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药王山(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曹立君)
楚布寺举行展佛仪式(图片来源:中新网)
拉萨,被人称为圣城。但是游客去得多了,圣洁的味道就似乎被冲淡了。看到布达拉宫被炒到1000元一张的门票,大昭寺里处处要收钱的牌子,那感觉,就像顶级的铁观音,被冲了7、8道,索然无味了。
今天小编盘点西藏23座不要门票的寺院,与大家分享。走进这些游人很少去到的寺庙,你会发现很多东西,往往叫人忽然间的感动。
次巴拉康
小昭寺门前右侧,走不了几步就是次巴拉康。门很小,而且门上挂着个牌子,写着“吉崩居委会”的字样,不留意还真难以注意到它。“拉康”是宫殿的意思,次巴拉康就是“长寿佛殿”的意思。所以,严格的说起来,这里并不是一个寺庙,只是一个佛殿。
次巴拉康的门前有一座很大的煨香炉,总是烟雾弥漫着。进入次巴拉康的巷道也很窄,但是香火却是非常的鼎盛。每次去,都有很多的信徒朝拜。朝拜完长寿佛,就要绕着佛堂的巷道转,据说是多大年龄就转几圈,称之为转“廊热”。
嘛尼拉康
嘛尼拉康在八廓街上,不注意你就会在琳琅满目的纪念品摊位中错过了它。它的正前方有一座大大的煨桑炉,如果你看不到嘛尼拉康,肯定也可以看到煨桑炉。从大昭寺大门右侧,沿着顺时针转八廓街,走不多远,原来是旧嘎厦政府监狱的对面,躲在诸多摊贩后面的煨桑炉。
嘛尼拉康,其实是位于山南地区,宁玛派著名寺院敏珠林寺的属寺。所以门上的牌子写着“敏珠林寺嘛尼拉康”。“嘛呢拉康”意思就是,有着大转经筒的佛殿。佛殿里面悬置着一个直径2米、高3米的转经筒,四周墙壁佛台上摆满了酥油灯,明明灭灭,闪耀的火光,显得神秘莫测。转经筒巨大,也就显得剩余空间十分窄小,两人同时通过都困难。
这里随时都很热闹,很多信徒都要来这里转经。轮动经筒的铁环被磨得锃亮、光滑,摸上去就能感觉到无数信仰的堆积。
强巴拉康
“强巴拉康”,根据前面的解释,就可以知道是供养强巴佛的宫殿。这里最有特色的也是一尊有二层高的强巴佛像。佛像纵跨两层空间,雄伟庄严,慈祥和蔼。
强巴拉康就在嘛尼拉康的后面,从嘛尼拉康出来右转,大门就在侧面。这里也是诸多信徒朝拜的圣地。凡是来朝拜的都要道二楼去接受活佛的加持赐福。拥挤的时候,楼道上就会排着蜿蜒的长队,等待着佛活摸顶和用圣水洗眼、脸等。活佛会端坐在堂中央法座上,背后竖着一幅佛教唐卡。信徒们十几个人埋头跪着,一阵喃喃的祈祷、诵经后,活佛从铜壶里倒出圣水,每个人用手虔诚地接着,然后往眼、脸处抹。
木如宁巴
木如宁巴就在强巴拉康的右侧的巷子里。走进幽深的巷子,似乎是一处民居,但是从建筑的颜色和结构上还是可以发现一些寺庙的影子。
文革期间,很多的寺庙北改作了民居。后来还给了寺庙,但也就是把大殿还了,大殿周围的一些建筑,至今还住着群众。俗、僧杂居,一个院子里,民居包围佛殿,是拉萨很多寺庙的典型特色。
院子很幽深,除了我们这些特意寻来的人,很少有游客进来。据说,这里每年最热闹的节日是“嘛呢节”,时间在萨格达瓦节前后,来自藏区各地的信众挤满了小院,甚至是屋顶和廊檐,他们将在这里虔诚地念“唵、嘛、呢、叭、咪、吽”。寺里为信众提供食宿。据了解,寺内的财物除了靠国家补贴外,大多来源于信众的布施。在“嘛呢节”前当地的信众都会给寺里送去糌粑、酥油等物品。
奴日松贡布
全称是墨竹工卡羊日岗寺驻拉萨分寺奴日松贡布,也就是墨竹工卡的羊日岗寺在拉萨的分寺。羊日岗寺位于墨竹工卡县尼玛江热乡境内羊日岗村东北3公里处。该寺庙是一座历史悠久,距今约有650年历史,属噶举教派。寺院很特别,规模非常的小,也是像在一处民宅里面。灯火通明的佛堂很紧凑,来朝圣的人却络绎不绝,佛前堆着高高的一毛一毛的,添加酥油的喇嘛也很忙碌。
寺院位于鲁固路口,就在大昭寺广场前南侧的巷子进去,离汽车站不远。
丹吉林
该寺位于拉萨市城关区八廓办事处丹吉林居委会院内,该居委会的名称源于寺名。
