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千年壮寨期待美丽嬗变 借“互联网+”推广民族文化

2016-08-25 15:27:52 作者:沈子函 来源: 浏览次数:0

前往马碧村的山路蜿蜒颠簸,一到雨季,村里对外的交通时常中断。这个位于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者兔乡的千年壮寨由于交通不便,村寨的原始风貌和人文景观也鲜为外人所知。24日,记者跟随“七彩云南全国手机媒体四季行”活动走进这个偏于一隅的村寨。
   \
图为马碧村村民身着传统服饰在表演民族传统舞蹈。 \
图为马碧村的壮族妇女在纺线。

\
图为马碧村的杆栏式吊脚楼

  前往马碧村的山路蜿蜒颠簸,一到雨季,村里对外的交通时常中断。这个位于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者兔乡的千年壮寨由于交通不便,村寨的原始风貌和人文景观也鲜为外人所知。24日,记者跟随“七彩云南全国手机媒体四季行”活动走进这个偏于一隅的村寨。

  “村里有130多户村民,全都是壮族,这里的民居以杆栏式吊脚楼为主,部分民居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者兔乡党委书记农嵋麟在村口向记者介绍村里的情况。

  马碧村坐落在马碧河边的山坡上,房屋临河而建,层层叠叠的吊脚楼顺着河边的小山往上“爬”。在者兔乡,马碧村是壮族杆栏式民居保存最为完好的村寨。

  农嵋麟说,近年来,受外出务工人员增加、道路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外来建筑理念、木材资源紧缺等情况影响,壮族杆栏式民居保护面临极大的挑战。

  2014年,当地政府将马碧村列为传统古村落保护示范村,并投入专项资金及人力对马碧村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依托壮乡地域特点、壮族杆栏式传统古村落、民俗文化及特色农业等资源,马碧村的旅游发展已初见成效,不少游客慕名前来,观赏拍摄古老民居,体验原始农耕文化和壮乡民俗风情。

  农嵋麟语气坚定地说,2017年马碧村要实现脱贫摘帽,不仅要靠政府帮扶,还要靠村民转变观念,自强自立。

  村民卢大叔一家人都在家务农,每年人均收入约两千元。“家里有老人在,我儿子才三岁,所以没出去打工。”与文山州其它相对成熟的旅游地相比,马碧村的乡村旅游之路才刚起步。但卢大叔与村里的多数居民一样,非常希望有朝一日马碧村能成为知名旅游地,并为之做出努力。

  “村里有外来游客我们都非常高兴,尽量服务好他们。”面对记者,卢大叔有些腼腆。他说,希望游客们多了解他的家乡,将壮族文化传播到更多更远的地方去。

  村子里,时常会看到路边正在刺绣的妇女,记者上前交谈,发现她们并不懂汉语。“马碧村户户都是刺绣高手。”农嵋麟告诉记者,当地壮族妇女做完农活便开始纺线和刺绣。“村民们身上穿的衣服都是自己制作的。”农嵋麟说,从纺线开始,染色织布加上刺绣,对于壮族妇女而言,全都不在话下。她们从小就从母亲或者其它女性长辈那里学习手工技艺,服装、鞋子、围裙等都是展示壮族女子刺绣才华的天然舞台。

  在过节或者喜庆日子,村民就穿上自己制作的盛装。看着他们身着美丽的服饰,记者们忍不住赞叹。“你们可以上淘宝购买,都是我们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农嵋麟的回答令记者们大吃一惊。原来,这个一到雨季便与外界“失联”的马碧村早已借助互联网之力,将壮族的民族文化插上了“翅膀”。

  今年,大学生村官给当地居民开了淘宝店,店里除了刺绣服饰还有茶叶、红米等土特产,不仅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也将少数民族文化通过互联网方式推广至外界。

  “让我们的文化先走出去,才会有更多人走进来。”卢大叔满怀期待的说,等交通情况改善后,这里一定会成为旅游热门地,这个千年壮寨也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改变。

上一篇: 江西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打造41个特色村寨

下一篇: 【七彩云南全国手机媒体行】坡芽歌书,一个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样本)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