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善之26岁时的老照片“朝天蹬”吴善之大师从1982年起多次受到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保定市体育分会、老干部局等单位的表彰;1998年河北电视台颁发了“在首届民间技艺电视表演赛中荣获花毽优秀奖”;在沧州等地参加了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他代表河北省连续参加了在苏州、乌鲁木齐、呼贺浩特等地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1985年在苏州获优胜奖,他的精湛表演,曾受到国家领导人万里同志表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赞誉,为保定、为回族增了光,添了彩。 吴善之大师怀有高超技艺,一是有天赋,二是与少年时代坚持练武功、苦练踢毽基本功分不开的。年青时他家开了一小杂货铺,卖酱油醋,起初他头顶有盖子的小酱油罐,练习平踢、盘踢,酱油不能晃出,待熟练了之后就将盖子去掉了,边踢边数着数,到后来就数不清了,以至达到了不计其数的程度。由于长年累月的苦练,以至杂货铺里地砖都蹬凹下去了。在练习多人踢毽时,大家围着一旱井踢毽,谁踢下去谁去取。因此,每个人都思想高度集中谁也不愿下去取毽,这种方式无形中就提高了大家的技艺。
吴善之1939年26岁时拍下的悬空劈腿大师年轻时广会毽友,交流技艺,取长补短,曾赴北京与毽友切磋技艺、天津的毽友穿着大褂顺大清河乘船来保与大师相会,解放后沈阳杂技团曾邀请他入团献艺,年青时鼎鼎大名早己传京津。大师一生教了很多优秀学员,有满开轩、马保全、马同庆等,他从不保守,耐心传授技艺,如在讲授踢“小鸡捉米”时,他说小腿不能往后摆,用脚腕,要有爆发力;踢毽子前要活动腰腿、关节,掰胯、柔胯,踢毽要有武术基础,这样踢起毽来腿脚活动自如。但是,踢毽子不能有武术动作,否则姿势就不优美了;练盘踢时大腿向外转动,稍有上摆,不要过大,髋和膝关节放松,小腿向上摆,踢毽时踝关节发力。制做毽子也颇有讲究,吴大师使用白色老雕翎,代点黑,绒毛密实的,挺直,这样的毽子雕翎弯而不折,落下时垂直缓慢,便于踢花样。平时使用一般的毽子,在正式表演时才使用优等的雕翎毽,好毽子需要精心保管,脏了清洗后放在通风处,不能曝晒。大师生前经常在古莲花池门前、城皇庙街踢毽,有很多毽友,和他同期踢毽的回族高手还有王宝贵、张文华等,以他为首的优秀队员曾组织了回族踢毽队。
晚年的吴大师如今,踢毽已蔚然成风,在广场、滨河公园到处都有三五组合的爱好者,我们要发扬吴善之老前辈刻苦锻炼、对踢毽如痴如狂的精神,把花毽踢出国门,走向世界。
|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56china.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