丹吉林寺是由第六世第穆呼图克图•阿旺降贝德勒嘉措于1762年动工修建,“丹吉”在藏语中为“佛兴”之义,建此寺以后人们把这地方叫做丹吉林。该寺是拉萨四大“林”中最早建立而地盘又最大。过去在整片丹吉林地盘中除少数贵族占有部分房产外,皆为丹吉林寺所占有,诸如较大的庙房、第穆拉章、僧房、犏牛圈和马圈等。
现在的丹吉林,很小,只有二楼的两座佛殿,而且是围绕在诸多民居之间,早已没有往日的风光。
在丹吉林寺佛堂正宗供奉的“哲嘛热”非常有名,佛像前堆满了哈达和人民币,据说在佛前许的愿非常灵验。
策墨林
策墨林,又叫策门林。该寺位于小昭寺之西南角,西临夕德林寺。现属拉萨市城关区吉崩岗办事处策墨林居委会管辖内,由色拉寺管理委员会管理并主持一切事物。此座寺庙是继丹吉林之后建立起来的拉萨第三个“林”,共传五辈策墨林卓尼呼图克图。
此座寺庙主体分红宫和白宫,还有拉章和策墨林呼图克图之夏宫,夏宫和寺庙中间是一片规模较大的林卡。该“林”共传五辈策墨林活佛,在宗教教规上隶属色拉寺麦札仓,经济上却属独立门户,即由策墨林拉章全权负责。
策默林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240平方米。建筑平面布局基本呈方形院落状。进寺院大门是一宽敞的庭院,院西侧和前部环绕两层藏式楼房,上层为住房,下层为回廊,建筑占地面积1725平方米,庭院后部是主体建筑。主体建筑为两个时期所建。东半部称为“白宫”,是第一世策默活佛阿旺楚臣于1777年担任摄政时主持兴建的;西半部称“红宫”,属第二世策默活佛阿旺江贝主持兴建的。
策墨林经常会积聚很多的信徒,他们就坐在院子里、大殿里,摇着转经筒,不断的念着佛经,到了吃饭时间,寺庙还会发布施,这里是我见过最平民化的寺院。也是拍人像的好地方。
功德林
该寺位于布达拉宫西面,磨盘山之南面,现属拉萨市城关区雪居委会管辖之内。功德林寺是由第八世达擦吉仲呼图克图•益西洛桑丹贝贡布于藏历第十三饶迥水鼠年(1792年)动工,到木虎年(1794年)竣工。八世达赖喇嘛于嘉庆元年即藏历火龙年(1796年),赐“卫藏永安寺”的匾额一块,规定招收50名僧人,到民主改革时已发展为134人。从此该寺成为继丹吉林之后的第二个“林”,并经历辈达擦呼图克图的扩建,逐步成为规摸较大的一座寺庙,目前人们所称“功德林”就是匾额藏译简称的沿用。
锡德林
锡德林,又叫喜德林,曾称“惜德寺”、“呼徵寺”。位于北京中路四巷,现在只剩下残垣断壁。
据《七世达赖格桑嘉措传》记载:锡德寺是吐蕃赞普墀祖德赞(815年-836年在位)在大昭寺周围所修的6座拉康之一,时名“嘎瓦”。当时规模较小,编制仅有4名扎巴,寺名“锡德”即源于此。到了9世纪,朗达玛毁灭佛法,包括大昭寺、小昭寺、桑耶寺在内的许多寺庙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锡德林也未免于难。元代时,在蔡巴万户长的支持下,锡德林在原址基础上有所扩大,人员编制增加到二十多个,并规定了固定的供养制度。
下密院
小昭寺路与繁华的北京路相交,往东走几百米,就是下密院了。
下密院,藏语叫“居巴扎仓”,即续部经堂神学下院之意。系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弟子杰尊•喜绕僧格创建于1433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弘传密宗教法的最高学府之一。总占地10.6亩,主厅共四层。
佛堂森森,佛像庄严。下密院内供奉着宗喀巴及弟子神像,密集的酥油灯闪烁。利用空气动力旋转的“切玛”周而复始;一幅叫卓玛松锦的画像充满了神奇,无论从哪个方位看,画像里人物眼睛都盯着你。
二楼的神殿内搁着许多彩绘罐子,用彩布封着,名为鹏布。罐上画着两种不同的图案,一种代表天上,一种代表海底,里装着来自日喀则、山南等地的土壤,每逢藏民们建房时,都要来下密院请鹏布,并把它们埋藏在新建房屋的顶端,寓意吉祥与平安。
萨迦小寺
