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耘老师的 画家说画

2017-09-04 10:47:19 作者:阳化杰编辑 来源:中国56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马耘(马云),1970年生于北京平谷,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画家,长春书画院特聘专业书画家。代表作品有《观物游心》、《月印万川》、《桃源深处》等系列,旨在将文思融于笔墨,用诗意提升画境。

马耘老师的 画家说画

学术中国报道

马耘老师的 画家说画

马耘(马云),1970年生于北京平谷,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画家,长春书画院特聘专业书画家。代表作品有《观物游心》、《月印万川》、《桃源深处》等系列,旨在将文思融于笔墨,用诗意提升画境。

全国第二届流行书风印风征评展.入展(今日美术馆主办);

北京十月书法展(今日美术馆主办)

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入展(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入展(中国书协主办);

"福文化"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入展(中国书协主办);

全国首届山水画艺术双年展.入展(中国美协主办);

2009年全国中国画展.优秀作品奖(中国美协主办);

2010年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结业作品展.优秀作品奖(中国国家画院主办);

"和谐燕赵、红色太行"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入展(中国美协主办);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入展(民革中央、中国美协主办);

2011年"辉煌浦东"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入展(中国美协主办);

2012年"八荒通神"全国中国画作品双年展.入展(中国美协主办);

"首届公望富春"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入展(中国美协主办);

2012年"画说武当"全国中国画展.优秀作品奖(中国美协主办);

荆浩杯全国中国画双年展.入展(中国国家画院主办);

2013年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入展(中国美协主办);

2014年中国国家画院导师工作室教学十周年系列成果展.山水画展(中国国家画院主办);

第十一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中国书协主办);

"造化心源"2014青年国画家提名展(北京炎黄艺术馆);

2014年中国国家画院导师工作室教学十周年系列成果展.精粹展(中国国家画院主办)。

明德和融2015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入展;(中国画学会主办);

2015年"万年浦江"全国山水画作品展.入展(中国美协主办)。

画说经典

  所谓经典,一定是经久不衰,不惧世事变迁,历久弥新,融入古今生活的名著杰作,象《四书》、《五经》,如《老子》,《庄子》等。经典似春雨润物,滋养灵魂,亦犹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深隐在思想和行为中,不言自明,蕴含行止。作为画者我在挥笔运墨的同时,尤其喜欢读一些儒释道方面的书籍充实自己。年初以来闲暇时多读经典,若心有所悟,情有所感则必以笔墨图之以存。

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物质非常丰富,世界的变化也可谓日新月异,很多人都有一种感觉,每天忙乱的生活,可还是觉得自己跟不上节奏。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我想古人早已给出了答案。道不远人,只要你能够虚怀静气的走近古人,那么你想要的经典中都有。

举两个庄子中的小故事吧。如《轮扁斫轮》,说的是齐桓公在堂上读书,堂下一个叫做扁的木匠放下手上做木工的工具,走上堂问齐桓公读的什么书?齐桓公说是圣人书,扁问圣人还活着吗,齐桓公说圣人已经死了。扁说,既然如此,您读的就是糟粕!齐桓公很气愤,你一个木匠怎敢妄议圣人呢。就对扁说:你今天说出道理也罢,否则,绝不饶你!扁说:您看,我做轮子这事,轮榫太松,易滑不牢固;太紧,滞涩放不进去,不松不紧才行。这之中有诀窍,可是我连我儿子都无法言传,所以您读的圣贤书不是糟粕吗?!齐桓公无语。两人的对话,讲了一个道理,读书要分析着读,如果尽信古人书,不如无书!圣人经典,只是方便法门而已,要懂得渡则舍筏。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即是此意。

又如《逍遥游》中描绘的鲲和鹏,用人的眼光去看是不可思议的事,其身甚大!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超出了人的经验常识,我认为庄子其意是为拓展人的维度,不做井蛙、夏虫之想,我们人类的身体是有形色的拘束,可人类的思想应该广阔无垠,无拘无束,敢于想象。今天的科学也进一步验证了在我们这个已知的空间之外,还有很多的空间维度,平行世界,黑洞,白洞。而鲲和鹏无论在什么样的维度空间里遨游或者翱翔,都还有待海或者风的托举,只有人的思想可以无待无疆行无尽涯!

