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标题: 跳蚤的喜好决定了明亡清兴的历史轨迹 [打印本页]

作者: chieffaro4    时间: 2009-9-19 18:13
标题: 跳蚤的喜好决定了明亡清兴的历史轨迹
跳蚤的喜好决定了明亡清兴的历史轨迹来源:江南社区收藏时间:07-10-27 03:53明朝灭亡,清朝兴起充满重重迷雾。 1。 北京城墙高大,御林军强悍,满洲兵打不下。1664春天李自成怎么能轻易进入? 2。 能打下北京的李自成,怎么打不过满洲兵? 3。 李自成在北京搞到了7千万两银子。相当于明朝十年税收。至少可以在几年里实施”迎闯王不纳粮”而深得民心。没有钱的时候他能够屡败屡战组织起百万大军。财大气粗反而失去战斗力。为何撤出北京后再未组织起一次像样的战斗? 4。 论实力满洲人口不足百万,士兵不过十万。而明军过百万。李自成军也号称百万。论政策,满清大搞烧/杀/屠城,剃发易服,跑马圈地100%残暴不仁,荒淫无道之极品。古今中外不得人心之极品。如此极品为何能得天下? 今天我们以科学态度研究历史留下的痕迹,才发一个令人拍案惊奇的谜底-----跳蚤!! 李自成进京前后,北京周边地区流行鼠疫,有许多文献作证。最近出版的《历史研究五十年论文集》曹树基就对此作了详细论证。其它一些文章也提到了鼠疫对明朝灭亡的影响。因此,明朝末年流行鼠疫基本已有定论。然而,这些文章不能解释为什么清兵能不受鼠疫影响而受到质疑。 鼠疫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有关传染病研究的大量文献证明鼠疫发源于阿拉伯地区;致病源为鼠疫杆菌。主要传播于人――跳蚤――鼠之间。跳蚤吸病人或病鼠血后再吸其它人导致初期腺鼠疫流行;其特征是淋巴结肿大,死者肤色发黑(故被称为黑死病---black death)。鼠疫杆菌感染病人肺部引发咳嗽使细菌通过空气传播成为肺鼠疫,会大大增加人间鼠疫传染性。研究表明,鼠疫每次传到一个新地区时,由于当地人/鼠/跳蚤都没有抵抗力,其死亡率高、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于50%。有文献说,7世纪欧洲首次鼠疫流行死亡率超过70%。病人(也许还有病鼠病跳蚤)病愈后对鼠疫有较强的免疫抵抗力。所以鼠疫的破坏性会逐渐减弱,最后消失。 欧洲14世纪爆发鼠疫,死亡2500万人。军人因集体生活,鼠疫流行对古代军人的打击是毁灭性的。然而欧洲人研究14世纪欧洲鼠疫大流行时从留下的壁画及文字中发现在鼠疫大流行中只有骑兵幸免于鼠疫。于是得出结论――鼠疫经跳蚤传播,跳蚤讨厌马味,所以骑兵不被鼠疫传染!。如果这一点属实则明朝灭亡过程中许多令人迷惑的问题就有了答案: 一. 李自成为何得以轻松进入北京城?答案是李自成军于农历3月进抵北京(公历为四月五月),崇祯 16年秋鼠疫已出现,只因冬天鼠疫传播变缓,3月春暖花开跳蚤、老鼠活跃,鼠疫自然爆发。考虑到鼠疫的高额传染死亡率,崇祯的御林军短时间内失去战斗力就毫不奇怪。李自成因此不经大战轻松进京。  二. 李自成造反以来历经坎柯,多起多落,为何进京40天后部队竟然失去战斗力――遇清军一触即溃,而且从此一蹶不振?以往人们把李自成的失败归罪于腐败。可李自成军在北京仅仅是杀贪官追赃,并没有如清兵纵兵屠城烧、杀、抢,腐败失人心远不及清兵。因反贪而失去战斗力,这种答案显然不成立。真相很可能是李自成军进京后感染了鼠疫,自然战斗力大减,当然打不过清兵。并且败兵因此成了鼠疫传染源―― 文献记载“贼过处皆大疫”。