从大昭寺广场前面,往南步行在鲁固路口左转。或者从大昭寺门口往南,在第一个路口右转,不到3分钟的小胡同口,旁边是青海藏经院出售经文的一家小店。与日喀则声名鼎赫的萨迦寺比,如果不是门口挂的牌子,你很难把二者联系起来。说是寺院,实为杂院,僧俗混住。整个寺只有三间平房那么大,里面只有一个喇嘛在念经。在这里,体会到的不是安静,而是寂寞,多少有些暮年的凄凉感。唯一可以印证萨迦二字的,就是其灰色的外观。
磨盘山关帝庙
在拉萨布达拉宫以西,药王山以北,有座不太高的巴玛热山,由于这座小山形似磨盘,清朝驻藏官员称其为磨盘山。1793年,清朝乾隆皇帝派大将军福康安统帅大军战胜廓尔喀入侵者,班师回到拉萨后,于此修建此庙。也许是关公和格萨尔王在藏民心中形象接近,所以清朝灭亡后,此庙也叫格萨尔王寺。寺里的喇嘛解释说,关公是格萨尔王的护法神。
关帝庙正殿原来悬挂有许多匾额来颂扬关羽的英雄业绩,据说共有五十余块木匾。但现在庙内只能看到壁上挂匾的钉钩,而不见匾额的踪影。近来在山下居民中发现几块原关帝庙的木匾。“共仰忠谟”和“竣格于天”两匾已被锯残当作门板之用。
“关帝”是内地封建统治阶级将关羽神化以后尊奉的偶像,与西藏信奉的宗教毫不相干,为什么要在拉萨修建关帝庙呢?大将军福康安亲自撰文勒石的《磨盘山新建关帝庙碑》载明了清朝遣兵进藏平定廓尔喀和修建关帝庙的经过。该碑立于关帝庙大门之内,碑高292厘米,宽l17厘米,厚29厘米。碑身已向前倾斜,碑额浮雕二龙戏珠,中间篆刻“万季常存”四字。
帕邦卡
从军区总医院的大门前左侧的小路进去,全是土路,在乡间穿行,目标就是医院背后西北方向的山脚,你就可以到达帕邦卡。
帕邦卡,藏语的意思是巨石上的宫殿,原来是由松赞干布在巨石上建造的9层宫殿,现在只剩下从外表上看的两层和屋顶上规模较小的一层.这里是藏王松赞干布派遣吞弥•桑布扎从印度学习回来创始藏文及松赞干布初学藏文并颁布第一个藏文政令之地。在他东面有一座两层楼高的小寺庙,石墙上还有用藏语刻的六字真言,当时殿里的喇嘛介绍说是松赞干布写的。
桑邱寺
在去帕邦卡的路上,会看到一座尼姑庙,就是桑邱寺。
“邱桑活佛修行地,杨柳青青画眉啼”这是藏族盲人音乐家阿觉郎杰在民歌里对邱桑寺的描写。这一带山坡的树林茂密,很安静,从寺庙眺望整个拉萨的景观也非常不错。桑邱寺原来属于一家名叫仲麦的贵族,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桑邱寺交给了帕崩岗活佛管理,成为帕崩岗寺的属寺。
扎西曲林寺
僧人丹增阿旺所在的扎西曲林寺拉于拉萨北郊,是色拉寺的属寺。它位于邱桑寺和帕邦卡之间的山脊上,地势险要,海拔3900多米,是一个很少人到达的寺庙。
查拉鲁普岩寺
药王山东侧有个洞窟式的小庙宇,是一座造型奇特的石窟寺庙,坐落在药王山东麓陡峭的山腰上,叫查拉鲁普。相传,它顶上的山崖是文成公主思念家乡时向东方朝拜的地方。洞窟开凿于松赞干布时代,据说藏王松赞干布的木雅妃如雍在查拉鲁普山崖上雕刻大梵天神像,用当时西藏很紧俏的盐作为工匠的报酬,掘崖粉一升,给盐一升。接着,又在石窟里开凿了转经廊道。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中间几经兴衰,这座拉萨地区罕见的石窟寺庙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药王山摩崖石刻
药王山东南侧阳面的摩崖石刻是拉萨有名的一处室外景观,山体不高也不低,密密麻麻刻满了上千个大小佛像,因此,人们把这块摩崖石刻称为“千佛崖”。相传,这里最早的石刻佛像是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的作品。据五世达赖喇嘛所著《西藏王臣记》记载:一日松赞干布来到红山,见到六字真言幻影从山中自然显现,他当即沐浴净身,又默默祈祷。随后,又于六字真言放出的光芒中看到观世音菩萨、度母、马头金刚佛像,于是他请人依照自然所现,在岩石上雕刻出佛和菩萨的像以及六字真言。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在岩石上雕刻着佛像和各种菩萨造像,时至今日,每日还有人叮叮咚咚地凿着石头。
