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学国学运用

佛学与治病

2015-08-16 15:27:19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ori_517a2b330713f.jpeg

佛教认为,致病的原因不外乎下列二种:

一、为四大不调。即地大病相为身体沉重,坚结疼痛;水大病相为饮食不消,腹痛下痢;火大则会全身发热,大小便不通;风大会引起肺闷,气急呕吐;

二、贪瞋痴毒,贪是对于自己的喜爱境生起染污耽着的心;瞋心起时,血脉贲张,容易引起高血压、心脏病复发等疾病;痴是愚昧无知,不明事理。

佛教认为一切物质存在常性、无我性,只有心灵是独立的、自由的。永远维持心灵的寂静,保持与灵魂的一致,那么健康长寿、永葆青春不过是取恒河一滴水那样简单。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佛学是一门杰出的心理学。佛学修持心性是要达到智慧的圆满,断除一切烦恼,这样一来平衡了心态,尤其是乐观看待生、老、病、死。佛教“禅定”的理念与方法是佛教养生的一大秘诀,人人都可以通过修禅充分调动自己身心本具的巨大潜能,从而实现祛病强身,悦情养性,延年益寿。

佛教说身内外“四大不调”能生404种病,修禅定得法者,可以祛除和治疗404病。智凯《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卷宗四说:“夫坐禅之法,若能善用心者,则四百四病自然瘥矣。”

根据佛经中的说法,根据病因把疾病分为四大不调:一是劳累过度、二是饮食不节、三坐禅不得法、四是鬼魔所侵。另外还有“业病”六类。因过度劳累和饮食不节所致病,以药物治疗为宜,并须注意保养身体,调节饮食。因坐禅不得法所生的“禅病”,用药物治疗效果多不佳,还须通过修禅定,以正确的方法对治才能痊愈。鬼魔所致病,在症状上主要指癔病一类,这种病须得“深观力及大神咒”才能治愈。深观、持咒,实际上也都是坐禅中自修或由大法师给予治疗。“业病”是指因不善的行为所引生的必然果报,指的是医药无法治愈及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所致的病,这类病须内修观,外忏悔:内修观属禅定,外忏悔,实际上是一种解除精神负担的心理疗法,也须由佛医师或大法师给予特别治疗。

总的看来,佛学虽说禅定有治病之效,但主要还是倾向于用药物治疗。佛教认为病从根本上说是“业报”,是人生所难免的,甚至成佛也未必能完全无病。佛教史料并非忌讳说释迦牟尼也有背痛等病。许多定功高深的高僧乃至如藏传佛教认为是活佛的人有时也会有病,在佛教看来也是完全正常的。大乘佛经中说修学佛道,可以把今生后世应受的罪果报转变为现前的小病小灾,因此修禅者有病,完全可以被解释为修得好的表现。汉传佛教禅宗等,“以病苦为良药”,作为磨练道力的良机,一般不专门修禅定去治病。当然,这种不以病为病的超脱态度,从另一意义上来说,正好是一种最高深的禅定治病法。

佛教学认为坐禅修练者若长久入定,因生理活动的抑制与能量的消耗,会导致身体虚弱瘦损,必须依法补养。补养之法,不外饮食药物与禅观二途。《禅秘要法经》说,僧尼修“一门观”时,“当乞好美食及诸补药以补身体。”修“四大观”时,“当学观空故,身虚必劳,应服酥及诸补药。”

观想补养,《禅秘要法经》叫做“补想观”,观法为:先观自身空如皮囊,次观项门洞开,有诸大神手持金瓶,盛诸“大药”,灌入自己头顶,充满全身。此观须修三个月,下坐后配合饮食药物补养,就可使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关键词:佛学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
精彩推荐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