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政绩观权力观利益观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县委书记
2015-04-08 21:28:05 作者:何毅 贵阳市修文县委组织部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政绩观:对上对下对历史负责
“县委书记主政一方,责任重大,决策中的一个小失误就可能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旭涛指出,尤其是当前,基层在改革、发展、稳定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县委书记的压力和责任更加重大,既要对上负责、对下负责,也要对历史负责。对上就是对党和国家负责,对下就是对基层百姓负责,对历史就是政绩要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要化解前面积累的矛盾包括偿还欠下的债务,同时不要给后任留下麻烦。
权力观:秉公、民主、阳光、谨慎
县级政权在国家组织机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县级党政班子承担着发展经济、稳定社会、巩固政权的重要责任,而县委书记在县级党政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县委书记直接掌握着一个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决策权,这个权力用好了,就可以造福人民,甚至留名青史;如果没用好,就可能会锒铛入狱。一位落马的县委书记在忏悔书中写道:“在有权力的时候,切记要珍重,要慎用,决不能乱用,更不能滥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意味着“要秉公用权,不以公权谋私利;要民主用权,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要阳光用权,自觉接受监督;要谨慎用权,常怀敬畏之心”。
利益观:物质利益不是追求目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个别县委书记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把领导的信任当成了捞钱的机会,成为了金钱的俘虏,最终走向上不归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提出,“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当官”。是忠告,也是一句警告。在传统社会,当官既是权势的标志,也是发财的同义语。然而,时代不同了,如今当官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与过去有了本质的区别。作为县委书记,在从政过程中,唯有断掉发财的念想,决不能把物质利益作为个人追求的目标,只要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为民谋利上,才能拒腐蚀永不沾,始终保持一身正气。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