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过七夕:称为“女儿节”更贴切

2015-10-15 22:21:13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在古代,过七夕可不是有情男女的专属活动。这一天,妙龄的女子或者新婚的少妇都会聚在一起祭月乞巧。而这“巧”不单单是指女红,它还包含着女子的聪明才智和培养子女的能力。与其说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还不如把它称为
   在古代,过七夕可不是有情男女的专属活动。这一天,妙龄的女子或者新婚的少妇都会聚在一起祭月乞巧。而这“巧”不单单是指女红,它还包含着女子的聪明才智和培养子女的能力。与其说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还不如把它称为中国的女儿节更为贴切。下面看一下古籍中的记载,看一下古人是如何过七夕的。
  
  《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
  
  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喜蛛应巧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
  
  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上一篇: 七夕“女儿节”专题: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

下一篇: 喜庆的沧源佤族民俗新米节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