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尼山萨满》研究——引言 [打印本页]

作者: 367865    时间: 2009-9-21 00:53
标题: 《尼山萨满》研究——引言
《尼山萨满》是一则古老的满族传说,广泛流传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中。其内容是神通广大的女萨满尼山历尽艰辛夺魂救人。细读此传说,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大量早期社会的文化信息,涉及到宗教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等领域,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此前已有不少专家发表了有关《尼山萨满》的研究论文,令我辈受益匪浅。现在我不揣冒昧,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供研究者参考。 在展开论述之前,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满族的历史。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她的祖先在汉代以前称肃慎,,汉代以后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朝又称靺鞨,五代时称女真,自此以后就以这个名字著称于世。满族祖先在古代曾两次建立封建王朝,一次是公元713年至926年的渤海王国;一次是公元1115年至1234年的金王朝。历史的变迁,使得满族先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几经兴起和衰落。那时,进入华北和辽河平原的女真人,绝大部分已落户在汉族、蒙古族和其他民族中间,与他们同化了。到了明朝,真正保留原有特点的满族居住在祖国的东北边境上。正如王钟翰先生所指出的:“所谓明末的满族并不是指留在华北和辽河平原的已经失去原有特点的这一部分女真人,它所指的是远处在东北边境上,‘却又向前发展’起来的另一部分女真人”。因此,传说《尼山萨满》不可能产生于进入华北和辽河平原,已经失去原有特点的女真人中间,只能是居住在祖国东北边境上,保留原有特点的那部分女真人想象的产物。《尼山萨满》的内容正是反映了这一部分女真人的社会意识和经济形态。 《尼山萨满》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不仅从古到今被满族人民所喜爱,还广泛流传于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的赫哲、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锡伯等民族中。它以口头和唯一用满文记录的手抄本两种形式流传于上述各民族中间。仅笔者手中所掌握的满文本来看,不论它是分音节记录,还是以词汇而记录书写成书的方式,它所使用满文都是有圈点的新满文。而有圈点的新满文是皇太极于1632年“命达海等人,在老满文的基础上,增加圈点并创制了十二个字头和专记外字符号,成为有圈点的新满文”。由此看来,《尼山萨满》成书于1632年以后。 自前苏联满学专家M·沃尔科娃编译的满俄《海参崴本》的《尼山萨满》在莫斯科出版以后,尤其是他指出了《尼山萨满》是“全世界最完整最珍贵的藏品之一”,《尼山萨满》就引起世界满学界的关注和极大兴趣,许多专家学者对传说进行研究,撰文论述。意大利满学家,G·斯塔里在其专著《满族史诗(尼山萨满传)的手稿》中,明确提出传说是“满族史诗”。我国满学者对其内容、语言及尼山萨满等人物形象的研究更是百花齐放,并给予高度评价。