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代代传承的民族文化品牌——傣剧(图)
2016-10-18 10:05:51 作者:沈子函编辑 来源:国际在线 浏览次数:0
傣剧传承人金保剧照
傣剧传承人金保剧照
国际在线报道: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傣族人民用自己的天分创造了属于自己民族的重要品牌——傣剧。2006年5月20日,傣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傣剧从产生到现在有将近两百年的历史。以前,傣族人民喜欢看皮影戏,之后大家发现,如果让人亲自在舞台上表演会更加吸引观众,傣剧就这样诞生了。
云南省傣剧代表性传承人金保与傣剧结缘在1967年,那时他只有六、七岁。当时每个村寨逢年过节时都有傣剧的表演。对放牛孩金保来说,看傣剧是最高兴的事情。谈到后来如何进入了歌舞团,他说道:“我知道当时歌舞团来招演员,但是我当时初中没有毕业就在家务农,所以没有那个胆量去考试。结果有一天,我的一个小伙伴结婚,我过去陪他接新娘,正好在田坝里面碰见招傣剧演员的两个老师,他们就问我会不会唱歌,我就唱了两首歌。结果,五天之后,老师真的来找我入团了。”
金保17岁进入歌舞团,因为入团时间晚,从小没有练过功,起步迟,所以别人练一堂功,他就练两堂功。凭借着自己的勤奋,仅用了六年,他就担任了演员队的副队长,又过了八年当上了队长,又过了十六年成为了团长。他主演的《娥并与桑洛》、《海罕》和《南西拉》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傣剧剧目。
《娥并与桑洛》讲诉了桑洛因不满母亲包办婚姻而离开家庭,在外地认识了娥并,两人真心相爱,过着美满生活的故事。桑洛回家请求母亲答应他娶娥并为妻,但母亲拒绝了桑洛的请求。后来娥并含冤而死,桑洛悲愤殉情,最后两人化作双星彼此守望。这样一个悲剧故事,在鞭挞以桑母为代表的封建门阀制度对傣族男女青年迫害的同时,也表达了创作者“愿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善良愿望,反映出傣族人民追求幸福光明的夙愿。
另一部金保经常出演的剧目《海罕》讲述的是邻邦国家互相争夺国土时发生的故事。主角海罕声音嘹亮,大家一听见海罕的歌声,都会把手里的农活放下。海罕一唱歌,大家都会听他的号召。当海罕在战场上唱歌时,敌人的武器就变得很沉,弓箭也射不出去了。最后,海罕虽被枫王砍下头颅,身首异处,但仍在竹笼里放声高歌,号召人民“要采集鲜花,要赶走豺狼”,反映出傣族人民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坚韧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谈到这么多年,为什么坚持为傣剧奉献时,金保说:“因为傣剧是我们傣族的重要文化品牌,傣族人民老少都爱看傣剧,所以我就想成为一名傣剧演员。傣剧与其他剧种的区别就是用本民族语言、唱腔、舞蹈、服饰、舞美来演绎本民族的故事,傣剧的这一民族特色是我喜欢它的原因。”
傣剧植根于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沃土中,深得傣族群众的喜爱,被一代代地保护、传承、弘扬和发展至今,长盛不衰。以前,没有专门的地方可以学习傣剧,大多采用“以老带新”的模式。现在,在云南省德宏州的盈江旧城小学里,就开设了傣剧班,学生们在课上学习傣剧相关知识。学习从娃娃抓起,傣剧后继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