从布达拉宫往西,走药王山面前的那条路,围着药王山转半圈,在一个全是石板铺成的路上(德吉南路),路左边有个不起眼的巷子,进去就是。这里虽说不见得算是寺庙,却也是一处朝拜圣地。
乃琼寺
在哲蚌寺的东南不远处,有一座不大的寺庙,却在西藏宗教里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就是乃琼寺。
在西藏,哲蚌寺的“乃琼”被认为是最灵验的神谕师,旧西藏的地方政府——嘎厦的很多重大决定,包括寻找达赖转世灵童等问题都要向“乃琼”降神者请教后才能裁决,可以说“乃琼”是达赖喇嘛和旧西藏地方政府的首席降神巫师,他所降的神是威猛无比的白哈尔神王,在西藏大大小小的神巫群中居领袖地位。
乃琼寺,全称“乃琼扎央林”,简称“乃琼贡巴”,即“乃琼寺”,民间称“乃琼角”。在拉萨市区内,位于拉萨西郊约10公里的根培乌孜山南麓,距哲蚌寺约1公里。乃琼寺建于7世纪,是西藏宗教中最大的世间护法神白哈尔的代言神巫乃琼护法神居住的寺庙。
蔡巴寺
蔡巴寺,在拉萨市区境内,位于拉萨市驻地以东拉萨河南岸的蔡公堂乡,距拉萨10公里。当地群众称“扬庚寺”。系向•尊珠扎巴于1175年建造的。向•尊珠扎巴(1122-1193),原名“达玛扎”,26岁出家后改称“尊珠扎”,后来人们称他“蔡巴喇嘛向”。他是西藏佛教史上的著名人物,是蔡巴噶举(塔布噶举四大支系之一)的创始人,“蔡巴噶举”即由蔡巴寺而得名。
贡塘寺
贡塘寺,也位于蔡公堂乡、蔡巴寺东南约1公里处。是由向•尊珠扎巴继建立了蔡巴寺之后在其弟子的帮助下于1187年创建的。贡塘寺于1546年失火。寺院焚毁殆尽,仅存弥勒殿和向•尊珠扎巴的灵塔及镀金白像。此后经过三年的筹备,于1549年开始由扎西热坦、敦珠热旦、苏曲尼让增、达庚热布吉主持在原址上重建了贡塘寺。现在看到的贡塘寺就是1549年重建的。
尊木才寺
尊木才寺,位于拉萨市达孜县尊木采村。寺庙就座落在川藏公路边,寺庙不大,很多建筑已经毁坏。
桑阿寺
桑阿寺距拉萨市20公里,位于达孜县老城区中心,建于公元1419年,由宗喀巴创建,至今有587年的历史,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按宗教历史惯例,隶属甘丹寺管辖。传说:“去了甘丹寺不去桑阿寺等于朝佛没有圆满”,也就是修行的路只走了一半。近年来,前来观光考古、朝山拜佛游客逐渐增多。
楚布寺
楚布寺位于拉萨以西60千米处楚布河上游,海拔4300米,为噶玛噶举派高僧塔布拉杰的学生杜松钦巴于1189年所建。楚布寺在“文革”后重建,由于这里有中国政府文革后承认的第一个大教派的活佛,所以一度发展比较快,现在寺里有喇嘛400人。
楚布寺是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在西藏的主寺,属白教。噶玛噶举派开山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现已传至第十七世噶玛巴活佛。这一教派首创了活佛转世制度,从此开创了藏传佛教领袖传承神秘主义的先河。
分享更多少数民族,民族文化知识
欢迎关注公众微信服务号:cn_56china
欢迎关注公众微信订阅号:com_56china
中华民族文化网 http://www.56china.com
中国元素民族产品http://www.sinofolk.com
(欢迎订购民族服饰,民族产品,民族特色产品,民族中医药,可以定制 18001299866)
关注公众微信服务号:cn_56china |
关注公众微信订阅号:com_56china |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