有旅游团队接待的时候,村民就脱下干活的粗布衣,换上民族盛装,变成了演员。旅游收入按照各自出力多少来分配。到现在,村民们还保持着挣工分的习惯,一场演出,跳舞的有多少分,唱歌的有多少分,卖东西的有多少分。这样,旅游开发并没有从根本上影响村民们的生活,村民也从中收获实惠。乡村民族旅游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保护。郎德在地域上是贵州的,但绝不仅仅只是贵州的,她也是世界的,世界的就是共享的。郎德苗寨的成功就在于它充分体现了保护和传承的统一,而保护和传承正是“申遗”的精髓。 作者:兰岚李屹文赵惠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div id=[/img]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56chin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