《周易》上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我拟将传统经典中的那些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故事,用国画的形式图绘下来,立象尽意。让自己在阅读经典的同时,不简单的停留在谈玄论虚,锤炼笔墨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自己对传统经典的认识和理解。若能润物无声,寓教于画,有益于人,对我也算是一种莫大的鞭策和鼓励吧!

丁酉夏月马耘于婴学画馆

马耘老师的 画家说画

作品:其翼垂天

作者:马耘

尺寸:34cmX68cm

原文:

北冥有鱼, 其名为鲲; 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 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 天池也。 《齐谐》者, 志怪者也。《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 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 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 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 则风斯在下矣, 而后乃今培风, 背负青天, 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自画自语: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司马迁《史记》载:"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此图《其翼垂天》源于《庄子》的第一篇逍遥游,从"北冥有鱼"取势而起,借鲲鹏变化生发出无待而游乎无穷的最高境界。北冥之冥,有幽暗深藏,渺茫虚空之意,庄子以"北冥"二字开篇,即已赋予全文无穷无尽的深思与遐想。

我未画鲲,亦未画鹏,画一自在老者舞之蹈之,逍遥无碍,虽外无鲲鹏之形,确内具鲲鹏之意。期许能给观者带来更多的发挥余地和想象空间吧!

马耘老师的 画家说画

作品:庄周梦蝶

作者:马耘

尺寸:34cmX68cm

原文: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齐物论》

画家说画

五代谭峭所著《化书》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变化。有情的人和动物可以变成无情的石头花草,草木也会变为人和动物。至于蛇化为龟,雀化为蛤,不胜枚举。庄子在庄周梦蝶篇中所要讲的也是物我同化这件事。作为胎生的庄周能够在梦中化生为蝴蝶,醒来还有"蘧蘧然"之意,甚至"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其实在艺术家与自然生活的关系中,这种化物为我所用,或者化我与物同游的先例很多。但凡在艺术领域取得成绩的人,往往都具备这种感悟能力,善于在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中乘物游心撷取真趣。

一次颜真卿与怀素探讨书法时,问怀素:"你的草书除了老师传授的技法外,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些感悟?"怀素说:"一天傍晚,夏云多姿。我发现云随着风势的转化而幻化万千,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蛟龙翻腾,或如飞鸟出林,或如惊蛇入草。"怀素将夏云的稍纵即逝,变化多端的状态化入笔端,自此怀素的草书才有风雷激荡、龙腾虎跃之势。黄庭坚也曾说自己学习草书三十余年。虽然遍临百家,运笔如风,但是总觉得未能入室登堂,得其三味。后"入峡见长年荡浆,群丁拔棹,乃悟笔法",寻见自家之面目,于是物我合一,下笔无碍,笔意恣肆,纵横捭阖,名传书史成为宋四家之一。

又比如张旭见公主与担夫争路,在狭路相逢而躲闪争让的过程中,悟得笔法之意。后又遇公孙氏舞剑器,从剑气如虹,势若游龙的舞剑动作中悟得笔法之神。将书法用笔与生活的点滴感悟融会贯通,最终成为一代草圣。而韩愈也在《送高闲上人序》中赞颂张旭的书法悟化能力:"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真可谓:世间无物非笔墨,万般皆可入毫端。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数,但是都说明了一点,只有那些将艺术融入生活的人,才能从生活中汲取营养,物我同化为艺术作杰。由此可见所谓天才,是在勤学苦练的同时具备极强悟化能力的人。老师传授的和书本记载的知识都是方便法门,指月之指,渡河之筏。为艺之道离不开化字,在天地一指,万物一马的大千世界中能悟其所以,化至本心,化为己用,才能跳出藩篱,脱开成法,找到自家面目,进入自由自在之境。

丁酉夏至之时马耘于婴学画馆

马耘老师的 画家说画

游心于淡

作者:马耘

尺寸:34cmX68cm

原文:

天根游于殷阳,至蓼水之上,适遭无名人而问焉,曰:"请问为天下。"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也!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埌之野。汝又何帠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又复问,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庄子应帝王》

画家说画

这是《庄子》中的一篇寓言故事。怎么理解本文中的游心于淡呢。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有可以转化成无,无也可以转化成有,有和无可以相互转化。既然无名人说游心于淡,相对的就应该有游心于浓。因为无名人在对天根说游心于淡的同时,他自己就沉缅于"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埌之野"的状态。我这样理解认识游心于淡,也可以算作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吧,哈哈!

