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学国学运用

管理学与国学的关系:用国学真谛提高管理能力

2015-08-17 10:35:14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王琪(沈阳师范大学党政办公室)
管理是一切人类活动或组织得以进行或者运转的基本保证,是依据组织的内在活动激励,综合运用组织中的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从而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众所周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
 \

王琪(沈阳师范大学党政办公室)

管理是一切人类活动或组织得以进行或者运转的基本保证,是依据组织的内在活动激励,综合运用组织中的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从而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众所周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伟大战略部署,是现阶段全国人民的重要工作任务。管理的和谐是一种理念和原则,是管理者通过管理活动而达到的一种境界。只有管理能力上去了,才能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利的保障。

那么,如何提高管理能力呢?笔者认为,应本着与时俱进的态度,在续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应认真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模式,即将西方管理学的精华与中国国学的真谛有效地嫁接。

一、和谐社会中管理学的内涵现代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西方。法约尔说:“管理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当代美国管理学家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决策,这在古代中国兵法中叫“谋而后动”。

管理是人类开始集群活动后所产生的一种组织职能或社会职能。它的目标或作用就是要解决构成组织的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协同问题。人类和其他动物是不同的,即荀子所说的人能“群”,有社会性。而群居就需要组织,“单位”就是组织,有组织就有领导,就有管理。管理工作是充满人的特性的活动。

在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的今天,管理学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即“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思想。在和谐社会中,管理的本质与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而“人为为人”指的是每个人首先要注重自身的行为修养,“正人必先正己”,然后从“为人”的角度出发,来控制和调整自身的行为,创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激励环境。

二、和谐社会中国学的核心所谓国学,是中国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一切学问,包括经、史、子、集等一切文化传承,又称旧学,外国人称之为汉学或中国学。乾泉教授认为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数千年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社会实践的高度总结,是经过悠久历史检验的哲学理论体系。

国学的核心是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文化价值体系,其主要特点是重视人、倡导德。儒家对“仁”的强调,对“礼”的推崇,以及“和为贵”等主张,都是为了协调、规范和平衡人际关系。

在个人修养上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谋事方面强调天时、地利的同时更强调人和。这些都表明,国学文化的核心就是人。国学中的这种以人为本“天人和谐”、“人际和谐”、“管理和谐”的全方位和谐精神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现代管理从东方到西方,都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管理者“居仁怀义”,追求管理者和员工的和谐、员工和员工的和谐以及员工和顾客的和谐,可以说这些都说明了中国国学的价值。

三、管理学与国学的嫁接提到国学与管理学的嫁接问题,有人认为,“国学”是“国学”,“管理学”是“管理学”,历史背景不同,目标不同,主体不同,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很荒谬;有人认为二者不是一个范畴的概念;还有人说这是哗众取宠,蒙骗视听。事实并非如此,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文化,也是一种经济文化,它渗透到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对管理者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把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渗透到全体员工中间,从而引导全体员工主动去实现企业目标,促进企业的发展。国学中的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在精神文化,还是物质文化发展中都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一)嫁接的必要性纵观当今的世界,从目前美国的金融危机,华尔街的“垃圾债券”,日本的黑大米事件,到中国的“三鹿奶粉”、“襄汾溃坝事件”,不难发现其中的共同“秘密”和根源。作为社会组织主体的现代企业,其所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技术环境、生产环境、人力资源环境、信息环境等均呈现出不断恶化的情况。资源与环境、发展与竞争、市场与技术、经营与法制、效益与责任、管理与人性等矛盾问题越来越难以调和,甚至逐渐成为制约企业成长和经济发展的瓶颈。所以在资源紧缺,自然环境加剧恶化,企业过度竞争的今天,管理科学中急需要中华民族的智慧———“国学”来拯救!

(二)嫁接的可行性管理学的真正精髓就是一种文化的互动,而国学就是文化。从管理学的内涵和国学中不难发现,它们的核心问题都是“人”的问题。因此,两者嫁接、融合是可行的。

20世纪80年代初期,西方管理理论就不断地从《易经》、《孙子兵法》、《道德经》中挖掘国学精神来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冲突问题。为什么现代中国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对西方管理理论很容易接受?就是因为他们的管理思想在一定的层面上有中国文化的思想根源存在。

号称日本“近代企业之父”的涩泽荣一,最早倡导“《论语》加算盘”的经营模式,将《论语》奉为“商务圣经”,提出“士魂商才”,讲经营伦理,诚信待客。近代的徽商、浙商、晋商无不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引申到企业管理之中而创造出奇迹的。传统文化有助于企业家人格魅力的形成,这种人格魅力是一种内在美的表现。人格魅力的形成基于深厚的教养、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对公益事业的关心,基于真诚,基于爱心。

国学的精髓在于整体性思维,强调的是变化和变化的规律,这对于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的管理来说,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国学强调仁者爱人,强调和为贵,强调天人一体,是一种和的哲学,现在越来越显示出她的当代性,甚至是未来性。国学带来的是“治理”,强调的是水一样的柔性和变通;而西学(相对于国学)带来的是“管理”,强调的是竹子一样的坚硬和严密。

前面提到的让国学精髓来拯救现代管理学,并不是否定现代管理学。国学并不能代替现代管理学,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提升我们的管理水平,二者缺一不可。所谓“小胜在智,大胜在德,无道者不可成大事也”,指的就是二者之关系。

主导西方管理学的是分析、归纳的还原性理性思维方法,是左脑在起作用;而主导国学的则是综合演绎的系统性感性思维方法,强调开发人的右脑,提高人的直觉判断力。因此,管理的知识,我们可以学习西方;领导的学问,要学习国学。如果说西方管理理论告诉我们的是管理科学的话,国学中的管理思想告诉我们的则是管理艺术。许多学者将管理科学与管理艺术分开来看,这可能是不恰当的。管理科学是前提,管理艺术是升华。没有管理科学作基础,管理艺术就只能是“瞎猫撞死耗子”;没有管理艺术,管理科学也就成了一种束缚,“死读书不如无书”。

因此,将中国国学与西方现代管理学相嫁接,在提高管理能力和加快中国社会和谐化的进程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四、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胡锦涛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至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在有效运用西方管理学经验和中国国学思想的同时,要敢于改革创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伟大成就告诉我们,思想需要创新,企业需要创新,社会需要创新。中国民族要崛起,中国经济要腾飞,解放思想是第一位的。而解放思想,离不开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的支撑,同时也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伦理的扶持。在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我们要科学地学习中国的国学。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西方管理学与中国国学嫁接,是一条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中国的发展要靠自己,首先要充分利用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实施组织化、科学化管理,同时结合中国5000年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成一种中国特有的管理模式。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和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
精彩推荐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