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通英 苗族刺绣大师——国家级传承人介绍

2017-12-26 20:48:26 作者:阳希 来源:中国56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吴通英自五岁开始学绣,至今已有五十余载绣艺生涯。因为文化大革命,吴通英失去了读书识字的机会,那时的她跟母亲、奶奶、外婆专心学织绣,跟苗族古歌师学古歌,很羡慕能读书能识字的人。
吴通英 女, 1951年3月出生,苗族。自幼绣花剪纸,属于土生土长的绣艺人。1988年3月,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贵州苗族风情展”做织绣表演,深受好评,从此渐渐扬名。代表作《飞鱼龙纹》,剪纸中的龙千姿百态、造型丰富,不仅表现了中华民族龙文化的丰富多彩,同时也勾勒出中华龙的演变过程。1989年2月,剪纸作品《牛龙初露》和《鹡宇》获全国剪纸作品大赛优秀奖。1993年7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苗族民间刺绣剪纸艺术作品展。1995年9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为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举办展演。曾先后出访到意大利、美国等国家参加“中国传统技艺荟萃展”。这些年她走过很多国家与地方在不断的传播苗族刺绣的文化,先后也获得了很多荣誉。
\
代表作《飞鱼龙纹》

\
 
    吴通英自五岁开始学绣,至今已有五十余载绣艺生涯。因为文化大革命,吴通英失去了读书识字的机会,那时的她跟母亲、奶奶、外婆专心学织绣,跟苗族古歌师学古歌,很羡慕能读书能识字的人。她的苗族服饰、绣品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喜爱,近年来。已有多家媒体对她的绣品予以宣传报道。“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曾以“杰出的苗绣传承人——吴通英”为题,纪实撰文。她的作品《龙银项圈》在上海世博会开幕期间在贵州馆展出,得到了国家领导和国内外来宾的赞赏。《当代贵州》以《一针一线绣出对世博会的祝愿》的文章对吴通英老师的苗绣作品进行专题报道。同年,受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邀请,吴通英还在北京国家展览馆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周年纪念活动。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中,她的苗绣作品《金银妈妈》、《蝴蝶龙》、《蚕飞龙》等均有展出;《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吴通英:用苗绣讲故事》文章,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在一次的专家学者论坛会上,著名的织绣专家,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了吴通英的传统绣制苗绣技艺和文化内涵。其后,央视二套播出《针尖下的传奇》介绍了她的苗绣技艺。

\

吴通英生长在苗族腹心黔东南中部清水江中游,上段的台江、施秉、剑河、镇远四县毗邻地带,其以台江县施洞镇为中心区,也就是她的出生地。村寨分布于施洞上下游沿河长约50公里,宽约25公里的范围。因村寨多居于河岸或离河不远,被人称为“河边客”。这里妇女服饰以绣工精致、针法技艺繁杂,图案纹样华丽,银饰多而著名。苗绣的技法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苗族有许多支系,每一支苗族支系的服装都有自己独特的刺绣技法,锁边绣为该支系的绣艺特色。《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刺绣壹》中写到:“春秋战国时期楚墓出土的刺绣中使用的锁绣法(辫子股纹)和辫绣法(辫带盘绣)和台江县苗绣绣法基本一致。施洞清水江两岸周边的苗族中的鹡宇鸟纹与楚绣的凤纹极其相似,双头鸟造型与河姆渡文化象牙匕首上雕刻的双头鸟十分近似。”施洞式苗绣在贵州民族民间刺绣中原创性和艺术成就最高,文化内涵也最为丰富,最有代表性,故称“施洞式苗绣”。在这丰富美丽的苗族故乡是培养吴通英苗绣绣艺发展的根基。

\   \

苗族的苗绣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纹样绣艺是靠苗族女性“母女相传,邻亲传授”世代传承,渗透着当地的民间民俗风情文化。最初学绣时,吴通英也是和当地苗族妇女一样,只是为了自穿衣服的装饰织绣。但随着生活经验的增长,有机会参加了各种社会活动,受到了教育,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智慧,也启发了她的许多许多灵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封闭的苗家山寨,迎来了国内外的来宾,苗绣品也像其它商品一样走入市场,受到人们的喜爱。这虽然是很好的事情,可吴通英却渐渐的发现,市场上卖得苗族服饰、苗绣品,虽丰富多彩、五花八门,但绣工、绣艺不免令人担忧。人工绣、机子绣的绣品混杂之中,真真假假,品类不等。做生意的人只看到钱,难守诚信。

