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礼仪传统礼仪人生礼仪

吉礼 古人最重要的国家大事

2015-08-16 21:56:22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吉礼就是祭祀之礼,在古代,祭祀是最重要的国家大事之一。本文将从天、地、人三个方面向您介绍与祭祀相关的礼仪:
吉礼,就是祭祀之礼。《左传》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话,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尚且排在战事的前面。那么祭祀
 吉礼 古人最重要的国家大事

吉礼就是祭祀之礼,在古代,祭祀是最重要的国家大事之一。本文将从天、地、人三个方面向您介绍与祭祀相关的礼仪:

吉礼,就是祭祀之礼。《左传》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话,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尚且排在战事的前面。那么祭祀都有哪些呢?古人祭祀为了求得吉祥,所以称为吉礼。那个时候还没有一神的宗教,有的是原始的宗教,原始的宗教很大的特色是万物有灵,因此从这种传统流传下来的习俗和仪式便对祭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他们所祈求的对象之多,和祭祀对象的层次性之丰富上。

《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记载,“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祇: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沉祭山林川泽,以疈辜祭四方百物。以肆献裸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可见从上帝到日月星辰,到风雨司命,到社稷五岳,到山林河流,再到一般事物,最后到先王,这是一个由上而下,由远到近的序列,首先体现了人们尊崇天道,其次膜拜山川,再次崇拜祖宗,一脉贯穿而下,但最终还是归于人事。归纳起来便是天神、地祇、人鬼三个层次。其实还不止于此,由于祭祀对象不同,或者祭祀季节不同,祭祀的方法还存在着差别,因此而产生的名目也就更多了。

天:中国的上帝 最隆重的祭祀活动

祭祀天神是历史上最隆重的礼仪,因为中国是农业型国家,什么东西都跟天有重要的关系,天好,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不好,便饿殍遍野,国家人民便会在风雨飘摇中度日,甚至生灵涂炭。上文所引《周礼》中提到一些祭祀方法,包括祭日月风雨的,可以看出,是把天神、地祇分成了大、中、小三等。天神以天或昊天,或者称为上帝为最高,在冬至或岁收之后郊祭;其次是日月星辰,每年春分的早晨祭日,每年秋分的傍晚祭月,这是正式的正祭,还可以在祭天时同时祭日月,这是从祭;再次是风师(即风伯,编者注)、雨师和雩。风师是天上的箕星,雨师是天上的毕星,都是星辰。雩为求雨之祭,是一个小神。因为西周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时常会遭到旱涝的危害,所以,所祭虽是小神,但仍相当隆重。雩祭有两种:一是正雩,每年夏历四月正式举行,这个时候正是作物成长的季节。另一种是旱雩,在遭旱灾时举行。旱雩,由巫师向神祈祷,如果祈祷了还不下雨,则杀巫以祭神。祭祀之隆重不言而喻。在祭祀方式上,有禋祀、实柴、槱燎,都是指在柴木上放珍贵的牺牲玉帛,然后加以燔烧。(牺牲指用来祭祀的家畜,如牛羊等。)燔烧的柴木有浓浓的烟灰,人们便以为牺牲玉帛的精华会随之而上,天神也就享用了。

地:揭开封禅的秘密

其次,是地祇祭祀,也分为大、中、小三等。大祀是指社稷、五祀、五岳,祭祀方式与祭天不同,祭地用血祭,杀牲将血灌地,这种方式也叫做裸。血祭之后,将牺牲及玉、璧等埋在地里,或者沉在水里。祭祀那些遥远的名山大川时,因为道路遥远,难以一一亲往,因此就在都城的四郊设坛,遥望而祭,称为望祭。后来诸侯还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即“祭不越望”,即不祭跟本国无关的山川。《左传•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记载,楚昭王领兵救陈,驻兵于黄河边上的城父时,得了重病。占卜结果说是黄河之神作祟。臣下因此建议祭祀黄河之神,楚昭王不同意。他说:“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睢、漳,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谷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所谓的三代即夏、商、周三代,可见在人们的意识中,这一观念相当有传统。中祀是指山、林、川、泽,无血祭,只要把牲、玉、璧埋在地里,或沉入水中就行了。小祀是祭四方百物之神,祭祀的方式叫做疈辜,就是将牺牲劈成一块一块地来祭,有些也不用疈辜的方式,视具体情况而定。

后世祭天地最隆重的仪式莫过于封禅。据说自古以来封禅者,七十有二君,但似乎都是莫须有的。只有有德的帝王才有资格做这件事,否则会被史家讥讽的。秦始皇跑到泰山,在登山的中途被雨拦下来了,结果被儒生讥笑了一番。所以后世一般的帝王也不敢随便做这件事。封禅分为两部分,其一在泰山顶上祭天,是谓封,这个时候只有皇帝一个人告天。汉武帝封禅的时候,带了一个小童,是霍去病的儿子,没过多久这个小童就病死了,所以没人知道汉武帝在上面做了什么。泰山之巅玉皇顶的大门下还有一块无字碑,传说是秦始皇立的,也有说是汉武帝所为,颇为神秘。唐玄宗的时候,则改变了神秘的传统,将神秘的《玉牒文》公开。另外一部分则在泰山脚下的梁父祭地,叫做禅。

人:祖先牌位的来历

祭祀祖先在周代尤其看重,因此祭祀之法就更为繁富,这一点从上面所引《周礼》之文,便可以看出来。“肆献”,是两种礼仪的省略合称。肆礼,是指进献切好的煮熟的牲肉,这个肉煮成的汤叫做“太羹”,没任何佐料,据说直到清代都是如此,以致大臣在这个时候都偷偷带了盐来参加。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早期的祭祀本没有那么高的水平把祭品做得像满汉全席一样吧。献礼,是指进献已杀而未煮的牲肉。裸礼,是指灌酒于地,即我们常见之洒酒于地,这个场合所用的酒称为“玄酒”,就是“清水”。只有在最隆重的祭祀中才用太羹和玄酒。一般情况下,祭祀用酒先要用白茅过滤,这叫作“缩酒”。春秋时期齐桓公兴师伐楚的一条理由就是“而贡苞茅不入,无以缩酒”。意思是,你们不向周王进贡白茅,导致周王祭祀的时候都没有办法缩酒。背后的意思是责备楚国不臣服于周。

馈食,是用黍稷煮饭给尸吃。祭祀中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尸”,这个尸,不是今天所流行的那个意思,而是一个扮演被祭者的人,大概人们是希望看到祭祀的对象能生动地表现出对祭品的欢爱吧!这个角色一般由孙子来担任,后世便改掉了,大概是因为主持祭祀者是父亲,父亲向扮演尸的儿子行祭拜仪式,总有点说不过,所以就改用牌位代替了。

那个时候四时都要祭祀,春天用祠祭,夏天用礿祭,秋天用尝祭,冬天用烝祭。

从典籍的记载来看,这些祭祀都是重大的活动仪式,由国家主持,民间未必如此。祭祀是可以这样分的,一类就是由皇帝主持的,是大传统。皇帝祭祀一方面是要向天表示敬意,希望获得天神地祇和祖宗的保佑,另一方面,也许更重要,祭祀天地表明他们的天子身份乃是上天安排的。另一类则是在普通民众中流行,这是小传统,他们主要关心的是跟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神祇,如当地河神山神土地神,家中的屋神灶神,当然最重要的是祖宗之神。过去每个家族基本上都有宗庙,用来放祖先的牌位。祭祀祖宗的仪式各家大同小异。地方神祭祀则带有民俗的色彩,或者可称为礼俗更合适些。

关键词:吉礼古人大事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
精彩推荐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