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宴饮礼仪
2015-08-15 23:45:01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古代宴饮礼仪一瞥
汉族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这就是说,最初的礼仪是从饮食开始的,这也符合了“民以食为天”的古训。
古代的宴饮礼仪,要先从座次上分出尊卑老幼主次,一般来说,从先秦开始,只要不是在堂屋结构的室中,都以“东向为尊”。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那场著名 的“鸿门宴”通过座次,每个人的尊卑主次一目了然,项羽、项伯东向坐,为最尊,亚父南向坐,次之,再次,沛公北向坐,最后是张良西向侍。可见,在项羽的眼 里,刘邦的地位不如被他尊为亚夫的谋士范增。但如果是堂(堂位于宫室前部中央,堂前没有门),则以坐北向南为尊,坐东向西次之,坐西向东更次之。
在 饮食的摆放上,也一丝不苟,应把带骨的肉菜放左,不带骨的肉放右;饭食在左,羹汤在右;细切和烧烤的肉放远端,醋和酱类放近处;蒸葱放末端,酒和饮料放右 边;如果另有干肉,弯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如果有烧鱼,以鱼尾向着宾客,冬天鱼肚向着宾客的右方,夏天鱼脊向宾客右方。凡是用五味调和的菜肴,上菜时, 要用右手握持,而托捧于左手上。虽然看似繁琐,但实际上,确实是食饮方便,服务规范。
在饮用的过程中,有些规矩是必须遵守的,如主人夹递食 物给自己,要先拜谢再吃;和人共用餐具吃饭时,不要光顾自己吃饱,不要揉搓双手;不要把饭揉成团,不要大口吃饭、喝汤,不要吃得“吧吧”出声;不要把自己 拿起的鱼肉再放回去;不要把骨头扔给狗,不要总挑一样食物吃;不要急于使饭冷却而簸扬,不要剔牙;不要往羹汁里放调料,不要喝肉酱,以免使主人产生“不善 烹调,招待不周”的尴尬。吃完后,客人应主动收拾残汤剩饭给侍者,主人应站起来谢绝客人的做法,客人可回到席上。
另外,在大型宴饮活动中, 娱乐助兴节目是不可少的,最常见的是歌舞,但也有杂技、说唱表演。在宴会上表演歌舞的除了职业演员之外,宾主也需要即兴歌舞。一般是主人先献舞,客人再跳 舞还礼。在文献记载中,在宴会上不舞或者舞而不旋都是极度失礼伤人的事情。大学者蔡邕就因为在宴会上没有还舞而被主人认为受到了侮辱,由此被报复诬告,最 终流放到吴地去。
这只是通常的宴饮礼仪,若是宫廷中的宴会,更是呈现出礼制繁琐,场面奢侈豪华的特点。美食自不必说,所用食器也从先秦时 代的青铜器,逐步发展为金银、玉石、象牙器皿和高档瓷器,而且都由专门的工匠精心制作,充分体现皇家的尊荣富贵。大宴所用的餐桌式样、桌面摆设、菜品数 量、餐具型号,按地位、身份不同而有明确区分。皇帝入座、离席,进膳,进酒,均有音乐伴奏。如果是宴请蕃使、喜庆加冕、庆功祝捷、祝寿等重大宴会,其场面 盛大,非同寻常。据《梦梁录》记载,南宋皇帝的一次寿宴,要向皇帝进九盏酒,每盏酒除上数道菜外,把唱歌、奏乐、献舞和演杂技百戏、相扑表演等穿插其间, 载歌载舞,边吃边乐,可谓口福眼福俱饱。但参加者数百人,为其服务的演员、厨师和侍者却要数千人,可见其排场和奢侈。
古代宴饮礼仪虽不能照搬,但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确有可借鉴之处。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