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仕坤,一位“坐在农民当中看不出是官”的县委书记,时常捂着疼痛的胸口、瘸着痛风的双脚,“踏破青山路一条”,大步奔走在晴隆山间的脱贫攻坚路途上。“从放牛娃成长为县委书记”,病痛却悄然夺走他46岁的壮年之躯。他生时的“名利公私”,已然成为晴隆这个国家级贫困县一段悲怆的历史回响。
“为民”是姜仕坤的朴素情怀。“去买口锅回来,先把年过了”、“像个兽医”、“把二十四道拐推出去”、做产业“一定要对得起老百姓”、“我这几天确实太累了”、“哥哥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人”,这些都是姜仕坤真实写照,为了晴隆的全体老百姓,为了晴隆的脱贫攻坚,他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踏实。正如生前同事贺伯果所说:“生农村家庭的姜书记,深知广大农村老百姓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源于这份朴素的情怀,奋战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他始终把群众的疾苦挂在心上,身先士卒到一线。”是他为晴隆的人民撑起了一片晴空。
打破“愁城困局”。2009年12月,姜仕坤来到了晴隆,担任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代理县长;2010年3月,当选晴隆县县长。那一年,震惊一时的晴隆黄金案的处理刚近尾声,晴隆接下来该怎么走?不少干部坐困愁城。由于黄金案遗留问题多,干部普遍不在状态,“大家脸上都是一层灰”。初到晴隆的姜仕坤起步艰难,但他下定了要把各项工作搞上去的决心。至今,晴隆的干部仍记得他那句掷地有声的话:“我们承认落后,但不能甘于落后!”
点亮“二十四道拐”。“开天辟地”发展旅游业,是姜仕坤在晴隆干的另一件大事。晴隆有着闻名中外的“二十四道拐”,却一直未曾作为旅游景点来开发。晴隆经济发展,过去也没有旅游业这个概念。当姜仕坤提出依托“二十四道拐”,整合晴隆其他旅游资源发展山地旅游时,很多干部嘴上不说,心中却不以为然。常常独自一人站在对面高山上静静俯瞰“二十四道拐”的姜仕坤,心中却非常有底——他要把这段“历史的弯道”变成晴隆走向世界的捷径!
升级“晴隆模式”。大家公认,姜仕坤以他的在行,推动“晴隆模式”实现了升级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晴隆羊”,成为与蒙羊、疆羊并秀的中国三大羊系之一。品种结构单一之困。“此前十年,晴隆一直以养殖黑山羊为主,但在国内肉羊市场上,绵羊占到百分之七八十。姜书记提出,要扩大绵羊养殖占比。”张大权说。如今,晴隆山羊与绵羊已各占半壁河山,姜仕坤成功推进了“南羊北进”,“晴隆羊”打开了惯食绵羊的北方市场。
撑起为民晴空。“一个贫困县的书记,首先要知人民的疾苦!”甫到晴隆,姜仕坤就利用黔西南人民广播电台这个平台,与晴隆当地群众互动交流、了解民情。公路破烂失修、摊贩占道经营、三轮车无照运营、乱收水费……电话那端的群众讲着讲着激动起来,有人甚而大喊“政府必须给个交代”。姜仕坤却始终在心平气和中认真听着,详细问着,不停记着,并现场作出承诺。他说话声音很轻,但语气坚定。
勤俭与慷慨。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没有利益纠葛,没有人情牵绊,姜仕坤放开了手脚,解决一个个发展难题。县委书记是一班之长。“如果班长是个有问题的人,有私心的人,就算能力再强,我们这些干部也不会跟着他这么拼命的干!”“姜书记是班长,更是带着我们干的兄长!”晴隆县委副书记王琴认为,正是姜仕坤的正己正人,在晴隆营造出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柔软的牵挂。一个对百姓充满爱心的人,又怎会对亲人冷漠。家,占据着姜仕坤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女儿回忆,初中时有一阵子自己很叛逆,不爱学习,姜仕坤看到成绩单,很意外也很难过,“爸爸并没有发脾气,只是牙齿紧紧的咬着嘴唇”。那个周末,姜仕坤带女儿回了趟乡下老家。走到村口,刚好看到自己年迈的母亲背着装满南瓜的背篼,在崎岖的山路上踽踽而行,姜仕坤对着女儿说:“我就是这样苦出来的,你是我的女儿,要懂得珍惜。”
痛惜“蜡炬成灰”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在发展的关键时期,遇上了一个事事想做到尽善尽美、处处为人民着想的好书记,本是一件幸事,但,天妒英才!姜仕坤的猝然倒下让人扼腕痛惜。姜仕坤终究是离去了,留下了刚上大学的女儿,留下了不离不弃的妻子,留下了仍然躬耕深山的年迈父母,留下了晴隆业已展开的脱贫攻坚决战,留下一道道追问:一个共产党员如何永葆本色?一个出身寒门的干部如何永葆赤子之心?一名县委书记该如何用好手中的权力?
下一篇: 姜仕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