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义长:真心为民驻村情
2015-04-19 21:07:10 作者:龙跃飞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龙跃飞
“村里来了指导员,走家串户不拾闲;大事小情都过问,真
龙跃飞
“村里来了指导员,走家串户不拾闲;大事小情都过问,真心帮扶暖民心!
这是流传在黔湘交界处腊尔山下的一首民谣。民谣里所说的指导员就是驻村干部唐义长。在贵州省松桃自治县盘信镇楼台村,只要一提起驻村干部唐义长的名字,群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都说他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
走村串寨了解社情民意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是莺飞草长时节,该县纪委监察局驻村干部唐义长踏着春色,背着行囊,奔赴盘信镇楼台村,开启了驻村生涯。
楼台村,一个多么谦和的地方。初来乍到的唐义长,对村里风光旖旎、别样的苗族风情有着莫名的感动与好奇。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为了详细掌握楼台村的实情,驻村当天下午,唐义长就坐不住了,深基层、送政策、访民情,走村串寨,开始村情寨况调研,总是坚持与村民拉家常,了解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群众生活等情况,详细把准村民最关心、最迫切亟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并与村支两委团结协作,共同研究发展规划,帮助群众厘清楼台村的发展思路。
通过走访调研,感受了一番村民的热情淳朴、勤劳直爽。楼台村位于盘信镇东北部,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腊尔山镇务能村接壤,南与该县正大乡长征村毗邻,距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辖9个自然寨8个村民组,有228户970人,党员20名,预备党员2名,残疾人办证的有13人,未办证的60余人。有耕地面积774亩,荒山686亩,林地4489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烤烟等农作物,村民收入大多靠外出务工,属于典型的老、少、边、穷山区。
“作为驻村干部,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唐义长在驻村民情日志中记载着这样一句字字珠玑的话。他说,咱们来驻村,不是来享福的,驻村的目的就是“接地气”,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谋发展,为当地党委政府做好参谋,当好助手。想到这些,唐义长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
厘清思路带领村民发展
白天,唐义长与驻村工作组的其他干部一道,走访群众,了解群众声音;晚上,就把当天走访的情况记录在民情日志本上,并进行梳理,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注上标记。
种植烤烟300亩、发展黄桃240亩、修建产业机耕道、改善村里环境卫生……
在村委,随着目光的转移,在给群众承诺的2015年办理十件实事公开栏中,看到件件都是惠及百姓的实事,并在不断的兑现着。
心动不如行动。思路明确了,计划拟定了,说干就干,唐义长甩开膀子大胆干起来。
“咱村土地资源丰富,土质较好,气候宜人,适合发展产业,按照‘专合+基地+农户’模式,发展潜力很好。”唐义长与村支书滕云伍相继抛出了话题。
“我赞成这个想法,我们必须要走发展产业之路,才能壮大村级经济,带动群众致富。”
……
今年3月13日晚,月上梢头,唐义长与驻村工作组龙再达,与村支书滕云伍,村主任石秀金,村计生专干任崇蓉,村统计员田应洪及村民龙银松、唐文章、滕久泽等20余人坐成一圈,大家各抒己见,畅谈感想,谋划发展。
当晚,大家一致同意,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把闲置土地集中起来发展黄桃种植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翌日一早,唐义长与驻村工作组干部、镇村相关人员去玉屏县亚鱼乡沙子坳黄桃基地考察,欲引进黄桃产业种植。经考察,当天就确定了合作伙伴关系,并谈好合作协议,他认真草拟。
3月20日,他与村支两委干部又一次去亚鱼乡黄桃基地,拉回了240亩的黄桃苗种。
“石主任,群众都组织好了吗?我们马上就到达村里,即刻可以栽苗。”“没有问题,全部都到了,肥料也准备好了。”回来途中,唐义长拨通了村主任石秀金的电话,叮嘱他抢抓时间,做准备工作,及时把苗栽下去。
总经理刘远利见唐义长等驻村干部如此诚意,一心发展产业,十分感动,便亲自来到楼台村,指导群众栽苗,并对群众作了管理方面的技术培训。
有的挖窝、有的施肥、有的载苗……当日下午2时许,驻村干部、村支两委干部及群众共50多人栽苗,忙得不亦乐乎,共240亩栽移了8000多株黄桃苗。
“挂果后,按照平均每亩产量800-1000公斤,总产量近20-24万公斤,年产值达300-360万元,加上林下种植,达400万元没有问题,人均收入将增加3000元余。”照现在的市场价,唐义长掐指算了算,心头满是甜蜜,村里有了希望。
真心为民解难构建和谐
“驻村工作虽然辛苦点,但很锻炼人,尤其是为群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感觉很幸福,很满足。”一句朴实憨厚的话,却道出了唐义长驻村的初衷。
要想富,先修路。今年该村发展300亩烤烟种植,为了协调好机耕道建设,唐义长穿着雨靴,与村驻村工作组龙再达、村支书滕云伍等干部一道,踩点划线,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现场指导挖机作业情况,使得基耕道建设进度很快。经过努力,一条长2.5千米、宽4米的烤烟机耕到建设完毕,有效方便种烟大户烤烟产业发展。
“唐组长,二组后山的自来水管断了,群众不得水喝了。”3月18日下午,村民龙丙中通过驻村便民服务卡上的电话,拨通了唐义长的电话。“好的,我们马上组织人来看看。”正在办公室起草工作计划的唐义长挂了电话,立即与驻村干部龙再达、村主任石秀金等来到自来水管断裂的地方查看。原来是烤烟机耕到建设时,不小心挖断了自来水管。
“必须尽快接好自来水管,否则影响近千群众的饮水。”唐义长心急如焚。
并与龙再达去镇水厂协调了100米水管,找来工具,当天就接上了断裂的水管。
“来水了,来水了。”群众吴兴发见自家的自来水笼头发出啧啧的流水声,高呼着。
看着自来水接好了,解决了群众饮水难,唐义长心里踏实了许多。
一个身影一面旗。哪里困难,哪里就有唐义长的身影。
3月26日,唐义长与该镇政法、综治、村支两委、驻村工作组共同组成矛盾纠纷协调组,深入到楼台村四组,化解了一起村民间的矛盾纠纷。原来,四组两村民因田土边界种果林引纠纷,互不相让,经多次协调未果。当日,镇、村及驻村工作组本着构建和谐社会,给双方思想交流,了解彼此间存在的矛盾根源,并希望建立良好邻里关系,互相尊重与理解。经短短1个小时疏通后,两家村民矛盾得到化解,至此,一起村级矛盾纠纷成功化解。
“将与驻村工作组的干部将一道,对接相关部门,尽力建设文化场所、村级卫生室、村级计生室、村组公路建设,等等,把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不断兑现在群众的心坎。”问及下一步打算,唐义长这样规划着驻村路。
唐义长想,作为驻村干部,只有走近群众,把全部的爱奉献给群众,才能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并从心底里满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才能书写出不平凡的诗篇。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