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学国学入门

中国文化—《筷子》

2015-08-17 12:05:12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筷子在古代叫“箸”,后因民间风俗忌讳“箸”音,尤其是当时水道运输多凭借人力或风力航行的木船,箸的语音与驻足不前的“驻”相同,船家在行船时愿听吉利话,爱说吉祥语,就叫“箸”为“快儿”,寄以一帆风顺之意。又因那时大多
 筷子在古代叫“箸”,后因民间风俗忌讳“箸”音,尤其是当时水道运输多凭借人力或风力航行的木船,箸的语音与驻足不前的“驻”相同,船家在行船时愿听吉利话,爱说吉祥语,就叫“箸”为“快儿”,寄以一帆风顺之意。又因那时大多数“快儿”是用竹子制作的,就在“快”字上头添了个“竹”字头。

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中国人善于“以简驭繁”,本来要用5根手指,或动刀动叉才能解决的问题,偏偏只需两根筷子,便可胜任。筷子最早以毛竹制成的为多,以后逐渐使用兽骨、金、银和象牙制作的筷子。商纣时代,就开始有了用象牙制成的筷子。《史记·宋微子世家》就有“纣始为象箸”的记载。据说,象牙筷子在有毒的食物中一蘸,会很快变黑,能够起到检验食物,预防中毒的作用。

\

汉代以后,筷子的使用已很普遍。在云南发现的一座汉墓中有筷子实物。《红楼梦》中还有一段筷子的生动描写:王熙凤故意给刚进大观园的刘姥姥一双四楞象牙镶金筷,沉甸甸的,刘姥姥用它夹鹌鹑蛋,滑溜溜的,左右不顺手,惹的众人哄堂大笑,随后又换了双乌木镶铝的筷子。

如今,除了竹制的筷子外,还有木制、铝制和塑料制的。然木制沾上油腻不易洗涤,塑料筷冬天发脆易断,铝筷用后手上易黑,因此人们还是喜欢用竹筷。竹筷轻便且富有弹性,物美价廉,品种众多,市场上常见的有竹筷、竹烫花筷、雕花筷和竹漆筷等,其中尤以福州漆筷最享盛名。这种筷子以毛竹或楠竹为坯,外面涂有生漆,并印有翠竹、花鸟、熊猫等各种图案。从原料到成品要经过开料、水煮、上漆、印花等近20道工序。由于做工考究,在100摄氏度的开水中煮,漆水也不会脱落。

\

1972年尼克松首次访华,周总理举行国宴教尼克松用筷,当美国总统学会用筷子尝遍满桌的中华美食时,他高兴地放下筷子,加拿大多伦多记者忙把这双筷子抢去。等他到了美国,一些欧美收藏家争相请他转让这双人民大会堂筷子,最高价喊出2000美元,可这位记者说:“尼克松访华最独特的纪念品就是筷子,它是华夏民族的文明象征,出价再高我也不会转让。”

1986年英国女王访问中国,英国《每日电讯报》也刊出一幅大照片,显示在国宴中英国女王使用筷子的情景。《太阳报》更以一篇“女王使用筷子夹龙眼”为题,风趣地报道了女王出席国宴的盛况。当电视台播出女王使用筷子的镜头时,英国观众兴趣之高涨,前所少见。一时间,许多外国人掀起了一股学用筷子的热潮,甚至还以此为时尚和荣耀。

\

我们每天一日三餐用筷子吃饭,已成了习惯,很少考虑其利弊。一位日本学者却专门研究过人用筷子的力学结构。发现使用筷子要牵涉人体30多个关节和50多条肌肉的运动,而且和脑神经活动关系密切。长期使用普通的筷子,对人大有裨益,这点恐怕大多数人并不知道。

关键词:中国筷子文化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
精彩推荐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