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含在坐姿中的古代礼仪文明
2015-08-16 18:18:30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国古人十分重视礼仪制度,礼仪可以说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古人对坐姿很有讲究,因为它也是礼仪的一个方面。我们一起学习研究蕴含在古人坐姿中的礼仪文化,古代人们的坐姿主要有三种:“趺(音“副”)坐”,即双足交迭,盘腿
中国古人十分重视礼仪制度,礼仪可以说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古人对坐姿很有讲究,因为它也是礼仪的一个方面。我们一起学习研究蕴含在古人坐姿中的礼仪文化,古代人们的坐姿主要有三种:“趺(音“副”)坐”,即双足交迭,盘腿而坐,类似佛教中修禅者,所以又称“跏趺坐”;“箕踞”,即两腿前伸,全身象簸箕形状;“跽”(音“计”),即跪坐,臀部压在后曲的小腿和脚上。在没有宾客时,坐姿可以随便一些,好象上面的前二种,但是如果和尊者,长者,朋友交谈,或在议事,宴会和招待客人时,就要采用礼貌的姿式——“跽”了。
古书中对于标准有礼的坐姿有不少记述,如西汉时大夫宋忠,贾谊,有一次听卜者讲解卜筮,由于这位学识渊博的卜者侃侃而谈,顺理成章,二人不由得肃然起敬,于是“猎缨正襟危坐”即整理冠带,正一正衣襟,危坐,就是挺直腰板,端正的坐好,以表示对这位学者的尊敬。
古时君子士大夫十分重视自身道德礼仪的修养,所以即使平时闲暇之余,也要做到约束自己的言行,如东晋的陶侃便是“职事之暇,终日敛膝危坐。”;宋朝的司马光平时“燕居,正色危坐。”清圣祖康熙皇帝文治武功,威名显赫。平日上朝时,俨然端坐龙椅,俯视着众人,殊不知这种皇帝举止修养的基本功其实是在长期严格的要求下培养出来的。康熙帝曾回忆说从小“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矩度。虽平居独处,亦教以罔敢越轨”。而登基后和大臣们议政,和经讲官研读书史或家庭谈笑时“率皆俨然端坐”,是幼年起习就,加上平时的自我涵养造成的。
重点阅读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