因此李自成纵然有白银数千万两,可以招兵买马,但新兵入伍即染病失去战斗力,始终无法抵抗清兵。李自成因此一改百折不挠常态,从此一蹶不振;甚至可能因此受到巨大的精神打击,出家成了“奉天玉和尚”。李自成从北京搞到了几千万两银子,相当于明朝十年的税收,至少在几年内他可以实现他”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成为有史以来最得人心的统治者。他拥有一支久经考验的军队和基本团结的部下,其军队数量至少多清兵一倍而且还可以以巨大的财力从数量巨大的汉人中招兵扩大军队,如果不是受到鼠疫攻击,他不可能一蹶不振而最终失败。
作者: whimsycameos    时间: 2009-9-19 22:07
三. 当年多尔衮全族总动员拼凑十几万兵入关。这十几万兵是满清的全部家底,如果他们步李自成军的后尘染上鼠疫,清兵从此失去主力,则李自成不可能失败。然而满清兵并未感染鼠疫。为什么如此,这是很多不相信鼠疫因素者的疑问。深入研究鼠疫传播可以发现,因为鼠疫经跳蚤传播,跳蚤讨厌马味,所以骑兵不被鼠疫传染!这一点欧洲人已经发现。如果因为跳蚤的原因,骑兵不被鼠疫传染。这就解释了清兵不被鼠疫传染的原因。――清兵主要由骑兵组成。汉军中吴三桂部也是骑兵占多。李自成部下死于鼠疫者多,但是李自成本人与他手下大部分骑马的军官如刘宗敏/田见秀/郝摇旗……都未染病。 据说左良玉发兵“清君则”,途中吐血而亡,军队溃散。这吐血而亡其实是肺鼠疫症状,主帅尚且染肺鼠疫而亡,何况其它兵丁。爆发的鼠疫使得汉族军队大减员,难怪无论扬州、嘉定、南京…。守军都少得可怜;太原、潼关、洛阳、西安统统未见恶战。持不同意见者可能举出李自成余部有22万降清。我说这22万的数字是不能认真的,千万不要忘记甚么叫吃空名额!为什么这22万大军要在阿济格走后才出来投降?这里面的猫腻一目了然。争强好胜是造反者天性,如果李自成部下真有22万健康有战斗力的军队,他们绝对不可能面对不过10万清兵不战而降。 跳蚤不咬骑兵,所以满洲兵不染腺鼠疫,更不可能染肺鼠疫,自然精神饱满杀气腾腾。所以满清兵四处攻城都象李自成入北京一样容易。因此我说明灭清兴,跳蚤是重要因素。  对这一点,很多朋友将信将疑发出:“真的吗?”的疑问。为此我进行了认真研究,结论是确实如此。现在用科学方法加以证明。 首先,关于跳蚤很多人都不陌生。有关文献对跳蚤作了全面研究,发现跳蚤主要寄生在猫、鼠、狗身上。唯独没有任何文献提到跳蚤寄生在马身上。也没有跳蚤咬马的记载。这说明跳蚤确实讨厌马。如果任何人有相反的发现,欢迎报告。应该是重大发现。 其次,我查阅了马病防治的书籍。关于马的寄生害虫有很多种,唯独没有跳蚤。这从另一个方面证明跳蚤确实讨厌马,不吸马血。 第三,如果跳蚤咬马,则鼠疫流行会大量感染马。事实上没有任何大量马感染鼠疫的报道。任何人有相反发现欢迎提出。 如果跳蚤讨厌马的味道,则常年与马共处全身马臊味,有可能减少跳蚤叮咬!这一点,请有跳蚤地区的朋友帮忙验证,或提出反证!  明朝之前,海上交流不发达。由于鼠疫不能通过马传播,而中国西部、北部都是广阔的高山与沙漠,鼠疫由陆路经长途跋涉进入中国的可能性极小。明朝末年海上交流频繁,因而发生鼠疫传入很可能是首次。流行必然十分剧烈(欧洲发生鼠疫流行都与船有关)。文献资料表明明末人口剧烈下降50%以上,完全符合鼠疫首次大流行的特征。只不过当时是乱世,人祸天灾并行更加惨烈。 1894年,香港发生鼠疫流行,耶尔森在世界上首次分离出鼠疫杆菌。那次鼠疫未造成全中国大流行。这说明两件事:1。1894年以前中国确实流行过鼠疫,中国广大地区已经对鼠疫有较高免疫力。2。1894年不是中国首次鼠疫流行。