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质、画面、色彩、样式等有多种不同变化)在一些地区的回族也曾使用过、蓝布条、蓝幌子等为饭店的清真标志,是回族的重要传统之一。近些年来,由于国内外宗教势力的影响,有少数回族人所开饭店把阿拉伯文的经文字画或“堵啊”等表示清真,但这种做法国内外有很多民族都在使用,显然不是回族的特色。,“哈俩里食品”是阿拉伯语的汉语音译,在国际上通用的意思是:合乎伊斯兰教教法的食物,泛指与伊斯兰教饮食相关的场所、原料、用具。与之相反的对应词是“哈拉目食品”,即:不合乎伊斯兰教教法的食物,泛指与伊斯兰教饮食相关的场所、原料、用具。halal(合乎伊斯兰教教法的食物)的国际认证标志如下图:
:犹太教食品认证标志,音译汉语为“洁食”,意思是清洁的的食品。食品是根据犹太教的膳食法令生产的,泛指与犹太饮食相关的产品,严禁使用猪肉等原料。Kosher(合法的犹太教食品)认证标志主要以下几种图样:

回族的“清真食品”与“halal食品”和“Kosher食品”相同吗?在《回族人的饮食禁忌(包括为什么不吃猪肉)》中已经说到,回族的清真饮食传统不等同于伊斯兰教的饮食禁忌,而是综合了古波斯和中亚游牧民族的一些生活习惯,以及部分犹太教、拜火教、摩尼教、伊斯兰等宗教的优点所形成,随着回族的发展以及所处大环境的影响,形成了鲜明的回族特色,并成为历代相袭的回族传统之一。 符合halal标准的食品未必符合回族的饮食传统,如回族对可食兽类有要倒嚼、蹄分瓣;可食鱼类要有鳍有鳞、有头有尾,甚至还有重量外貌的要求;不食贝类……等要求,这些是halal标准所不能达到的,因为按halal而言海洋中的动物都可以食用,陆上动物方面也没有倒嚼分瓣之类的要求。符合回族的饮食传统的食品,未必符合halal标准,halal标准不允许有酒精成分,而回族大众在这方面却没有顾忌,在回族家庭、饭店的菜肴烹饪过程中,使用料酒、黄酒等加以去腥调味的做法自古有之。中国最早的葡萄酒就是在唐元时期有回回国(花刺子模一带)传入的,酒文化在回回人中历来就有影响,虽然近代一些宗教职业人员提倡回族人禁酒,但事实上基本除了在一些宗教、派别氛围浓重、民族传统弱化的一些地区外,在多数回族人中没有什么作用,虽然不禁酒,但从利于身体健康的角度考虑,也不提倡过量饮酒和酗酒。历史上有些地区的回族人不饮酒的原因和宗教关系也不大,据传是因为当时中国人用来盛酒的容器多是用猪皮、猪尿脬等材料制成。可见酒类在这些回族人对清真食品的衡量中是被排除在外的。所以,回族人的清真饭店和清真食品不能用halal要求去衡量。可见,回族的“清真食品”与“halal食品”并不相同,不加区分的把二者混为一谈是错误的。 回族人的饮食观念和烹制方法汲取了国内外多民族、多宗教的优点,从而形成了回族的清真饮食传统,并以选料讲究、洁净卫生、制作精良、味道鲜美、健身滋补、种类繁多等特点而著称。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保安族的民族食品、菜肴等共同构筑了中国璀璨的清真饮食文化,是中国饮食界的瑰宝。希望每位回族人都好好的遵守并延续给下一代,也欢迎更多的人喜欢和关注清真食品。
|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56china.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