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学百家争鸣

《论语》及其养生学思想

2015-08-16 23:26:51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内容广泛,涉及到哲学、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内容广泛,涉及到哲学、政治、文学、教育、伦理和养生,是儒家思想和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典籍。全书20篇,以记录孔子的言论为主。全文言简意赅、古朴生动,既富于启发性、哲理性,又幽默诙谐,口语化,体现了语录散文独特魅力。

《论语》融古代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为一体,中心是做人之道。做人,要走正道,要做一个有理想人格、有道德修养、仁民爱物、严格要求自己的人;做事,要勤勤肯肯,忠于职守,敬业乐群,不谋私利;做学问,要打好基础,耐得住寂寞,不求实效,不计近功,不务虚名。人生在世,无不尽含养生思想在内,既要做事,又要做人。要想在社会中站得稳,有所作为,应该先做人,后做事。这些,正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与奉行的。

《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孔子对仁的概念作了多角度的阐释:一是“仁者爱人”;二是“克已复礼”;三是“仁者人也”。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

孔子认为,仁是道德的主体,是道德的最高标准。一个人如想达到仁的标准,就必须“克已复礼”。通过对自己的克制和压缩,以提高道德水平,从而符合礼的要求。同时,孔子还把“求仁”看作是人的根本原则。

他认为,一个人能否成为品质高尚的君子,关键在于他能否自觉地按照要求去进行实践活动。他把“求人”和“违人”作为君子与小人的分水岭。有志之士,就应当为实现崇高的道德理想而奋斗。

《论语》除了汇集了孔子政治思想,教育观点,还涉及到养生之道。《乡党篇》说:“食不厌精,脍不厌油,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臭恶不食,不时不食。”是谓饮食佳肴的做工要讲究精细。如饮食馊臭,鱼肉腐败,色不新鲜,气味发臭难闻,烹调不适当,季节时候不合,都不宜食用。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
精彩推荐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