明朝末年的鼠疫很可能是中国首次发生鼠疫。其破坏性极大。 以上种种科学证据表明,跳蚤确实不咬马,清兵确实不容易感染鼠疫。大明王朝灭亡过程中,传播鼠疫的跳蚤的特性对改变汉满军事实力对比起了重要作用。以致只有十几万兵的满清骑兵能在鼠疫大流行中幸存,而上百万的汉军步兵受到毁灭性打击几乎完全失去战斗力。更因为鼠疫是当时中国人不了解的新型烈性传染病,无人了解、无法救治,在这种自然条件下,明朝灭亡和李自成的失败不可避免。 明未清兴分开来看似乎原因很多。有的认为是崇祯的问题。有的认为是不该杀袁大人。有的认为是袁大人不该杀毛大人。总之是大臣将相品德不高不和睦的问题。有的认为是财政问题。有的认为是气候问题。有的认为老百姓觉悟不高的问题――李自成、张献忠不故大局,不愿饿死宁愿造反,不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作者: qweqwe    时间: 2009-9-20 02:02
但是这些分析是关起门找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对明朝对满清同样存在。当年小冰河气候对高寒的东北影响更大。满清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多尔滚、豪格、多铎同样尔虞我诈。满清的财政绝不会比明朝宽松。顺治的昏庸糊涂远在崇祯之上。老百姓在满清手下同样没有“提高觉悟”以致宁愿饿死不造反。 真正的关键因素应当是明朝独有而满清没有的问题。这是个甚么问题,其实就是跳蚤传播鼠疫的问题。只有这个因素是对明朝大大不利,而对满清大大有利。鼠疫大流行,亿万汉民染病而亡;明朝政府军、农民军在劫难逃。而由于跳蚤因素,满清骑兵很少染病。以明朝当时的科技水平,无人能够认识跳蚤与鼠疫问题,更无人能解决跳蚤与鼠疫问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汉民汉军莫明其妙地大批死亡,满清骑兵莫明其妙地不受传染。甚至在360年后大多数人仍然看不到这个问题,还在纠缠甚么袁、毛该不该杀;李自成、张献忠该不该造反。正说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与关键性,可以想象,当年就算崇祯南迁,跟随他迁移的鼠疫也会毁掉他的所有军队- --就像对李自成一样。 这个问题好比自然界里正常条件下狼不可能吃大象,就算大象睡大觉狼也不可能吞象(就像万历时代)。唯有大象生病倒下狼不病方能吃象。如果象与狼同时患病,狼仍然不能吃象。 一般情况下,以汉满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与人心向背,满清不可能取胜。只有在鼠疫在汉人中爆发流行而清兵不被跳蚤叮咬而不受感染的特殊条件下,满清才得以取胜。这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偶然。日本鬼子曾妄图复制这一偶然,人为传播鼠疫;然而300年后汉人对鼠疫已有了较强抵抗力,其阴谋不能得逞。 无独有偶,西班牙以少量军队灭亡印加帝国也是因为天花病首次在美洲大流行。 综上所述,科学证明――跳蚤确实是明亡清兴的关键因素。跳蚤是解开明亡清兴谜雾的谜底。




欢迎光临 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http://56china.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