如:季永海先生说,《尼山萨满》“是研究满族风俗和历史的绝好材料”;赵展先生述《尼山萨满》传说是研究满族文学的“百科全书”;孟慧英先生指出:“《尼山萨满》在满族文学史上具有相当突出的地位”;贺灵先生说:“《尼山萨满》是满族的一部优秀史诗”,有研究的“重要资料价值”;台湾满学家庄吉发先生指出,《尼山萨满传》“为探讨北亚民俗之罕见作品,且为研究满洲方言之珍贵资料”。专家们的种种评价,都说明它的研究价值及地位的重要。总之,它是满族文学史、中华民族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库中不可多得的重要历史文献和古典文学作品,有着百科全书性的文化价值。 《尼山萨满》广泛流传于我国北方民族和地区中间,因此,有不同的名称。如鄂温克族的《尼桑萨满》、赫哲族的《一新萨满》,鄂伦春族的《尼顺萨满》和《尼海萨满》,满族的《尼山萨满》、《音姜萨满》、《宁三萨满》等等。不论是哪一种称呼,第一个音是“尼”、“一”、“女”、“宁”,第二个音是“桑”、“山”、“顺”等等,其发音相同或相似,说明同源、而不同音节的出现,则是由于流传于不同民族和地区,因语言不同而造成的。但终究都是流传于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中。 “尼山”,是传说中的女主人公,究其“尼山”的含义是什么呢?“尼山”(nisa)是满语,在满语中没有合适的词汇相对应,但有一词汇“尼沙”(nisa),其含义可与传说中的内容相符合,尤其是与传说中尼山萨满所表现的精神面貌,即机智、英勇顽强、神通等相符合。“尼沙”(nisa)在《满文总汇》中解释为“重多意,着实、结实”之意。其中的“重多意”,既是集所有萨满神术为一身,有具足的神通。“着实、结实”是“英勇顽强、牢不可破”之意。传说《尼山萨满》中的尼山,也正是具有能飞行上天(坐神鼓飞过午门(《女丹萨满的故事》中),又能克服重重艰难险阻,驱使众多神灵,并一同前往阴间地狱,从阎王手中夺回灵魂,使人复活的高超萨满神术。她是一位天不怕、地不怕,英勇顽强,机智的女萨满英雄。所以,我们认为“尼山”应是“尼沙”一词的语音变化而来,只在“尼沙”(nisa)的词尾上加上“n”音节,即可变为“尼山”(nisan)词汇了。这是语音和谐律的作用。“尼山”也正像“萨满”一词,在人类文化历史发展中,有着“叉玛”、“撒卯”、“萨莫”等记载一样,都是在转写汉字时的变化罢了。《尼山萨满》的不同名称,也是由于汉字转写中的变化引起。另外,《尼山萨满》的不同名称,还有其各民族的文化背景的因素。 “萨满”一词的含义,根据它在满语中的词根来看,它应含有“知道”和“跳动”之意,后随人类文化的发展,其原始意义发生了演化,即引申和发展为“先智先觉”和“狂呼乱舞”或是“激动不安”之意了。“先智先觉”主要是表现为萨满的占卜、和神通方面的技能。如传说中的尼山萨满,当员外求救于尼山时,她先为员外死去的儿子占卜,得知其子死因和灵魂前往何处,才能施法术救活其子。信仰萨满的众多民族中,占卜术普遍流行其中,这是萨满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狂呼乱舞”和“激动不安”是指萨满在跳神过程中所表现的动作形态,实际是模拟动物叫声和跳蹦的动作等。这种行为必在萨满的昏迷状态中进行,也就是萨满祈祷神灵降附萨满之身后的表现。行此举者主要是满族或是其他民族中的大萨满,也叫野萨满,此类动作形态学术界称之为“萨满昏迷术”,也是萨满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难以攻克的“难关”。笔者认为,研究萨满昏迷术,必须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广泛调查萨满在昏迷状态中的各种表现,再与人体科学的研究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得出一个较为科学的结论。这里不作论述。 萨满的职能,集近代世界各地萨满文化所表现的内容,不外乎是治病救人和求太平等。治病是百病皆治,如头痛感冒、肚子痛、天花、麻疹,甚至妇女不育之症等等。