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族新闻文化资讯

“中国平话文化之乡”注重本土特色文化传承和弘扬

2015-09-16 09:19:16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专家考评组经过细致严格评审,认为江南区“中国平话文化之乡”创建工作成绩显著,平话文化一直在平话人群体中活态传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
\

   2014年5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专家考评组经过细致严格评审,认为江南区“中国平话文化之乡”创建工作成绩显著,平话文化一直在平话人群体中活态传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完全符合“中国民间文化之乡”评审条件。专家组一致认为,江南区获得“中国平话文化之乡”当之无愧。当年6月,江南区荣膺“中国平话文化之乡”。

  2015年10月21日至23日,江南区将举办2015年平话文化旅游节。

  即日起,我们将陆续开设“江南韵” “江南人” “江南景” “江南味”等栏目,与读者们一起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去探秘“中国平话文化之乡”的起源、发展、传承以及它背后的故事。

  平话有着960多年的历史。目前,广西约有300万人使用平话。而南宁市江南区作为平话文化核心区,有30多万人以平话为母语。城区党委、政府一直把平话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先后打造了一批平话文化品牌,培育了一批传承人,挽救和保留了平话文化资源,使平话文化薪火相传。 去年,江南区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为“中国平话文化之乡”。

  源自中原的平话文化

  江南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史载:东晋大兴元年(318年),晋兴郡郡治曾设在江南亭子,亭子曾是古南宁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地,有“先有亭子街,后有南宁城”之说。江南区亭子平话一直被南宁市平话人视为平话语言正宗,是桂南最纯正的平话群体。

  广西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语言学专家黄南津认为,平话文化源于中原,随宋代大将狄青军队进入广西。狄青的军队于1053年入桂,距今已有960多年历史。据史料和平话族谱记载,现在的江南亭子古称“平南村”,“平话”原本称为“平南村(人)话”,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平南村(人)话”凝缩简称成 “平话”。

  据史料记载,宋朝名将狄青率领的“平南军”曾留下部分士兵屯守广西,其中部分就屯守在邕江南岸,他们及其后人从此定居于此,成为最初的“平话人”。为纪念狄青平南之功,他们在亭子雷庙旁建立了一座狄武襄公祠,将亭子圩至白沙村一带命名为“平南村”,又将“平南军”在昆仑关胜利的日子定为平南村开村纪念日。每到开村纪念日,平南村及附近一带村民都到雷庙和武襄公祠进香拜祭,舞龙舞狮,唱平话师公戏,平南村的名字一直沿用至新中国成立初期。

  目前,江南区有30多万人以平话为母语,平话文化在江南区及周边蔗园人聚居区根深蒂固而自成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独特民俗风格的江南平话文化。其文化形态涵盖了生产文化、饮食文化、民歌文化、师公文化、岁时文化、礼仪文化等多个方面。

  兼收并蓄的平话民俗

  江南区以汉、壮民族混杂聚居人口分布为主要特征,以平话人为主体的汉族人口在与壮民族的长期文化交流融合中,对原有中原文化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兼收并蓄、独具特色的平话文化由此形成。

  说到平话文化,不能不提平话山歌。平话山歌是平话文化圈特有的传统民歌文化,其汇集了平话文化的精髓,靠口传在平话人中代代相传,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南宁平话山歌代表性传承人梁世华介绍,平话山歌广泛流行于江南区及周边地区,用平话唱山歌,将壮族山歌融入汉族语言文化特点,唱腔优美,韵律感强。歌词以七字居多,富有古汉语诗词韵味,题材多以情歌为主,常用比兴、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如,邕江一带疍家居民在婚礼中亲友互唱咸水叹,多用汉语诗歌中隐喻和双关等修辞格式,旋律和唱法上又吸收了壮族山歌的特色。平话师公戏在江南区也广为流行,师公戏融汇了古代“傩”仪式和师公舞发展而成,表演程式与邕、粤剧近似,最早用于在战场上为战士鼓劲壮胆,后成为平话人庙会活动的必演节目,现仍活跃在江南乡间街坊群众中,是婚丧嫁娶和民俗节庆仪式中的常客。

  饮食文化是文化传承沿袭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专家认为现在的“亭子油炸粽”、剪粉,疍家年粽、粉虫,扬美沙糕、豆豉等,是典型的汉族食物,后经平话人的加工改造,成为南宁特有的地方美食。扬美村作为平话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现已成为南宁市重要的旅游景点,村中的农家乐以经营平话美食为主,常年生意兴隆,其中仅扬美沙糕的作坊就有多家,月销量在万元以上,。

  江南平话人还对元宵、端午等汉族节庆文化进行了因地制宜的融合和发展,形成了至今仍广受南宁群众喜爱的“菠萝岭元宵花灯节”和“扬美龙舟上水节”两个独特传统节庆文化品牌。种种文化现象和实物、资料表明,江南区的平话文化遗产是汉族文化在广西地区发展演变的历史见证,对传承和发展平话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重焕生机的平话传承

  平话文化一直在平话人群体中活态传承,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江南区现有平话人口30多万,江西、苏圩、延安3镇,福建园、江南、沙井3个街道办事处的平话文化既有统一性又各有特色。当前城区平话民间文化广受群众喜爱,相关文化活动如火如荼,江南区现有10多支平话山歌队伍和平话师公戏表演戏班,在各镇、街道中均有分布,其中沙井平话山歌艺术团、沙井杨村平话师公戏表演队组建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原生态特色。

  2009年起,城区在形成资料汇编的基础上,对平话文化体系内一些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的民俗文化项目进行了优先保护和开发利用。通过拍摄影像资料,开展市、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结合旅游热点进行旅游品牌包装打造等,使平话文化的代表性民俗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为进一步形成推动平话文化传承的强大合力,江南区积极结合为民办实事文化惠民工程扶持文艺队项目,对辖区内的平话山歌、师公戏、疍家咸水叹民间歌队进行跟踪帮扶,给予节目编排表演艺术指导,并提供资金帮助。几年来,江南区共投入资金150多万元开展文艺展演和民间民俗文化传承活动,扶持文艺队伍30多支。

  2013年在城区文化部门的有力推动下,各镇、街道办由民间文化人自发组织成立了文体协会,有效调动群众的自觉性,增强基层文化自我造血功能,在文体协会倡导下,平话文艺团体争先迸发艺术创新火花,产生了一批歌唱社会新风貌、富有时代气息的民歌新唱曲目,平话民歌与群众的现实生活联系更为紧密。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网友评论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