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
2015-08-17 10:46:32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郑和(1371-1433年)原姓马,名和,字三宝,出生在云南省昆阳州一个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郑和的父亲和他的爷爷曾到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朝觐,郑家在当地也很受人们的尊敬。
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消灭盘踞云南的元
郑和(1371-1433年)原姓马,名和,字三宝,出生在云南省昆阳州一个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郑和的父亲和他的爷爷曾到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朝觐,郑家在当地也很受人们的尊敬。
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消灭盘踞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派手下大将傅友德、蓝玉等率30万大军进军云南。在战乱中,11岁的郑和被明军俘虏并遭致阉割,在军中做秀童。19岁时,郑和被挑选送到北京的燕王府服役,从此追随在雄心勃勃的燕王朱棣身边并逐渐得到朱棣的信任。1404年,朱棣为表彰郑和的功绩,亲笔赐姓“郑”,从此更名郑和,史称“三宝太监”。
中国当时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正处于明朝初期“永乐盛世”,纺织业、瓷器业、矿业、冶炼业、造船业兴旺发达。明成祖朱棣采取对外开放、稳定周边的对外政策,想争取一个长治久安的和平局面。郑和下西洋前,中国周边的国际环境不够稳定,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存在着相互猜疑、互相争夺的气氛。当时东南亚有的国家对外扩张,欺压周边国家,还有的杀害明朝使臣,有的拦截访问中国的使团。海上海盗猖獗,横行一时,海上交通线得不到安全保障。这些不稳定因素直接影响到中国南部的安全,影响了明朝的国际形象。于是,明成祖采取了“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的和平外交政策。
郑和率领200多艘海船、2.7万多人七次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船队的主体船舶为宝船、马船、粮船、坐船和战船五类海船,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指挥船、战船、补给运输船、交通船等。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部,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美洲和新西兰。加深了明王朝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也是唯一的一个东方人。
郑和大规模远航活动,把中国古代的海洋事业推向发展高峰,对人类的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
一是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为西方人的大航海铺平了亚非航路。当葡萄牙的航海家达加马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抵达东非海岸时,当地人就告述几十年前中国人曾几次来到这里。他们在阿拉伯领航员的帮助下,沿着郑和船队开辟的航线顺利到达了印度。
二是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许多海洋科学数据。《郑和航海图》就是通过大量海洋调查绘制的。这种海洋考察活动比世界记载最早的1872年——1876年英国的“挑战者”号进行海洋调查早了400多年。
三是对航海区域进行了战略布局。郑和下西洋根据其使命和掌握的海洋知识,在辽阔的海外选择了占城、满剌加、旧港、古里、忽鲁莫斯等地作为海洋发展的重点区域,有利于扩大海外交通和贸易范围。
郑和下西洋使中国的远洋航行出现了实质性的突破,开辟了一些新航线,形成了多点交叉的海上交通网络。它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多个国家航海世界多几十年,是中国明朝强盛的直接表现。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