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5日在北京,由中国美术馆主办,黔东南州文联美术家协会、黔东南苗岭画院承办,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支持的“中国美术馆文化扶贫项目:守望乡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暨脱贫攻坚主题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中国56民族文化网特约摄影:文枫摄
2020年10月15日在北京,由中国美术馆主办,黔东南州文联美术家协会、黔东南苗岭画院承办,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支持的“中国美术馆文化扶贫项目:守望乡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暨脱贫攻坚主题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当日观众在中国美术馆参观展出作品,共展出国画和油画等50余件作品,展现苗乡侗寨的脱贫故事。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燕东升,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苗岭画院名誉院长李小可,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马小玫,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张晴,中国美术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百成,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黔东南州委原常委、副州长郑秀全,中国画院副院长、苗岭画院艺术总顾问、黔东南州委原常委、副州长唐柏飞,国家民委舆情中心主任、黔东南州委原常委、副州长赵至敏,国家民委一级巡视员彭泽昌等嘉宾出席开幕式。
吴为山表示,艺术不仅要立足于殿堂之高,更要聚焦于山乡之远。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文化和旅游部党组的领导下,中国美术馆积极践行作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国家馆的引领与示范作用,通过支持地方美术作品的展览与研究,推广地方文化,带动地方美术创作,激励美术工作者为本土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多贡献,为脱贫攻坚凝心聚力、铸魂育人、贡献力量。此次展览为中国美术馆文化扶贫项目,展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民族文化和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燕东升致辞 (文枫摄)
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员、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苗岭画院名誉院长李小可致辞 (文枫摄)
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马小玫致辞 (文枫摄)
中国画院副院长、苗岭画院艺术总顾问、黔东南州委原常委、副州长唐柏飞致辞 (文枫摄)
唐柏飞说到,黔东南艺术家伴随着山歌降生,在歌舞芦声中长大,从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从而创作出这些作品。本次展览将激励他们发愤图强,用自己手中的笔、心中的情描绘锦绣黔东南,歌颂党和人民对黔东南的关心、关爱。
本次展览展出50余件作品,涵盖国画、油画和版画。这些精心遴选的作品诉说着美丽的苗乡侗寨在新时代的脱贫之路上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此次展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文艺作品凝聚力量,振奋精神,讲好黔东南故事,讲好民族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全面展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艺术的文脉,让黔东南州的苗岭画派艺术群体从当代民族艺术的“缺席”转为“在场”,以民族话语的表达方式,讴歌时代精神,展现“民族团结,共圆中国梦”的美丽图景。
(中国56民族文化网特约摄影:文枫摄)
黔东南是一个让人记得住乡愁的地方,来到这方苗、侗等民族的栖息地可以看到古朴村落里依稀的人间烟火,烟雨中若隐若现的老吊脚楼,溪水边傲然挺拔的古榕树,衣饰叮当作响的少数民族姑娘……黔东南有7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居全国地市级之最,在这样的人文情境里,如诗如画,诗画相融,开出了绚烂多姿的黔东南苗侗风情艺术之花。
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在“十三五”收官之年,贵州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举办本次展览,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黔东南州是国家帮扶的重点贫困地区,自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原本封闭落后的苗乡侗寨逐步脱贫摘帽,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奔向了致富之路,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之下,开展旅游经济,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搞活周边的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来自黔东南州艺术家们的作品,将使各界人士全面了解这片神秘土地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苗侗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6号展厅,将展出至10月25日(周一闭馆)。
编辑:阳希 摄影:文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