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族新闻国内新闻

探访云南广南花倮人家 体验独特民族文化风情

2015-06-06 16:25:19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荞菜节文艺展演共舞场面
荞菜节文艺展演共舞场面

  云南网讯 (实习记者 李晓恬摄影报道)花倮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分布在云南文山州广南县那洒镇、篆角乡,总人口约3000多人。每年农历4月第一个属龙日是他们最隆重的节日,称为过“荞菜年”或“荞菜节”。

  今年的荞菜节是5月28日,当天,记者来到广南县篆角乡的花倮村寨九坪和石碑坡,参与了荞菜节的一系列活动,体验花倮人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

长街宴盛况
长街宴盛况

  花倮荞菜节

  花倮人过荞菜节的习俗源于一个传说。在古时候,一次大火烧毁了花倮人的村寨,只剩下一碗荞籽未被烧坏。村民们栽种了这碗荞籽,依靠它度过了灾荒。为了感激荞的救难之情,花倮人把每年农历四月的第一个属龙日子定为了荞菜节。时至今日,这一天已成花倮人大展文化风情的日子。

  迎接荞神的仪式在当天上午举行,具体时间视村民的准备情况和心情而定。一切准备妥当后,花倮妇女身着盛装,在“笙王”的吹奏和领舞下跳起葫芦笙舞,一路前往荞菜田地,在荞菜地里采摘荞菜叶迎接荞神。

  完成所有祭祀仪式之后是男女老少身着盛装参与的民族舞会和荞香远扬的长街宴。
“笙王”王朝亮
“笙王”王朝亮

  花倮“笙王”王朝亮

  记者专门拜访了九坪村的“笙王”王朝亮老人,他从16岁起就开始被选为荞菜节祭祀仪式的主持。今年的他62岁,依然是这里花倮人的“笙王”。

  王朝亮不但会吹奏葫芦笙,也是制作葫芦笙的好手。他的儿子王志华也已学会了制作手艺。

  据王志华的介绍,制作葫芦笙所需要的薄竹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和越南河口,目前家中制笙用竹都由他亲自从越南砍来。此外,制笙所需的松香、老铜片等材料都是家里自己制作。完成一个葫芦笙需要全心投入15天左右。

  附近村寨中,只有王朝亮一家掌握了制作葫芦笙的手艺。对于这门“独技”,王志华认为它虽能给家里带来一笔收入,但还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掌握,把花倮文化传承下去。

  花倮葫芦笙舞

  葫芦笙舞在28日上午的迎荞神仪式和下午的荞菜节文艺汇演中,都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葫芦笙乐曲的响起,妇女们排成排,闻笙起舞,动作简洁明快、粗犷热烈。葫芦笙舞的动作主要表现种棉、收棉、纺棉、织布等生产劳动的情景,保留了原始舞蹈的神韵,被称为东方人的迪斯科。2006年,花倮人的葫芦笙舞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荞菜田采摘荞叶迎接荞神
在荞菜田采摘荞叶迎接荞神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网友评论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