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前,茅忠群在父亲的劝说下,放弃到海外留学深造,踏入企业界,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十四年来,茅忠群一手创立的方太品牌,始终沿着一个业务主线,一直走到今天。在企业家们崇尚“多元化”的时代,要做这样的坚守并不容易。
现
十四年前,茅忠群在父亲的劝说下,放弃到海外留学深造,踏入企业界,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十四年来,茅忠群一手创立的方太品牌,始终沿着一个业务主线,一直走到今天。在企业家们崇尚“多元化”的时代,要做这样的坚守并不容易。
现如今,茅忠群又独辟蹊径,要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来指导企业的管理实践,这条路行得通吗?《新财经》记者与他进行了对话。
用三年时间形成一个系统《新财经》:用“国学精粹”来指导企业管理,这个想法您是怎么得来的?是什么促发的?
茅忠群:应该说,从方太的第二个五年开始。第一个五年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对管理没有太深入,只是做了一些基础工作。那时的精力,主要放在产品研发、跑市场方面。第二个五年,也就是从2000年开始,我们开始在管理上下工夫,引进西方的现代管理方式,也引进了很多世界500强过来的职业经理人,前前后后大概有二三十个。这一阶段为方太的现代管理,或者说是西方式的管理打下了一定基础。
后来我就在想,能不能把中国传统文化跟方太的管理结合起来。应该说,目前的系统性还不够,我原定的计划是至少用三年时间,让这种结合形成一个系统。
《新财经》:用中国传统文化指导企业管理,与现有的西方管理文化会不会产生冲突?
茅忠群:会有冲突,所以要对现有制度定期修改。我每年要对原来的制度进行审视,原有制度里哪些条款是不符合“仁义”要求的,我们就进行修改。首先在理念上大家要统一、要认同,认同以后事情就好做了。
制度“仁义”提高执行力《新财经》:建立在“仁义”基础上的新制度,能解决哪些企业管理上的实质问题?
茅忠群:最大的好处,是解决了执行问题。有人说中国企业的执行力太差,我觉得顶多说对了一半。执行差的根源是什么?可能是这个制度和流程本身就很差、很不合理,或者是根本就没有为员工考虑。如果是一个“又仁又义”的制度,这个制度充分为员工考虑,做到合理,员工就会欢迎这样的制度,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执行呢。
《新财经》:员工都喜欢的制度,会不会跟管理者的期望产生差距?
茅忠群:制度的制定要为员工考虑,还要为公司的股东考虑,我们的很多制度,都是经过员工代表讨论后制定的。
只要大家认同一个理念,就从这个理念出发一起去讨论,再找到一个平衡点,大家就会觉得公司利益是合理的,员工的利益也是合理的。在大家认同基础上产生的制度,才能很好地推行下去,如果一个制度推行不了,是制度本身有问题。
塑造方太“仁义”文化《新财经》:据了解,您要用儒家思想重塑方太的企业文化。这样做,企业员工是否能很好接受?
茅忠群:要让员工发自内心认可,必须把它具体化。比如我向员工宣讲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为什么是这五个字,而不是方太重新设计八个字呢?
形式上的东西能设计出来,但说服力不够。“仁义礼智信”是圣人总结出来的,经过几千年的证明,已经是真理,是正确的东西。如果我自己再搞一套,员工会信吗。
《新财经》:带有儒家思想色彩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有利,还是对管理者更有利?
茅忠群:最终都有利。好的企业价值观,对谁都是有利的。儒家思想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因为它比较中性,没有站在某一个层面。当然,我说的是原汁原味的儒家思想。我们设想的管理模式,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企业管理有用的精髓都吸纳进来,但主要是儒家思想,它对企业、对社会是最实用的。道家和佛教相对比较偏,会是一个辅助或是补充。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就是要多替别人着想。
放在公司管理层面,我就要为员工着想,或者是我们之间相互的理解。
公司替员工着想,员工替公司着想,企业替消费者着想,替合作伙伴着想,就会形成相互关爱的价值观,造就一群仁义之人。一群仁义之人之间达成的共识,我相信大家是会共同遵守的。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