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夫妻同床用手机道晚安时!我们更需要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2016-01-17 09:42:03 作者:阳化杰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亲友之间摆龙门阵的情景。大家以各种形式的串门,向家人、亲友、邻里交流沟通问候,与此同时也会打开自家的大门,接纳邻居、亲友的新春祝福,多祥和,多热闹呀!!

\

  夫妻同床用手机道晚安,现代交流症现象日趋明显。通讯技术与设备日趋成熟的今天,许多人都已离不开手机。现在的人,事无大小都想发个朋友圈求点赞,吃饭前也要先拍照,一对80后夫妻甚至睡同一张床上都会用手机道晚安。这一现象叫做“现代交流症”,“现代交流症”表现为“朋友圈里大家情意绵绵,现实生活中却很少相见”。

 

  夫妻同床用手机道晚安

  薛先生和妻子都是80后,感情很好。10年前异地恋时,网络不方便,两个人经常坐火车横跨大半个中国见面。现在,薛先生发现,两个人感情仍然很好:“和老婆睡一个双人枕上,却经常在她微信里留言晚安。”

 

 打从2014年初换了苹果手机,薛先生和妻子就有了睡前玩手机的习惯。晚上关灯后,两个人在被窝里背靠背玩手机。“看段子,看公众号,再是刷朋友圈,刷微博。经常所有更新都看完了。最后一条是我老婆发的,诸如晚安、好梦,再配几张美图,这是她的习惯。我就在下面留言,晚安,好梦。”当然,有时候妻子会先留言。

 

  为什么会这样?“习惯吧,也是懒,发个晚安的表情符号方便。”薛先生觉得“这是件很小也很可悲的事情”,元旦时,和妻子相约戒掉睡前玩手机的习惯。可是,到现在都没改过来。

 

  1986年出生的金小姐在高新区一家互联网企业做白领。年近30,还没对象,家里人催得紧。金小姐说,每天单位、单身公寓两点一线,社交圈实在太窄。别说找个男的约会、烛光晚餐,现实中想找个吃晚饭的人都很难,“在宁波没什么朋友,同事下班后大家都匆忙回家,也没多少交集。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在家吃着外卖的晚饭,一边刷着朋友圈。”

 

  和现实生活中的“寂寥”相比,金小姐的朋友圈却很热闹。她每天花很多时间在手机上,上班路上、晚饭时、睡前、上厕所时都忙着聊天,发美颜自拍,发心灵鸡汤,发生活状态。

 

  最近流行的微信统计显示,金小姐2015年每天平均发11条微信,自拍照一般有两条。每条微信几乎都至少有几十个人点赞。

 

  “好像习惯了和人在网上聊。网上的自己转转鸡汤,发发购物的战利品,旅游照,无忧无虑。PS过的照片,看着也挺白富美的,点赞的人很多。现实中,朋友却很少。”金小姐说。

 

  参加家里长辈寿宴忙着拍照点赞

 

  这个故事发生在记者本人身上。元旦时参加家里长辈的寿宴。开席前,长辈拿了个筐子要大家把手机都放进去。

 

  想起上次聚餐,除了长辈不玩手机外,几乎每个人都在玩手机。等菜的时候玩,上菜后拍菜照发朋友圈,吃饭的时候也隔三岔五地拍。特别是吹蜡烛时,每个人都忙着拍,忙着发微信。一会儿工夫,朋友圈里都是“奶奶79大寿”“外婆寿比南山”,然后忙着回复朋友的祝福,甚至忙着为同桌饭友的点赞。

 

  结果,长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元旦的这次寿宴,没有人玩手机。一开始,还多少有点不习惯。可是,两个小时下来,大家说说笑笑,聊天祝酒,倒觉得比上次更畅快。而记者的表叔感慨:“这才像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不是一个朋友圈里吃饭。”

 

  心理专家分析

 

  网上的我才是我想让你看的我

 

  “为什么很多人往往沉醉于网络上和人交流,却疏忽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流。从心理学上说,一个重要原因是,网上的我,才是我想让你看到的我,才是我内心想成为的我。”宁波人和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虞蓉蓉一语中的。

 

  虞蓉蓉说,几乎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网上塑造一个“新的我”,一个“想让别人看到的样子”。比如,一个性格急躁的人,会在网上塑造出“人淡如菊,现世安好”的性情来;比如,一个长相普通的女孩子,往往会喜欢发漂亮的自拍照。

 

