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开阳县:加强民族地区党建 催生经济发展活力
2015-04-24 15:39:22 作者:兰艳 贵阳市开阳县委组织部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抓思想教育,促意识强化。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开阳县切实抓好民族乡镇的思想教育,不断强化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发展意识。着力干部教育,提高执政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乡镇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社会管理及处理民族地区问题的能力,开阳县充分利用党校、选派优秀领导干部到少数民族乡镇挂职锻炼等方式,重点加强领导干部对《党章》、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和强农惠农知识的学习教育和培训,从思想上、政治上强化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从而提高领导干部在民族地区的执政能力。去年以来,县委党校举办少数民族乡镇干部培训班3期、培训200人次,通过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选派优秀干部18人到少数民族乡镇挂职锻炼。借力民族活动,提高群众意识。开阳县以布依族“六月六”民族风情节、苗族斗牛节、苗族6.24求雨节和苗族杀鱼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通过少数民族党员文艺宣传队、芦笙跳园舞蹈队等宣传队伍,充分发挥民族党员干部通晓民族语言、熟知民族风俗、了解民族群众、容易与民族群众沟通等特殊优势,以通俗易懂的文艺节目深入民族村寨宣传科技知识、党的民族政策、国家法律法规、新农村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让广大少数民族党员群众看得懂、听得进、学得会、用得上。通过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不仅传承弘扬了优秀民族文化,向外界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了少数民族群众发展意识。同时,还增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增进了民族团结,实现了民族文化与经济、党建的良性互动,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抓服务提升,促民族团结。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开阳县着力于提升全县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服务能力,以此促进民族团结。建设服务队伍,抓牢“软件”服务。为了打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该县采取回引农村有能力的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到村任职、选派机关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乡镇干部职工组成驻村工作组等措施,多渠道加强少数民族乡镇的服务队伍建设,真正实现了“村有驻村工作组、组有驻村干部”。服务队伍深入少数民族群众中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宣传,同时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并在走访中调解处理群众间的矛盾纠纷,解决民族群众实际困难。此外,服务队结合党建扶贫、“减贫摘帽”等工作,深入少数民族村寨,帮助理清发展思路,支持产业项目实施,着力改善民生,使各民族间形成互利帮扶、共同富裕的党建工作格局。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少数民族党员1020人,回引农村有能力的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到村任职共9人、选派驻村干部300人。服务队伍走访少数民族群众10548人,为少数民族乡镇引进、扶持项目12个,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困难69个。建设基础设施,增强“硬件”服务。开阳县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加大对民族村寨基础设施这一“硬件”建设服务的投入,改变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010年该县实施“一事一议”项目以来,从人、财、物等方面对少数民族乡镇给予重点倾斜。目前,全县共投入少数民族村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7415万元,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公路、通村通组路进行改造和硬化,对民族村寨进行亮化和美化,使民族村寨面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14年,开阳县南江乡龙广村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抓文化载体,促党建创新。近年来,开阳县认真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促进党建工作模式转变。加强阵地建设,丰富党建内容。为努力搭建融合民族文化元素的党员群众活动阵地,开阳县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全力推进民族文化传承和党员活动室建设,通过整合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等资源,建设集党建阵地、农民党校、便民服务站等功能为一体的党员活动室,为少数民族地区党员开展组织生活、思想教育、技术培训、困难救助等提供阵地,丰富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内容。2014年全县新建党支部活动室5个,修缮加固17个,其中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活动室共有10个,实现了村村有活动场所。加大政策扶持,发展集体经济。同时,针对大部分民族村以传统农业为主,经济基础薄弱,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大力提高少数民族乡镇的经济水平,开阳县级财政每年拿出500万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少数民族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实体,并且不断强化“3个20万”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支撑,优先保障少数民族村村级集体经济享受8万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农业部门结合都市现代农业、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美丽乡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等项目,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项目资金,对少数民族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申报的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含扶贫项目)进行扶持,并在项目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及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方面给予倾斜。发展文化旅游,促进同步小康。开阳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群众在保护、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以民族文化延伸旅游事业、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帮助少数民族乡镇增收致富,促进各民族同步小康。清龙河“十里画廊”、 禾丰乡马头寨传统村落、禾丰乡“布衣书法第一村”等民族村寨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2014年,仅国庆节期间,禾丰乡十里画廊景区共接待游客38912人,旅游收入1292.99万元。如今,发展民族风情游已成为开阳县在建设小康社会中推动少数民族村寨致富的新途径。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