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族文化建筑

吞达村:斑斓壁画证神奇

2015-05-15 17:25:11 作者:宗禾 来源:中国民族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吞达村的惠民安居房
吞达村的惠民安居房。 资料图片

 

  吞达村村民制作藏香成为产业
吞达村村民制作藏香成为产业。

     2003年9月的一天,吞达村藏族村民白玛桑珠在清扫房屋时,将贴满正中间大屋墙上的报纸揭去,并认真地清洗了以前的白灰,竟惊奇地发现墙面上布满了色彩斑斓的壁画。

这个普通的村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居住了30多年的农家院落,竟然是本民族文字的创始人——吞弥·桑布扎的故居。

吞巴乡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河谷地带,318国道穿乡而过,距拉萨市127公里,距日喀则市140公里。该乡下辖3个行政村(吞达村、吞普村、根培村),全乡534户,农村人口2518 人,劳动力1601人,牲畜共7521(头、只、匹),该乡农村经济总收入3410.59万元。吞达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的吐蕃王朝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时期。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平定了北乱,建都逻些,即今日的拉萨。在此之前,吐蕃是没有文字的,松赞干布决心创造藏文。他从几百名有志青年中挑选出了吞弥·桑布扎等16名青年,带着黄金珠宝,前往天竺等国学习文字。数年后,只有吞弥·桑布扎回到吐蕃,潜心研制藏文,终于创制出了藏民族自己的文字。

千年古宅揭开历史尘封的秘密,也剥去了其普通民居的外衣。吞弥·桑布扎故居的发现,为这里的村民搭建了一条致富路。当地政府、民族宗教局、旅游局等部门,在国家民委牵头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项目及新农村建设项目等项目的联合实施中,保护了一批特色民居和人文景观、历史遗址,新建了吞弥·桑布扎纪念馆和一批藏式新民居,在村里铺上了崭新的水泥路面,开发了尼木吞巴旅游景区。同时,村民们通过“藏香生产合作社”、“吞达旅游合作社”等合作组织,带动了藏香的生产和销售,还开起了“农家乐”和家庭旅馆,吃上了“旅游饭”。

2014年9月,国家民委命名340个村寨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并予以挂牌。吞达村因其近年来民居特色更加突出、产业支撑更加有力、民族文化更加浓郁、人居环境更加优美、民族关系更加和谐而榜上有名。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实施以来,吞达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旅游业也迅猛发展。尼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扶持吞巴乡藏香产业,并把吞巴乡作为尼木县重点开发的旅游区以带动尼木县旅游产业发展。近年来,吞达村村民生产的尼木藏香已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于2007年进行申报并通过审批。2008年,尼木县政府投资60余万元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对吞巴河谷的旅游开发制订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并通过审批。在吞巴乡旅游开发区内,吞弥·桑布扎故居得到了较好保护,故居附近的民房搬迁工作已全部完成,自318国道至故居的旅游步道于2008年竣工。

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基础性工作,吞达村所在的吞巴乡的旅游产业已经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转变,“拉萨-日喀则”旅游线路上的游客已经把吞巴乡作为中途观光点之一,目前“吞达藏香村”在西藏自治区内外游客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并给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静谧的小村庄变得越来越热闹。一个将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历史保护与旅游开发、工艺传承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特色鲜明、幸福和谐、宜居乐业的藏族特色村寨日益为更多人所知。       (宗禾)

上一篇: 高原上的早期宫堡寺院建筑

下一篇: 苗族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

已有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