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埭丁氏祠堂是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约建于明永乐年间。如俯瞰的话,会发现整个建筑布局是一个“回”字。一个家族的祠堂,能够被列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全国范围里尚属首例。
宗祠的大门上方写有“丁氏宗祠”,中堂立匾有“百代瞻依”,后厅立匾有“绥我思成”。三匾各取一字即是“瞻思丁”,便于后人能知其源,不致数典忘祖。
宗祠为原祖宅改建,门的两旁是后来添加的记载其历史的文字。



陈埭丁氏历史上人才辈出,最高官职达刑部侍郎、户部主事等。明清时期陈埭丁氏进士14名:丁仪、丁自申、丁衍忠、丁日近、丁启濬、丁仕龙、丁钟、丁楠、丁孕甲、丁天禧、丁、丁松、丁莲、丁寿泉。有举人25名,其中有明中叶诗人:丁仪,字文范号汾溪,弘治进士,官四川按察司佥事,善诗,卓然名家;有三世进士:丁自申,明嘉靖己酉科举人,庚戌科联捷进士,任梧州府知府,著《三陵稿》;丁日近,自申子,明万历己卯科举人,己丑科进士,官南京户部江西清吏司主政,著《午亭诗文集》;丁启濬,自申孙,明万历戊子科举人,壬辰科进士,历任刑部左侍郎,署尚书加太子少保,四朝名卿,著《平圃诗集》《平圃文集》。有父子进士:丁天禧,明崇祯己卯科武举人,庚辰科武进士,历任汀漳总兵;丁莲,天禧之子,清康熙癸巳科举人,春秋联捷进士,任兴化府教授,著《易经萃解》。有四闱十登科:明万历十六年戊子科举人:丁衍仁,丁启濬,明天启元年辛酉科举人:丁之典、丁震武;明崇祯六年癸酉科举人:丁仕龙、丁钟、丁绍美;明崇祯十三年庚辰科进士:丁孕甲、丁天禧、丁楠。有六试七联捷:丁自申明嘉靖廿八年己酉科举人、廿九年庚戌科联捷进士;丁衍忠明万历十年壬子科武举人、十一年癸未科联捷武进士。丁仕龙、丁钟,明崇祯六年癸酉科武举人,七年甲戌科联捷武进士;丁天禧,明崇祯十二年己卯科武举人,十三年庚辰科联捷武进士;丁莲,清康熙五十二年癸巳科举人,秋闱科联捷进士;丁楠,明崇祯十二年己卯科武举人,同年推进士。有六子簪缨:丁启濬有子六:长子:奉直大夫工部虞衡司员外郎;次子:敕授承德郎都院照磨;三子樾:官荫生,都察院照磨;四子:敕授儒林郎广东惠州推官;五子:诰赠朝议大夫,兵部武选司郎中;六子:敕授文林郎,兴化府儒学教授。有爱国将领:丁楠、字世宏,号乔初,明崇祯己卯科武举人,擢进士授广东潮州府西营守备,晋阶怀远将军,明清易代时,聚族人勤王抗清,兵败殉节,赐匾“忠烈”;丁良:字汉侯,少习武从师,清康熙授江西南瑞总兵官,南昌都督佥事,协平“三藩”之乱,为国效力;丁仕龙:又名丁龙,联捷武进士,为民族英雄郑成功主要部将,随征收复台湾。有清初著名诗人:丁炜,字谵汝,号雁水,官湖广按察使,功诗,为清初十大诗人之一,著《问山诗集》、《问山文集》、《紫云词》。近代有军事科学家丁拱辰,字淑原,号星南,勤学钻研科技,曾涉足东南亚诸岛及波斯等地,鸦片战争时,他以科学报国,振兴中华为己任,著《演砲图说》,为魏源、林则徐所推重,道光帝圣谕:“矢志同仇,留心时务,可嘉之至。”赐六品花翎。后又到广西桂林,铸造大小多种类型大砲106门,并监制滑车绞架,能上下左右运转,发射角度方法准确。再赐五品花翎顶带。著有《演砲图说后编》、《西洋军火图编》、《西洋火轮车火轮船图说》、《荔镜西厢》、《简明指南尺牍》等。深为清廷倚重,是中国近代军事科学技术的先驱者。旅菲丁氏族人曾募资捐赠飞机支援祖国抗日,1941年民国政府授予“输财卫国”匾一方。1991年2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队来陈埭考察,参观了陈埭丁氏宗祠及陈埭回族史馆,并在祠堂右侧种植一株友谊长青树,并立碑留念。这棵榕树现已是枝繁叶茂。

图片转自 陈埭回族事务委员会网站


我又一次深切地领悟到:滨海地域的事物真的是好神奇啊! 现在,我开始对福建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了,这个我祖先曾经驻足过的地方,正是在唐宋之际突然觉醒过来的,仔细研究研究这一过程,一定会很有意思吧。
|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56china.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