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2015-08-16 15:44:11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对于它的初稿、真意等等都是众说纷纭,流传的各种版本之间差别或大或小。该书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的老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对于它的初稿、真意等等都是众说纷纭,流传的各种版本之间差别或大或小。该书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也是世界上除《圣经》以外被翻译最多的经典。
现今通行版《道德经》是曹魏时期王弼的注本,分上篇《道经》37章,下篇《德经》44章,共计81章,有学者认为这是附会“九九归一”的说法。关于其主要内容,众说纷纭,以下两种说法比较有代表性:其一,它以道法自然为核心,阐述了如何让人们的个人修身达到少私寡欲、知足不辱等等境界,如何让人们的处世达到以柔克刚、不求而得、天人合一等等境界,如何让君主的治国达到为无为而治、德善德信而令百姓莫之令而自均等等境界,以至于如何用兵、如何让天地万物各展本性、并行不悖、即长且久等等境界。
其二,它主要阐述了天地的本源“道”,“道”是这个宇宙的最高存在,以“无”为本,以“有”为用,有无一体而衍生、主宰天地万物运行,“道者,虚极之妙用”。个人修身要虚无致静,才能“无”,进而可以无所不能、天人合一,治理国家要绝圣弃智、无为而治,对百姓实行“虚其心,实其腹”等政策而取得天下大治。
还有人认为它是朴素的辨证法、有人认为它来源于《归藏易》等,但基本上所有的研究者都认可《道德经》是我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系统,微言大义,一语万端,当为“万经之王”。
关于它的来历:
据《楼观先师传》和《楼观本记》载,在周昭王二十五年的时候,尹喜候西游入秦的老子至函谷关,在楼南高冈筑台(位于现陕西周至县终南山北麓楼观台),挽留老子求其著述,老子不得已述五千言以授之,至公元2014年犹有楼观台游览胜迹。
民间有相关传说,如下:
函谷关关令尹喜者,别号关尹,周敬王时大夫也,其人晓畅天文,善知未来。
是夜,东方紫云突聚,长三万里,状如飞龙,由东向西,滚滚扑函谷关而来。关尹向知东方乃青龙所踞,今有紫气东来,时应仲夏,当有圣人乘青龙西行而经此地,乃思曰“莫非老聃将来耶?”
关尹遂于楼南高冈筑台,扫道路四十里,夹道焚香,以为准备。
不数日间,一老者倒骑青牛而来,关尹以掌加额道:“老聃至矣!”
遂跪拜于老者之前,拱手曰:“老师将隐,求教者必难寻矣!圣人者,不以一己之智窃为己有,必以启天下人为己任也,老师何不著圣智以为述,传之後世,造福天下?”
老聃再三却之,曰:“我固非圣智,无可言之!”
关尹固请,老聃不得已,乃止息于关尹所筑之台,终以五千言授之,后西行而去,不知所终。
据学者争鸣,春秋末期晋国师旷说的《义经》就是《道德经》,周太子晋“立义治律”的评价就是针对《道德经》,并提出《道德经》是两千五百二十年前周景王“铸无射”钟上的铭文。当时各诸侯国分别进行抄写,由于他们抄写的顺序和所使用的文字不同,造成各种版本《道德经》的巨大差别,比如汉墓帛书《德经》先于《道经》,而其它传本《道经》先于《德经》等等。
《道德经》的来历也如同它的内容一样,众说纷纭,给它披上了一种神秘、飘渺的轻纱,总是给人一种呼之欲出而又求之不得的感慨,期盼在不久的将来人们能找到相关源头。
关于它的价值:
该经典文约义丰,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其内容朴素自然、深入浅出、洞玄察微、发人深省、包罗万象,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面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对中华民族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于它的流传:
这篇“五千言”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谓,春秋末期晋国师旷称之为“《义经》”,周太子晋说是“立义治律”,秦时的《吕氏春秋·注》称之为《上至经》,在汉时则被直呼为《老子》。汉景帝以黄子、老子义礼,改子为经,后杨雄《汉志·蜀王本纪》说“老子为关尹喜著《道德经》”,《边让老子铭》说“见迫,遗言道德之经”。
关于它的研究:
自秦汉以来,《道德经》注者如云,21世纪初期《道藏》中收录的《道德经》正统注本有50多种,里面甚至还有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明太祖朱元璋、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等皇帝亲自为道德经做注。
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可以根据相应的时代条件和时代需要,对它作出各种主旨不同的解释。所以研究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老子》注,不仅可能发现作注者对《老子》原意的领会与掌握情况,还可能看出作注者本人的思想,进而考察一定历史时期某些思想流派的内涵及其衍变规律。可以说“老学是中国古代整个思想文化发展的一面镜子。
关键词:老子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