求太平有人们外出平安、家人平安、房宅及一切做事行事顺利平安等等。在更古的时候,大约在氏族、部落的年代里,萨满的神通更大,其职能也更多。除了像尼山那样的大萨满,有赴阴寻魂,使人复活的高超神通外,萨满还在战争中起作用。满族的《东海窝集部》传说中,两个部落在战斗中,首先是萨满比武,哪个部落萨满神术胜利了,这个部落就是胜利者。萨满的职能是随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着的,但萨满的主要职能从古至今没有什么变化,或是变化甚小,就是作为人神之间的使者,主要是指神灵附体的萨满。就是把人们的愿望和要求,通过萨满术传达给各方各界神灵们;又通过萨满术把神们的意志转达给人们,萨满起着人神之间的重要中介作用。 萨满是满族历史上进行创作、保留、传播文化的有知识的人物,他们不仅为人们治病除邪,而且他们的舞蹈是娱人乐神的原始艺术,萨满是艺术人材。 萨满的传承,一般都不是世袭,而是“神选”,或是叫“神抓”,其意是说前一代老萨满去世后,在某山林或是神圣之处,经过灵魂的修炼,成为萨满神,有能力和神通在本氏族、本部落内选择下一代新萨满了。被选中的新萨满有成年人,也有小孩和青年。小孩待长大成人以后,可以充当萨满。被去世的前一代老萨满选中充当新萨满的人,首先是精神或是身体,或是出生时有异常现象。一般是精神失常或是病重、或出生时胎衣未脱落或难产者等等。如满族的石姓大萨满石清山(已故),曾在17、18岁之时,忽然重病,七天七夜昏迷不醒,不吃不喝,醒后就要当萨满。还有杨姓大萨满杨世昌,11岁时得病,昏迷三天三夜,醒后要当萨满。鄂伦春族的关扣尼、孟金福等萨满,都是病后充当了萨满。在《民族文化习俗与萨满教调查报告》中,以大量的锡伯族、维吾尔族、哈萨克等民族的萨满调查材料,充分证明这一点。 被神选定的准备充当新萨满的人,还必须是本民族本氏族或部落的人,称之为“骨肉清洁”,即是注重血缘关系。如锡伯族在上“刀梯”的祭祀仪式中所唱神词: 因逢佳日喜赋诗, 值此月清之夜方可始, 将此那拉一族的, 属龙的后裔, 因为血缘清洁, 骨本又洁好之故, 若蒙上苍爱怜, 可以提拔, 祈望众神灵, 赐受神术, 在下告本源, 留下姓和名。 这正是着重强调被选新萨满纯正锡伯族某氏族的子孙后代,即“血缘清洁”“骨本又洁”的条件。还有鄂温克族的“立托罗”萨满仪式中,有这样的神词: 他的骨头洁白, 血液清洁, 心脏鲜红。 我部落的大萨满产生了, 金色的托罗树立起来了。 鄂温克族和锡伯族都是在萨满神歌中强调“血缘”关系,以示本氏族的子孙后代。有的民族是向神灵表示什么民族的氏族,如满族等族的萨满神歌中就是如此。 除之外,还有的是参加一些萨满专项,带有培训性的祭祀活动。满族是参加学习“乌云”和“烧官香”,鄂温克族、达斡尔族是参加“奥米那楞”的跳神。鄂伦春是春季萨满祭祀,锡伯族是“上刀梯”等等。各民族通过这些特定的萨满祭祀仪式和活动。老萨满带领新萨满学习跳神,诵唱神词等等,经过三年,或更长的时间的训练后,再由老萨满和本氏族内有威望的长者,或是氏族长等人的确定,即刻成为正式萨满了,就可以单独主持萨满祭祀仪式并单独跳神、祈神降神了。 萨满的承袭中,很清楚地告知我们,萨满教具有明显的氏族性、部落性、地域性。以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为思想基础,以萨满而得名,是一种广泛流传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原始古老宗教现象。它的神灵崇拜已形成萨满教神灵世界,上至日月星辰,太阳,风云雷雾,下至江河山林、木水雪,以及动植物和宇宙间的一切自然现象和自然物等等,无不为信仰萨满教的民族,崇拜为神灵。综观萨满教神灵世界,根据其内容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图腾崇拜。图腾是与氏族、部落有着血缘关系的动植物,人们把它们当作祖先神灵来崇拜,形成人类历史上区别氏族、部落,或是民族的,由此又形成某些禁忌和崇拜仪式的标志。