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3月5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这样一段话表明了本届政府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决心和力度。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是近年来社会各界最为关心、最为关注的民生热点。三聚氰胺、苏丹红、地沟油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拷问着社会的良心,也拷问着现行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到底该如何让老百姓吃得安心、吃得放心?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我省全国政协委员们也围绕着这一话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严格监控食品源头、生产、销售三个环节”
去香港“扫货”,眼下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香港商品丰富、质量优良,经常能买到打折促销的国际名品。”“到香港旅行需要办理的手续很简便,有时自己因为路途遥远难以成行,就拜托在深圳的朋友到香港逛逛,找人代购也很方便。”很多网民都在网上相互交流这样的帖子。
对此,在香港经营企业的我省全国政协委员李嘉音说:“我发现,很多内地朋友到香港去,其实采购最多的并不是奢侈品,而是食品和药品。他们普遍认为,香港出售的食品似乎吃着更放心。特别是去年,‘香港奶粉限购令’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由此可见,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应该负起责任来,把食品安全监管落实到位。”
李嘉音曾经对食品行业的生产过程进行过考察,她无意间发现了很多生产不规范的情况:有的地方在种植时不注重土壤的维护,有的地方发展养殖业不惜采用各种方法催生催长。“企业一味地追逐经济效益,是导致食品安全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她认为,食品行业的产业链上,最重要的是三个环节,即食品源头、生产加工和上市销售。“这三个环节都十分重要,政府有关部门必须要抓好监管,严格把关,不要让问题食品端上人们的餐桌。”
李嘉音建议,有关部门应该考虑针对产业链条的各个节点制定相应的标准,并逐步细化这些标准,对于不符合标准的生产企业一定要坚决取缔或严格惩罚,这样才能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行业,让百姓吃上放心的饭菜。
同时,应尽快建立一个统一高效、资源整合、实时监管的食品安全监管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可以由电子追溯、咨询举报、监管执法、应急管理、检验检测等几部分构成,从而实现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标准化、精细化、科学化跟踪管理。
“取缔私屠滥宰,实施白条上市”
“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这是老歌里演绎的“回娘家”。时至今日,这样买活禽回家做出的饭菜,恐怕难以让人吃的放心了。
“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坚决取缔私屠滥宰,实施禽畜白条上市。”连日来,韩真发委员一直在向社会各界呼吁,所有禽畜都应该施行定点屠宰,这样才能确保食品安全。他口中的“白条上市”,就是将禽肉在经过认证的场地集中屠宰处理,并在禽肉食品上标明屠宰时间、地点等一系列信息,使市场上的禽肉可以根据信息追溯。
作为我省生猪产业的领军人物,韩真发很了解禽肉市场的情况。他说,现在市场中销售的活禽,很多都没有明确的可追溯信息,甚至有些活禽都没有经过检验检疫。这样的活禽一旦上市流通,就会对食品安全造成很大危害。
韩真发认为,应该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使畜禽食品生产、物流、消费、监管等方面实现无缝衔接,环环相扣。如此,相关部门才能对问题产品一查到底,消费者才能在第一时间
获得保障自身利益的信息。
“相比生猪定点屠宰的顺利推行,活禽定点屠宰却始终难以推广。”韩真发告诉记者,即使有些城市颁布了活禽“禁宰令”,但市区内仍然存在着一些小的活禽销售点,导致活禽定点屠宰厂很难形成生产规模,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有限。
面对活禽定点屠宰难题,韩真发建议,政府应该考虑投入专项资金,建立活禽集中屠宰场所或者集中交易与屠宰相结合的场所,将经营者集中起来管理,这样既可以让小规模经营者继续生产,也方便相关部门对活禽宰杀进行有效管理。
韩真发说,政府还应该重点扶持规模化畜禽屠宰加工企业,支持其从建立优质畜禽养殖基地做起,形成从养殖到加工完整的产业链条;支持其与畜禽养殖大户和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支持其与县乡小型畜禽屠宰加工企业以多种形式开展联合或连锁经营。
“鼓励开发新原料,壮大民族食品产业”
2013年10月1日,《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开始施行。杜婕委员将该办法与已废止的《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做了比较研究,发现“国家鼓励对新资源食品的科学研究和开发”等相关内容没有在新办法中体现。
“我国地域广阔、物产丰富、
民族众多,中华饮食流传悠久,有着丰富多彩的食品资源。但由于我国食品加工业相对落后,研究粗浅,有大量安全可靠食品没有开发出来,特别是一些具备民族特点的食品没有走上市场、形成食品产业。不应为了食品安全,就放弃了鼓励创新的基本方针。”
杜婕说,《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中不鼓励创新,还体现在“实质等同性”表述上。例如,一个申请新食品原料的企业获得审批通过,那些也想生产或使用新食品原料的其他企业就不需要任何审批,而是根据“实质等同性”就可以“搭便车”了。
“申请新食品原料的企业需要提交8个审查材料,其中包括研制报告、生产工艺、安全性评估等,得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财力,还存在审批不过关的风险。按照‘实质等同性’,大家就都想‘搭便车’。长此以往,再也不会有企业愿意冒险创新了。这完全不符合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大大降低了企业申请新食品原料的积极性,更不利于新食品的开发。”
杜婕建议,应该积极鼓励开发新食品原料,并在审批制度中建立相应激励机制,奖励通过新食品原料审查的企业,引导社会和企业都来关心新食品资源的开拓,丰富人类食品宝库。同时,充分发掘民族食品的潜在效益,使民族食品产业化,大力扩展国内外市场。(记者 黄鹭 王子阳)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