文中的莽有着广大辽阔之意,眇通渺,意指茫茫然看不清。此处的莽眇与"北冥有鱼"之中的冥相近,都是难于言表,不可思议之状。莽眇之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鸟,或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飞行器",可以供无名人乘坐遨游,并且能够游到六极之外,进入空洞而虚幻的境界呢?。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人的名字就隐喻的告诉了我们,此种无量无边无法详述之仙境只可凭意念之翅膀神游,世人不能身临其境,因为庄子也不知道哪个人能够做到像他说的那样,所以只能借用无名人的名称来讲故事。

淡不是无,不是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要,是指淡于世俗的功利之想,是清心寡欲,是适可而止。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有这样两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是指不过分的追求名利,使心境安宁清静,;不过分的追求物质享受,让生活简单朴素。人生在世,谁也无法逃避功名利禄的牵绊,但是人生境遇不同,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就千秋不世之伟业。大多数人还是会在柴米油盐的平淡中度过平平常常的一生。

天根和无名人都是文中的寓言人物,庄子又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所以"殷阳"也不应简单的当作地名看,音义都应与"阴阳"同。故无名人最后对天根说"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要顺应万物的自然规律,内心不要装着私心杂念,就符合治国理政之道了。

丁酉夏月马耘于婴学画馆

马耘老师的 画家说画

作品:治道若相放

作者:马耘

尺寸:34cmX68cm

原文:

夫子问于老聃曰:"有人治道若相放,可不可,然不然。辩者有言曰:离坚白,若县㝢。若是则可谓圣人乎?"老聃曰:"是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执狸之狗成思,猿狙之便自山林来。丘,予告若而所不能闻,与而所不能言:凡有首有趾、无心无耳者众;有形者与无形无状而皆存者尽无。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

《庄子.天地》

画家说画

孔子想要知道如何治道,于是有一天,就问道于老子。

孔子问:"治道若相放"和"可不可,然不然"是什么意思。

老子回答说:这世上有脑袋有脚,没心没肺的人多得是;但是有脑袋有脚,又想驾驭无形无状的道,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怎么能够以有形驾驭无形呢。从道的角度看,动静相对;生死循环;兴废更替。所以唯有道法自然才能物我两忘与自然和德。

原文中治道若相放的本意是指道的发展是相反相成的。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我觉着吧,"反者"与"相放"才是老子"治道"的秘诀,只有反其道而行之,才能道气长存,与道同行,道法自然吧。

丁酉夏至马耘于婴学画馆

附:庄子这个人讲故事很有意思,他无法命名哪一个人名字的时候,不会强行冠名张三或者李四。比如他在《庄子.应帝王》一篇中讲到的无名人,就是因为难以命名而以"无名人"的称谓代之。就像我们今天有时候说:那天在那个地方遇见的那个人,大约是一个意思。所以我们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应如是观"无形者"这个人名。

马耘老师的 画家说画

作品:大瓠无用

作者:马耘

尺寸:34cmX68cm

原文: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我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庄子·逍遥游》

画家说画

我们从小就被老师和家长要求好好学习,长大要成为有用的人。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个口号叫: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近年来生活条件好了,兴起了艺术热。大小兴趣班,乃至速成班遍地开花,于是家长们又纷纷送孩子们去学特长。期待自己的孩子迅速成为小画家,小书法家,小音乐家。

前段时间就有一位家长带着上中学的孩子还有孩子写的毛笔字问我,他家的孩子是不是当书法家的材料。我跟他说:学习书法,不要把成不成为书法家当作目标,如果孩子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克服了浮躁的习性,能够让心静下来,并且能把这种状态带入到今后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那才是最大的收获。

画家齐白石年少时喜欢读书,可家境贫寒,只上过几个月私塾,就辍学了。于是一边放牛、拾粪,一边温习读过的书。他的祖母劝他"哪见文章锅里煮"。在齐白石祖母眼里做这些无用功,不能御寒,不能果腹,怎如去做一些能够养家糊口的营生。就像齐白石的祖母,我们很多人眼中的有用,大多与物质有关,大多急功近利。

