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族新闻国内新闻

乌苏里江畔感受赫哲渔猎民族文化

2015-10-01 09:35:57 作者:何山 马迪 许正 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0

如今,乡里的赫哲族人除了捕鱼,发展旅游和农业生产也成为了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侯淑霞说,“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许多赫哲人家的庭院里,都同时停着一艘渔船、一辆拖拉机和一台小轿车”。
 

     新华网哈尔滨9月27日电(记者何山 马迪 许正)“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在赫哲民歌《乌苏里船歌》的创作地——黑龙江省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赫哲人粗犷的歌声引得游客纷纷驻足乌苏里江畔,欣赏古老渔猎民族娴熟的捕鱼技术。

赫哲族人自古依水而居,以鱼为主要食材,对鱼的烹调带有“远古”的味道。在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热情好客的赫哲人会用优美的歌声以及丰盛的全鱼宴来招待远方来的客人。塔拉哈、马哈鱼籽、鱼丸汤……全鱼宴让游客亲身体验到赫哲族人独特的食鱼文化。

乌苏里江是大马哈鱼洄游路线以及产卵地之一,因此营养丰富的大马哈鱼籽、炸鱼段和鱼丸汤等也是金秋季节特有的美食。“乌苏里江全流域没有重工业生产,被称为 没有污染的江 ,水产资源非常丰富,因此也使得全鱼宴倍受游客青睐”,四排赫哲族乡乡长侯淑霞说。

侯淑霞说:“最著名的就是 塔拉哈 ,是赫哲族人招待贵宾的一道主菜。我们将新捕捞上来的活鱼切下完整的鱼肉,烤三至五分熟,再用刀将鱼肉切成片,游客蘸着醋、辣椒油和精盐等调料,就可以品尝到特色美味。”

四排赫哲族乡位于饶河县东北乌苏里江西畔,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是中国仅存的四处赫哲族聚居地之一。赫哲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世居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三江流域,曾以捕鱼狩猎为生。

根据相关统计,中国赫哲族人口约5300余人。赫哲族有语言,无文字,以近似民族史诗的口头说唱艺术伊玛堪来记录民族历史。2011年,伊玛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游客能够参观赫哲鱼皮服饰、萨满服饰以及桦皮工艺展览等,欣赏赫哲说唱艺术伊玛堪,近距离感受这个古老渔猎民族的民俗文化。

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赫哲族创造了独特的渔猎文化、萨满文化、鱼皮服饰文化、桦皮文化以及食鱼文化等。自商周时代起,赫哲人世代延续着夏捕鱼、冬打猎的生产方式。由于长期用鱼皮做衣服,赫哲族形成了传统的鱼皮服饰文化,也有着“鱼皮部落”的别称。

侯淑霞说:“做工精细的鱼皮服饰非常受外地收藏家的欢迎,有的鱼皮衣价格近万元”。

走在四排赫哲族乡,干净整洁的独门庭院整齐划一,宽敞明亮的砖房装饰着鱼纹、云纹图案,都显示着这个少数民族乡的祥和与富足。有的赫哲族人还将自家房屋改造成家庭旅馆或者饭馆,同时自制民族手工艺品,不仅受到远方游客的欢迎,自己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如今,乡里的赫哲族人除了捕鱼,发展旅游和农业生产也成为了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侯淑霞说,“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许多赫哲人家的庭院里,都同时停着一艘渔船、一辆拖拉机和一台小轿车”。

佟海洋生活在四排赫哲族乡,是地道的赫哲族人,也是赫哲族嫁令阔艺术团的团长。他告诉记者,周末他经常开车来到大顶子山。“白云飘过大顶子山,金色的阳光照船帆……”佟海洋用赫哲语在山顶上高歌《乌苏里船歌》。

“从山顶俯瞰生活的地方,唱着赫哲族民歌,心里真是特别敞亮。”佟海洋笑着说。

\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网友评论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