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族新闻文化资讯

印江土家族的焰火戏

2015-05-13 16:22:26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网 浏览次数:0

 \

    焰火戏是焰火架艺匠精心设计、编扎、导演的,以傀儡为角色,以焰火为动力操纵傀儡表演的艺术。常于祭祀、做斋、打醮、节日灯会等民俗活动中燃放表演,求消灾避难、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焰火戏”内容取材于民间流行较广的典故、神话传说、英雄事迹等,依民俗事项选定“故事”内容,分别以其“情节”设计构件模型、人物傀儡和道具。一般以竹篾为骨、棉纸为衣、麻线为筋,经裁、剪、折、绑扎、裱绘、压型等,暗施以药线,做成不同“场景”的故事模型,这个模型称“焰火戏”。再以“隔火法”将“焰火戏”安装于焰火架“围子”中,布设引线和烟花,点火燃放表演。“焰火戏”一般安装六至十三台。燃放时,一台戏表演完成后,再现一戏。燃放过程井然有序,依次燃放并表演“故事”情节。它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观赏性于一体,深受民众喜爱。

    焰火架于明代印江民间根据甲山村陈姓始创的“阴火架”改进而成。清末,板溪镇坪底村任老田也改进阴火架,在弟子任义珍的协助下完成其“隔火法”型制,艺传杉树对马村谭忠敖。至此,印江民间形成了“甲山焰火架”和“对马村焰火架”两大著名艺班。“焰火架”技艺包括“围子”编扎、“故事”个扎、“引线”捻制、“隔火”设计、“故事”安装等诸多工艺和技艺。其造型独特,设计精妙,内容丰富、自成一体。焰火戏燃放场面状观,情节引人入胜。以其艺多、技绝和魔术般表演,娱悦民众,寓教于乐。民国20年,务川县焦坝地主秦邦坤为其母做斋,“对马村焰火架”艺班前去呈艺;1991年3月,中央电视台摄制“印江土家艺术——焰火架”专题片,多次在中央二台播出;1992年底,沿河白石溪台胞符治信探亲,为其父母做斋,“对马村焰火架”艺班献艺;1994年“元霄”之夜,“甲山焰火架”艺班呈艺县城服务公司广场,峨嵋电影制片厂前来摄录;2007年印江县庆“甲山焰火架”艺班献艺于体育广场,2009年列入贵州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网友评论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