无用之用是谓大用。无论老子还是庄子,无论竹林七贤还是陶渊明,在当时的人眼中他们每日言无用之言,行无用之事,远离功名利禄,都属无用之人。但是这些无用的言行,恰如我们生命中离不开的淡水、阳光和空气,看似无用实则无时不用,无处不用,无人不用。

老子说圣人无弃物。就是告诉我们要处理好有用和无用的关系,积极拓展生命的高度、宽度和厚度。不去无止境的追求物质积累,因为人生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丁酉小暑马耘于婴学画馆

马耘老师的 画家说画

三人行

作者:马耘

尺寸:34cmX68cm

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画家说画

三人行的三,意谓多。比如举一反三,三思而后行,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日三省吾身等等与三有关的句子,指的都是多的意思。

绘画中的攒三聚五,就不能被三和五这些具体的数字束缚住。不能简单的理解成三块石头和五块石头,三组树叶和五组树叶。还有中国书画用笔中经常提到的一波三折也是此意,不能在用笔的过程中一笔下去硬要画三个弯,或者非要抖三抖。以及山水画中的树无三寸直,山无三尺平,这些与三有关的画语都应举一反三的去认识和理解,要相机而变,随缘说法。若执相而求,则会咫尺千里。那三这个"数"就成了束缚的"束"了。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上这些都应作如是观。

丁酉夏月小暑之时马耘与婴学画馆

马耘老师的 画家说画

待客

作者:马耘

尺寸:34cmX68cm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方正》

画家说画

当你遇到别人对你不友善时应该怎么做?孔子给了回答。在《论语·宪问》上记载: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元方虽然七岁,但是他的表现却深得孔夫子以直报怨的旨趣。

面对这么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如何画的有意思,确实让我费了一些时间去思考。元方七岁门外戏,如何游戏?我给他画了个拨浪鼓,不寻玩伴,自娱自乐,这也能看出元方虽然七岁独立能力不错。被元方称作无信、无礼的友人,当场难以下台阶,尴尬惭愧不已。我想当一个大人被一个孩子说的自知理亏,又无言以对时,不由自主的脸红肯定是不二之选了,哈哈,我就画了个面红耳赤,以手抚头的形象,供观者一笑。

有时候,教育程度与教养程度还是有些差别的,即使今天的社会,在我们身边也不乏这种拥有高学历教育背景,但是学历与素质却不相匹配的人。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除了学校的学历教育,家庭的影响和社会的约束都是必可少的,更重要的是自我的觉醒。仁义礼智信人人都懂,人人会说,可要做到知行合一,还真的需要克己复礼,像孔子说的那样去要求自己:不强不达,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复,不恭失礼。否则若遇上以直报怨的"元方"咋办?!

丁酉夏月马耘于婴学画馆

马耘老师的 画家说画

作品:解衣般礴

作者:马耘

尺寸:34cmx68cm

原文:

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砥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盘礴裸。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

《庄子·田子方》

画家说画

清代恽寿平说:作画须有解衣般礴,旁若无人,然后化机在手,元气狼藉。

看完庄子解衣般礴这篇文章我首先联想到了东床坦腹的王羲之,雪夜访戴的王子猷;还有那以头濡墨的张旭和一日九醉的释怀素。那种直抒胸臆,见性明心的状态令后人仰之弥高,慕之弥远。

然而大多学习书画之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却难得体验到痛快的感觉。学二王书法的人日久则破二王法执难,学宋画的人日久则破宋人范式难,我们很容易进入一种他人的成功模式,不自觉沉浸其中无法跳脱出来,无论在生活中还是艺术创作中循规蹈矩、心甘情愿的陷入执与障中无意自拔。

只有破除那些自以为是自己的的实则是别人的观点和认识,才能立定脚跟,不随波逐流,由表相到真相,由真相达心相,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艺术世界。因此如何破除那些习惯的力量和和从众的思想,对于从事于艺术创作来说至关重要。

艺术家要不断的提升自我,就要如佛家所言,不断地破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心无挂碍,不惑于相方能下笔无碍,痛快淋漓。若为相所缚,执相而求则必然南辕北辙,咫尺千里,不得书画真趣,那得笔墨痛快!

