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众:孔子后裔的践行和使命
2015-08-16 15:22:10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孔众走进位于上海香港新世界大厦的办公室,像许多商务人士一样,他脚步匆匆,带着一身忙碌的气息。
他毕业于牛津大学。从1987年起,他先后创办多家公司并担任管理职务,还将其中两家公司分别送上纳斯达克及上海证券交易所。除了这些商场上的名片之外,孔众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身份:孔子第七十八代直系后裔。
虽然身世不凡,但孔众饱受西方教育,一直在商场上忙忙碌碌、呼风唤雨。他把投资公司从香港一直做到内地;又把制药事业从中国一直做到美国。5年前,父亲年迈,孔众承担起家族的使命,开始成为孔氏家族新一代领袖,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副会长,这时他才开始关注儒学。
儒学提升个人修为
谈及对儒家思想和文化的推广,孔众觉得首先得益的是自己。5年来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和推广儒家文化,关注环保和助学等公益慈善事业,并且身体力行。“从前我主要关注企业的经营,而现在我花更多时间关注公益事业。”孔众认为,跟做企业和投资关注回报结果相比,做公益事业非常单纯,“不求回报会让人纯粹简单,完全地去体会付出的乐趣。”孔众谈起做公益事业,表示自己乐在其中。
在商场行走多年的孔众认为,这是一个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经理人提升自身修养、自律、克己的年代。“现在我们的各种产品,出事的那么多,让老百姓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中,这都是因为经理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财富观,一味追求经济效应,而缺乏社会责任,做不到起码的产品安全。”孔众自己就经营制药公司,他坦言,作为企业家和经理人,如果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缺乏认知,这是可怕的,“中国民营企业还很年轻,要成为百年老店,一定要有强大的企业文化,有基于我们自己民族性格和文化的清晰理念。”
他说起自己非常喜欢的《大学》。对儒家思想,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论语》,其实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四书》之首就是《大学》。孔众介绍,如果首先从《大学》开始学习儒家思想,会对其他三书的理解更加深刻。“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个止,就值得我们的企业家们好好学习。《大学》讲的修齐治平,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把《大学》吃透,你这一生就够用了,因为你建立起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我们现在很多人就是放不下,等每个人都找到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方向,我们的社会就和谐了。因为你不会去过于计较,能够正确的接人待物和为人处世。”
“中国是没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的,我们的信仰就是我们的文化。中国的文化是教你做人的,只有当你懂得怎么做人的时候,你才会主动去遵守那些管理制度。否则那些制度永远都是停留在纸面上的。”
在采访中,说起当下的种种乱象折射的人们信仰空白和价值观扭曲,他非常痛心。他也坦承,恢复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力不是一代人能够做完的,但是他也坚定地相信,这是一定会实现的未来方向,因为身为中国人,最终是一定要从滋养自己民族精神的文化传统里去寻找根源和力量。
国学运用于管理
对于企业界的国学管理热,孔众认为这是值得高兴和肯定的好现象,“我们的老祖宗留下了无穷的智慧。由于我们之前一直在学习西方,反而丢弃了这些属于自己的优秀的东西,现在能够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并且从中汲取有益之处,用于当下,这是好事!”
孔众认为,从传统文化里,现代人可以汲取到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在中国,企业家必须要懂得中国历史的发展,从历史的发展中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传统文化的优越性。而不是盲目的生搬硬套西方的管理思想。唯有将西方的管理思想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而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西方的管理制度上去,关键在于做到“仁、爱、止、乐”这四个字。传统儒学提倡“温良恭俭廉”。而孔众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仁,就是指宽容;爱,就是爱家人、爱企业、爱国家;止和乐,懂得知足,而知足常乐。
孔众参与在台湾为企业进行的中国文化的培训,已经历时6年,培训了100多家企业。他介绍,通过培训,企业内部职工之间、部门之间的矛盾大大减少,企业效益获得了明显的增长。培训采用经验分享、案例分析、做游戏、看电影等方式,贯穿儒家思想“仁、爱、止、乐”的精神。在培训中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先从企业高层开始,然后是中层干部,最后是基层员工,但他强调,对所有人的培训都是一样的,因为这些理念是贯穿在生活里,不管什么样的职位和财富地位,“生活都是一样的”。孔众考虑在明年下半年把这样的培训内容介绍到大陆企业中去,并且打算跟管理学者和心理学家合作,在培训中把国学、心理学和先进管理理念结合在一起。
儒家文化的传播者
孔众告诉记者,就在采访之后数日,他将要去塞外敦煌的中学校园里参加一个助学金的颁发仪式。这些年来,孔众花了许多时间、精力还有金钱承担了大量的社会活动。他于2007年出资发起尼山教育基金,在孔子故里曲阜创立。
尽管从商多年,但在孔众心中财富的积累只是“人”字的半边,怎么能使财富变成资源,造福更多人,这需要“人”字的捺来支撑,来平衡。而“捺”就是个人的修为,作为孔夫子的第七十八代孙,义不容辞地要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运用到商业中,体现在生活里。
2005年孔众在中国美院创立了“孔氏励人助学金”,意在支持在校就读的大学生,每年有50位的中国美院贫困大学生接受资助。一般商人通常把助学金资助给法律或者MBA专业的学生,而孔众不同,资助不求回报,一如既往地资助中国艺术的未来。
孔众坦言,孔子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里,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铸就了我们民族的个性。儒家“有教无类”的思想开创了私人讲学平民受教的先河,使知识不再是少数贵族的专利。他的乐于助学和助教,正是对先祖精神的学习和追索。
孔众还在上海申请筹办孔子文化促进会,他希望成立一个孔子文化研究所,挖掘、倡导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和现代文明相结合,以古为今用的方法,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再后就是希望孔子文化到海外去传播和交流。从文化教育的普及、传承的角度上,来构建平台,倡导世界的和谐。目前他正在筹划恢复尼山书院的教学功能,培养儒学高级人才,整理出版更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研修教材。
他热情地邀请记者和摄影师去参加他的周末国学读书会,并且告诉我们,现在读书会正在学习《论语》,“要让年轻人热爱和学习国学,是我们最大的希望”。
身为中国人,最终是一定要从滋养自己民族精神的文化传统里去寻找根源和力量。
孔众:我们的信仰就是我们的文化,中国的文化是教你做人的。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