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竹王节”唱响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好声音”

2016-03-23 00:24:07 作者:阳化杰编辑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第九届“夜郎竹王节”在贵州安顺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江龙镇猫猫冲举行,来自黔、桂、滇三省(区)18个县(市、区)的600名夜郎竹王后裔代表“聚会”,集体祭拜祖先“竹王”,用庄重的仪式给祖先夜郎王兴“尤邪”做斋。
 \

仪式现场。新华网 周雪 摄

新华网贵阳3月21日电(周雪)3月20日,第九届“夜郎竹王节”在贵州安顺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江龙镇猫猫冲举行,来自黔、桂、滇三省(区)18个县(市、区)的600名夜郎竹王后裔代表“聚会”,集体祭拜祖先“竹王”,用庄重的仪式给祖先夜郎王兴“尤邪”做斋。祭祀活动由106岁的杨少清老人起斋头,102岁的朱进明老人交牛给夜郎王兴“尤邪”,祭祀仪式由族人、祭师、巫师主持完成。

活动现场,42支苗族、布依族代表队身着21种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裙饰,并携10种乐器载歌载舞,淋漓尽致地展示各民族原生态文化风彩。此次活动更吸引了2000余名村民、游客及摄影师前来“采风”。

根据我国东汉史学家·班固著《汉书》卷九十五记载:夜郎王“兴”生活于西汉末期,是最后一个夜郎王,公元前29年逝,至今2044年。“兴”的苗名为“兴邪” (“兴”为小名,“邪”为成人名),苗语尊称叫“尤邪”。目前供奉竹王和认同的夜郎竹王的后裔,分布在黔、桂、滇三省(区)24个县(市、区),有苗族、布依族、仡佬族、汉族,人口约40万。

“‘做斋’是对祖先的尊重和寄托哀思。”镇宁县夜郎竹王文化研究会负责人杨文金介绍,“做斋”是竹王后裔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积淀形成的,有一整套世代相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程序,蕴含着独特的文化记忆。按照蒙正苗族的俗规,杀牛祭祀给逝者不能随意举行,要13年才能举行一次。活动为期两天(3月20日——3月21日)。

仪式现场,从深山运来的5块大石头(古夜郎石刻“百兽图”)再现夜郎文明。这5块石刻“百兽图”,最大的重约12吨,最小的重约3吨。其种类繁多,有圆雕、浮雕、平雕、线刻等各种技法,兽图案有陆地的飞禽走兽;有水里游的海内动物;有线条、有花纹图案。众多惟妙惟肖的兽形图案,是古人留下的“活化石”,是不能再生的资源。

据介绍,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是镇宁县蒙正苗族的传统节日“竹王节”,为夜郎竹王后裔一年一度的祭祖传统节日,在全国是唯一的,至今已举办了八届。

“竹王节”已成为彰显特色文化和张扬民族性格的活化载体,承载着民族文化的血脉,是竹王后裔世代生活交往的凝练。

“通过参加活动,可以感受到本民族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心理、共同的习俗,增进了本民族认同,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借助竹王节这个平台,不仅传播了民族文化的“好声音”,而且传承了竹王文化,守住民族的精神家园。”杨文金说。

\

\

  一名苗族姑娘在吹芦笙。新华网 周雪 摄

上一篇: 普米族政协委员茸芭莘那:保护民族文化是一生的事业

下一篇: 非洲南亚二十五国媒体齐访槟榔谷 盛赞海南民族文化(组图)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