如满族柳枝图腾,也叫佛多妈妈;鄂伦春族的熊图腾;赫哲族的鱼、熊、虎图腾;鄂温克族的图腾有水鸟、鹰、天鹅等;汉族的龙图腾和蒙古族的苍狼图腾等等,世界各个古老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物,只是有的民族图腾物被人类历史的发展淘汰、被忘记而已。 自然崇拜。由于各民族的生态环境及地理位置的不同,所以每个民族又都有自己的侧重一方面的自然崇拜神灵,如;满族石姓因历史上生活于辉发河和松花江流域一带。所以对于水鸟神祭祀内容较多,而且萨满表演的水鸟神舞蹈也很出色。满族的杨姓因是东海窝集部的后裔,对于天上的星辰祭祀内容很丰富,可以说他们姓氏对天体了解深入和细微是很出色的,即地上有什么,天体中就有什么。如星辰有:太白星、二十八宿星、司命星、土星、尾火虎星、箕水豹星、鱼星、天豕星、毕月鸟星等等五十多位星神等等。这些自然崇拜的神灵,随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有的被历史淘汰,有的同图腾崇拜一样,进入了各个民族的祖先崇拜的范畴。 祖先崇拜。这一崇拜是萨满教文化中较后期的产物,也就是晚于图腾和自然崇拜,是与民族的形成和本民族政权的建立以及国家的形成而相适应的神灵崇拜。 这一时期祖先崇拜的内容,首先突出的是天神,如满族的阿布卡,蒙族、鄂温克族的腾格里等。祖先神是每个民族的萨满教中普遍存在。如:满族白山主(也叫超和占爷)、佛多妈妈、倭车库等,蒙古族的“翁滚”崇拜,赫哲族的卓录妈妈和卓录玛法、鄂伦春族的白那查、鄂温克和达斡尔族的阿娇曾·博如坎以及被鄂伦春、鄂温克等族共同崇拜的玛曾神等。这些祖先神,有的是从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中发展而来。如满族的白山主,它的原始意义就是满族的发祥地长白山,被崇拜并祭祀为神灵,后发展为白山主;又随满族的历史发展变化,当努尔哈赤起兵统一了建州、海西和东海等三部女真人时,它原先祭祀的长白山山神,又与努尔哈亦的英勇和建功立业结合起来,成了带兵打仗的主首领,即超和占爷(即兵老爷或兵首领)了,此处的以山为崇拜对象的自然神,也成了祖先神灵了。再如佛多妈妈原意为“柳枝祖母”,是柳树崇拜的含义,属自然崇拜范畴,同样在满族的历史中,发展为保护婴儿平安,求子孙繁荣以及满族兴旺发达的祖先羽神了。还有赫哲族的卓录妈妈和卓录玛法,原为石头祖母和石头司爷爷的山神。鄂伦春族的白那查也是山神等自然崇拜,随民族历涸史的发展,都演化为祖先神了。 萨满文化中的神灵崇拜,不仅已深入信仰者生活的方方面而且集中表现于它们的祭祀仪式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时间和仪式,如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举行的“奥米那楞”;蒙古族的“敖包”祭;鄂伦春族的秋祭;赫哲族的跳鹿神;满族的烧官香和秋祭等。除此之外,还有各项祭祀活动。如满族的“索莫杆祭”、“背灯祭”、“换锁祭”等;鄂温克族的“阿南”祭、“色奇勒仁”、“德格勒仁”祭等;赫哲族的为死者送魂祭等;为氏族和民族求太平、还愿、求子、除灾驱邪等而举行的祭祀等。总之,萨满教的祭祀内容丰富、名目繁多,可因时因事,随时随地择吉日,请萨满进行跳神活动。 在萨满教庞大的文化系统中,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萨满的跳神。什么是萨满跳神?就是萨满手执神鼓(或是其他神器),伴着萨满乐器(萨满神器),有节奏的,按一定的步法跳动,也就是手舞足蹈。共有两种萨满跳神方式,一是神灵降附于萨满之身,萨满呈现精神昏迷状态。此时的萨满表现是所请神灵的精神面貌。如英雄神的英勇行为,动物神的爬行、嚎叫等等。二是神灵不降附于萨满之身,萨满不呈现昏迷,保持精神清醒状态,如满族的跳家神,萨满只是执神鼓,摆腰铃、按一定步法,原地跳动。这两种跳神方式都是人类文化中的原始舞蹈,但萨满昏迷后的舞蹈更原始和形式多样化。有模拟式、表演式和混合式(即模拟和表演混合)三种方式。各民族萨满舞蹈的呈现,为我们研究原始艺术提供了活化石。 