丁酉夏月中伏之时马耘于婴学画馆

马耘老师的 画家说画

作品:成人之行

作者:马耘

尺寸:34cmx34cm

原文:

颜回问于孔子曰:"成人之行,若何?"子曰:"达于情性之理,通于物类之变,知幽明之故,睹游气之原,若此可谓成人矣.既能成人,而又加之以仁义礼乐,成人之行也,若乃穷神知礼,德之盛也。"

《孔子家语》颜回

画家说画

成人,指人格完备之人,是孔子教化人,培养人的目标。

然而孔子对于成人的要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和因材施教一样也是因人而异。比如"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可见孔子根据每个人根器的不同,树立的成人标准也不同。颜回的成人标准是通达,子路的成人标准是义勇。所谓人格完备应该是依循自身根器特性的自我完善,受此启发,我们每个人都应在成人的道路上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世间万物皆因差异不同而独立存在,而成为不可替代的"我",成人之途径就是通过适合自己的学习、修炼方式而达到自我不断地提高和完善,最终成为人格完备的人。

既然成人的标准各有不同,那我们在与人相处时,就应该在尊重别人的同时又能坚持自我,从而做到和而不同;在融入社会与时俱进的同时又能坚持底线达到不随波逐流。总之,无论成人的标准多么千差万别,依孔子之见:在正心、正行的基础上,再加之仁义礼乐,方为成人。

丁酉立秋之时马耘于婴学画馆

马耘老师的 画家说画

作品:濠梁之想

作者:马耘

尺寸:34cm X34c m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秋水》

画家说画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庄子与惠子刚刚小酌完毕,老哥俩意态微醺,聊性正浓,于是移步于濠梁之上,见水中鯈鱼出游从容,两人取势生发,谈笑间引发出一段濠梁之辩,更给后人留下了一段濠梁之想。

其实不要说鳞潜羽翔之类,即使身边亲近之人的喜怒哀乐我们也未必能及时知晓,感同身受。庄子与惠子不过凭个人主观感受借游鱼从容之态,快意人生相互打趣罢了,此处的鱼之乐,谁又能说不是余(余,古文通我)之乐呢。人生难得一知己,最为难得的是,我们今天看庄子是历史上著名的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可是他在当时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惠子即惠施就不同了,在战国时期是重要的政治人物,做过魏国的宰相。就是这样两个身份悬殊的人偏偏就能找到兴趣点,而且相互之间能够产生一种知己难遇,惺惺相惜的情感。通篇读过《庄子》的就知道,庄子与惠子的对话片段可谓精彩不断,他们各自站在正方和反方的立场上,为后人留下了很多发人深省的篇章。

人与人只有在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的情况下,才能在对方面前心无挂碍,直抒胸臆,见性尽意,全无遮挡;也才能在漫长的人生路程中从始至终如管鲍之交而莫逆不分,似伯牙子期而高山流水。庄子和惠子的感情之深在《庄子.杂篇》一文中有所记载: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庄子说: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意思是说:自先生去世后,我再也找不到对手了,更找不到知音了。大家看,惠子去世了,庄子失去的不仅是一个朋友,更是一位知己,而且是一生当中唯一的知己。此时的庄子是不是有一种知音难觅,黯然孤独的感觉?

两千多年前的两个人生智者,在苍茫混沌,世事无常的人海中相遇相知,相互激发出无数智慧的浪花,他们交相辉映,相互成就,共同丰富了道家思想,又是何其的幸运啊。所以说庄子和惠子这种内心的快乐,恐怕只有"余"能知晓,且不足为外人道,更难以让他人明了吧!

感佩庄惠情谊,附记小诗一首:

难得人生知己,

庄惠两端一体;

遥想濠梁之后,

何人能解悲喜!

丁酉处暑之时马耘于婴学画馆

  媒体支持:新华网、光明网、学术中国、中国美术家网、书画频道、国学频道、东方艺术媒体联盟、中国书画市场报、东方金典艺术网、色彩轩艺术空间、经贸文化网、新时代艺术报、时尚周刊、都市精品、收藏网、汉唐艺术网、中国书画家影像网、《中国水墨》杂志、道东艺术网、5A画廊、网易、人民美术网、消费日报网、国画先锋杂志、中文华夏网、艺美中国网、琉璃厂在线。 学术中国打造高端艺术平台

上一篇: 喜迎十九大——安徽女画家全国网络联展(第四批)

下一篇:无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