茸芭莘那委员: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民族文化资源为代价

2016-03-11 00:12:15 作者:阳化杰编辑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9日讯(中国经济信息记者 刘伊玲 张万武)“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民族文化资源为代价。”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茸芭莘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茸芭莘那接受媒体采访。(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万武 摄)

全国政协委员茸芭莘那接受媒体采访。(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万武 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9日讯(中国经济信息记者 刘伊玲 张万武)“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民族文化资源为代价。”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茸芭莘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把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列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国家应在规划立项和政策资金方面予以支持,促进怒江州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同发展。

茸芭莘那委员向中国经济网记者介绍,自2007年以来、我国已将包括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等18个地区列为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虽然该项目仍处于实验性阶段,但其对地方文化生态保护的积极效果已被社会各界所广泛认知。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是各民族祖先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积累和结晶。文化生态是一个文化与自然有机结合的复合体,包括村落、田园、建筑、城镇、道路、山脉河流、森林草原等自然风光,以及人们的吃、穿、住、行、娱等所构成的文化现象;传统文化生态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记录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保存着各民族传统文化基因,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宝贵的文化遗产。

怒江地区是全国最贫困地区之一,也是资源最富集地区之一。怒江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核心区,拥有世界级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被誉为人类文明处女地、民族文化大观园。境内有傈僳、怒、独龙、普米族等二十多种民族,总人口54万人。全州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总人口的92.2%。是全国民族最多的自治州,也是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一个州。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音乐歌舞、风俗节祭、工艺饰品、服饰建筑等形态各异、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各自的文化传统。怒江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高山峡谷,分布的主要特征是大分散、小聚居,以乡村为基本的聚居单元。也正是由于怒江的自然环境和贫困,怒江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少,才使得怒江地区的原生生态环境和各民族传统文化得以完整保留,使怒江集稀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于一体,因此,也被外界称为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的“最后一片净土”,但其珍贵性和脆弱性并存。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党和国家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关心和扶持力度的加大,新兴的经济文化给少数民族地区凝固的生活秩序注入了无穷动力,但不经意间也使民族文化的生态环境逐渐消失,或者说文化生态系统逐渐失衡,各民族文化的趋同现象日益突出,现代文化正以惊人的速度冲击甚至取代少数民族文化,使其失去它固有的特色和个性。

全国政协委员茸芭莘那在调研中发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流失速度较快的是语言、服饰、建筑等方面。比如:怒族的传统民居石板房和傈僳族的传统民居千脚落地楼,这都是生活在怒江大峡谷里的怒族、傈僳族同胞先民的智慧结晶,但现在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水泥的平顶房,随之消失的还有几千年的火塘文化。怒江很多少数民族都没有文字,只有语言,这些语言都保存着这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血缘,蕴藏着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独特的文化智慧,但在强大的现代文化的冲击下,这些语言已处在消亡的边缘。语言的消亡也使得许多通过口耳相传的传统文化也随之消亡,比如记录民族历史的叙事长诗、民歌等。

怒江需要发展,但怒江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世界级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为代价。怒江是我国僳僳、怒、独龙等少数民族的发源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地域,怒江的发展对于维护我国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进行行之有效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是怒江唯一的出路。

怒江流域生物资源丰富、生态景观复杂多样,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景观保护的重要地域。但由于其自然环境脆弱,一经破坏,恢复难度大。在自然景观方面,雄伟高大的高黎贡山和气势磅礴的怒江,是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三江并流”的核心部分,流域内生物资源异常丰富,是开展科学考察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理想场所。怒江的文化旅游资源多样,怒江流域旅游资源集稀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于一体,但是,由于怒江地处边远地区、旅游软环境比较差,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加之统一规划不足,资金投入缺乏等原因,怒江旅游资源开发程度偏低,尚处于未开发状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怒江州紧紧围绕“文旅活州”总体工作目标,以服务传承和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为宗旨,打造独特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经济形式、语言环境、社会组织、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构成的相互作用的完整体系,其效果和影响正在逐渐显现出来。

为加强对怒江民族文化生态的保护,经过多年的探索,怒江州文化工作者在保护和推动怒江各民族文化遗产的经验逐渐成熟,对境内的傈僳族、独龙族、怒族、普米族等各民族的建筑、传统民居、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艺术文化、传统手工艺等重要文化保护方面,成果显著,建立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条件已基本成熟,通过创建文化生态保护区可以即保护了怒江的自然环境,又充分突显出怒江各民族文化特色、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使各民族历经千年蕴育的多彩文化以原生态保存下来,通过文化旅游带动发展,既展现历史,催人奋进,又遗惠后人,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各民族生活水平。

茸芭莘那委员建议,从国家层面规划、立项,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扶持,帮助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列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以促进怒江州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同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提供优越的人文环境。

茸芭莘那,全国政协委员。来自云南深山的普米族,声音华丽,多才多艺,擅长吹奏树叶、弹口弦、弹四弦。2006年星光大道总冠军。国家二级演员。

上一篇: 人民日报解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那些习近平引述过的民族文化典故

下一篇: 白玛委员建议实施青海藏区县级民族文化中心建设项目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