萨满跳神时都要穿戴特制服饰,和手持以及跳神场地上布置的神器等等物品,总称是法器,也叫“神器”。综观各民族萨满法器有三大类:第一类为萨满自身装饰,主要有头饰,叫萨满神帽,种类繁多,随民族而异。如满族是鸟雀神帽,赫哲族为鹿角神帽,达斡尔族是鹿角和鸟雀合制的神帽,鄂伦春族为虎头神帽等等。腰铃:这是萨满在跳神扭腰摆动的响器,这是一种以身子摇动而使腰铃撞击发出响声的原始乐器。它的制作最早是石制,后有骨制、铁制等。还有神衣、神裙等。最值得称道是蒙古族“鸟羽式萨满服”,它完全用五彩绸条缝制而成,舒展开来似一大鸟展翅飞翔,这正附合萨满神通能飞翔的寓意。第二类是萨满手持神器,此项名目众多、举不胜举。如满族的神鼓、铜镜、激达、三股马叉等等。鄂伦春族的“挡士”,是用来记录被萨满请来的神灵;赫哲族跳神用的各种旗杆,有天花娘娘、病娘娘、疹子娘娘等。萨满手持神器同样是因民族而异,多寡不同。第三类是萨满跳神时场地神器,这类神器更是多不胜数,因民族和地区而异了。如满族的神像、神箱、香炉等等。萨满教中还有祭祀神灵和祖先的神堂或是神殿。如满族历史上西墙祭祀和堂子祭。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的敖包祭等等。萨满教文化中的各类神器,在萨满跳神或驱除病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起着联络祖先和各类神灵,沟通各种神灵,以及祈神降神的特殊作用。同时,这些神器的渊源,有的很古老,而且与各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审美、经济生活、宇宙观念、民族历史等等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此,研究萨满教文化中的各民族的萨满神器的渊源、作用、含义、制作、所用原料及演化发展史,同样是人类史、民族文化史的重要内容。 除通过萨满神器沟通各类神灵之外,还有萨满跳神时所诵唱或祈祷的各类神词,我们称它为“神歌”的,同样也起着沟通和联络神灵的作用,而它又是祈神降神的重要信号。各民族的神歌内容都很丰富多彩,它不仅要按照一定的神歌曲调歌唱,而且要一定的乐器’,也就是神器来伴奏。如满族原始古老的神鼓、腰铃、抓鼓、铜镜等等。神歌的演唱形式多种多样,以满族为例,有萨满独唱,有领唱、合唱,有一问一答的对唱等。神歌的内容更是丰富,有民族迁移、民族经济、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宇宙观念、民族历史等等,突出表现了各民族文化内涵及特征,是研各民族文化的珍贵文献。而且这些萨满神歌,又是民族原始的诗歌或是散文诗等文学体裁,所以,它在各民族的文学史中,亦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总之,萨满教产生于人类原始氏族社会时期,并不断发展,进入人类文明社会以后,又得到不同程度的内容补充,以变化了的形式和内容残留于人类文化中,成为原始文化的遗物。无论是现时存在或‘是残留的,早已自成体系,有相对稳定的祭祀仪式和内容,是人类文化中的珍贵财富。萨满神歌和神器更是原始人的慧、技巧、劳动和艺术的结晶,才华的体现。 传说《尼山萨满》就是在我国北方民族,原始深厚的萨满文化中生根、发展形成的一株灿烂花朵。它以我国北方民族古代萨满教为主要内容,兼容其他宗教,其文化内容以及它所反映满族和其他民族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而丰富,艺术性强,有真实感,犹如一座蕴藏丰富的矿山,有待人们去开发。笔者仅以传说所包含的内容,逐一进行分析。由于笔者功力有限,所谓研究仅是浅谈,以期抛砖引玉,有不当之处,请专家学者们指教。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56chin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