  虞蓉蓉说,有些人会过度迷恋自己在网上塑造的形象,会花很多时间精力去经营维护这个形象,会和喜欢这个形象的人去互动交流,“甚至,会因为这个形象和现实的形象有反差,有裂缝;因为网上的评价、圈子和现实中有差距,而越来越逃避真切的人际交流。”

 

  一句留言“我爱你”比现实中要省力得多

 

  “还有个原因是,省力。像例子中的丈夫,在微信里和妻子说晚安,只要打两个字,或者发个表情。如果他要在现实生活中亲口说的话,要转身、可能要把妻子搂在怀里,要调动眼神、语气,要含情脉脉。怎么都不及发个表情来得省力。”虞蓉蓉说,交流其实是件需要精力的事。

 

  她打了比方,在网上留言一句“我爱你”,对看的人、说的人,都很省力。在现实生活中,要这样说,双方都要调动听觉、视觉、肢体去表达,去感受。

 

  而且,网络交流可以是非即时性的,想回应了再去回应。现实交流中,却要及时做出反应,这些都要用精力。“时间长了,有些人就会倾向于用省力的网络交流代替更耗费精力的现实交流。这也是一个原因吧。”

 

\

现代人需要交流沟通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美德与健康发展

 

      记得以前串门,亲友之间摆龙门阵的情景。大家以各种形式的串门,向家人、亲友、邻里交流沟通问候,与此同时也会打开自家的大门,接纳邻居、亲友的新春祝福,多祥和,多热闹呀!小时候去舅舅家访亲,当我和父母从舅舅家返还的时候,舅舅总是要将我和父母送到车站。车开了,他才会一个人朝家中走,我似乎都是在车上看到他憨厚的背影。我猜想,他一个人在归途中,应该是在回忆一天与我们度过的精彩片断。那时没有人会打扰他,一个人静静的回忆,嘴角还是略微仰起,一种幸福的样子。我感受到那股暖流是永远退不去的潮水,在心中荡漾的微波也在欢笑。没有礼尚往来的思想,只是“想去看看”,一种内心深处的欲望,这就够了,而且真正拥有了亲情。

 

      现在由于网络,年青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远远不象小时候那样有意义,亲友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依赖网络,反而网上亲,见面生远也越来越淡了,很多习俗成为了一种流于表面的形式。互动的实现相聚也越来越少,年青人之间全靠网络上的交通,。一个“聚”字在中国人的心中缠绕了几千年,“聚”当然是美好的,深含了一份骨肉亲情和乡土情结。漂泊在外、背井离乡到底令人心酸。引申开来,“聚”或许还包括了敬老人、多子孙是福和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不管怎样,作为交流的中华文化传统,拉拉家常,说说知心话,叙叙亲情友情,感到十分温馨,也觉得非常开心、快乐。我们需要传承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思想。

 

      其实,串亲戚,而是寻找团圆,享受快乐。累并快乐着。相骤的感觉不错!假如没人之间的亲情交流面对面沟通表达感情,我们的心一定会更累。因为,那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失去节奏,亲情、友情、情,就没有一个充分释放的平台。可以说:走亲访友,真实的面对面交流感情,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精神,是社会健康的心理发展主流,是真正的“情的互动”。

 


分享更多少数民族,民族文化知识

中华民族文化网 http://www.56china.com  

民族元素网上商城http://www.sinofolk.com

(欢迎关注民族文化网 希望有更多热爱民族文化共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传播媒体平台,面向全国有奖征集优秀稿件,定制民族文化产品,请联系电话或微信交流 18001299866)

\
请长按加关注

关注民族文化服务号

公众微信号:cn_56china

\
请长按加关注

关注民族文化风情订阅号

公众微信:china_56china

关于我们

中华民族文化网www.56china.com是国家民委下属单位中国民族博物馆建立的合作成员网单位之一,是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博物文化专业委员会为专业指导单位,是面向社会传播推广民族文化的门户网站平台;隶属北京今日龙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技术指导运营单位,旨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精神,是为向全球传播中华民族文化而设立的大型综合门户网站;同时也是为传播民族地区文化、旅游、经济、招商、人物、非遗、为传承发展民族文化服务的网络平台。进一步利用网络媒体、网络视频媒体优势宣传中国民族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的网络平台。


上一篇: “红色圣地·醉美遵义”文化产业投资推介会在京举行

下一篇: 2016贵州年货节暨贵州特色商品(北京)展示交易会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