但做人从艺,对吴老师而言,最重要的始终是诚挚。有次在北京参加苗绣展演活动时,一位来自台江县的在北京潘家园做苗绣生意苗族妇女,在吴通英面前自我介绍,并充满感激和希望的对吴通英说:“我在潘家园做苗绣生意,很多来宾都问我,你认不认识吴通英?我说认识。又问我,你是不是她的学生?开始,我如实相告,不是,来宾点头就走了。后来问的人多了,我就回答他们“是吴通英的学生。”只要来宾听到我说是吴通英的学生,就很认真的挑选购买我的苗绣品。今天见到您,以后有人问起您,在北京潘家园有您的学生时,请您关照我,就说有的。”听了这位妇女的一番话,吴通英心中十分矛盾,一时不知对她说什么好。说有,那是违背事实,她并不是自己学生。说没有,又会令她失望。冷静沉思,吴通英对她说:“你来向我学绣,我会欢迎你,教你。我没有教过你,就不能先认你为我的学生。做生意要讲诚信。绣品要求质量,讲究针织绣艺,你的绣品好了,自然会有人来买。”

\
代表作品《龙凤欢歌》

吴通英织绣的苗族服装、围腰,先后被国内外多家艺术单位和个人收藏。知晓苗族古歌的她,在服饰和绣品的设计和绘画的图案纹样中,常常取材于苗族风物中的社会生活,作品常常传递给人们一种返璞归真、纯朴、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健康人生追求和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人生理念。作品《金银妈妈》、《开天辟地》、《铸日造月》、《姜央》等都有从苗族古歌中提炼出来的元素。《螺蛳龙》、《蜘蛛龙》、《龙凤欢歌》、《龙娃》等则以苗族的民间故事叙事中的取材。绣品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在针织绣艺上把苗族民间传统方法和自己的独创融为一体,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苗族个性化作品。绣品就是一幅画,有题目有内容,有苗绣艺术,作欣赏、收藏、研究,这样才有价值,才不让人失望。很多人都在电话中询问吴通英:“吴老师,在市面上,在旅游景点都没有见到有你的绣品卖?”她回答说,“我的绣品是艺术品,全是手工精心绣制,是花时间费精力才绣制成的,一般都是事先预订。有许多销售商、代理商都要我把绣品供给他们代销,因我的绣品出量有限,所以至今,在市面上,或旅游景点根本就没见到我的绣品出售。”

\
代表作品《貅纽开天辟地》

2006年苗绣被列入国务院批准公布的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通英也被命名为苗绣国家级项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六十来岁的她,为了世代相传的苗绣,培养好苗绣传承人,笑谈苗绣,将苗绣艺术发扬光大。”

每一种艺术的发展都包含着无数艺术家全身心的投入与辛勤的创作研究,苗绣发展历程的背后蕴藏了无数苗绣艺术家们的心血。愿有更多的苗绣艺术家、爱好者与吴通英一样弘扬中华民族的艺术和文化,将苗绣这门承载苗族历史的艺术发扬光大。同时也保护起苗绣的原创作品,保护这些世代投入非遗传承的匠人们的心血。

 
\\
吴通英老师刺绣的苗族服饰衣袖上精致的绣品,是目前市场上的粗造绣品无法能相比

苗绣是苗族人民以勤劳和智慧创造的一门艺术,
是指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被世人公认为最精美的刺绣艺术品。贵州的苗绣涵盖了苗族艺术、文化、历史、风情民俗和民间传说中的精华,风格古绣文雅,以其独特、浓厚的民族风格和艺术技艺,以构图的美观和夸张,以针法的精巧、造型的独特及色彩的丰富而闻名于世。苗绣不仅形式多样,工艺精湛,更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大放异彩。

苗绣流传于贵州、云南、川南、湖南、广西等地区的苗族聚集区。苗绣以五色彩线织成,图形主要由规则的若干基本几何图形组成,图案有视为吉祥的麒麟、龙、凤和常见的虫、鱼、花卉、挑子、石榴等;颜色有大红、水红、紫红、深蓝、浅蓝、深绿、浅绿、橙黄、深黄等。通过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来种针法,将一个个单独的局部的图形巧妙组合成一个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丰满绣品,达到和谐完美的境地,美观大方。

\

没有文字的苗族,天才地运用了挑绣的绘画功能来描绘原始图腾,记述历史神话、再现风情民俗,寄寓精神向往,使得已有两千多年的苗绣,其价值远远超出了实用与装饰的作用。苗绣素有“无字史书”之美誉,不仅热烈奔放,而且蕴意着神秘悠远的篇章,保存着“人神混同”、“人兽混同”、“自然物类混同”等原始思维特征,率真稚气、波澜起伏、神奇壮丽、自由不羁,令观者如醉如痴!

\
织锦绣围腰

然而再经典的艺术也需要不断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不断的推进与创造,需要艺术家们不断的完善与更新。苗绣要在工艺美术的领域开拓更为广阔的未来,当然也需要优秀的艺术家对其精湛的技艺进行继承与发展。当代苗绣非遗传承人吴通英怀着对艺术的热爱与对苗绣的执着,在苗绣的艺术领域不断探研技艺、不断耕耘追求。

 
 
 
 

上一篇: 传承多彩文化,舞动大美民风----鄢洪阿略印象

下一篇: 刘英——记苗绣传承人 一位将苗族刺绣走向时尚的青年传承人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